2015年四川一小伙儿参军,毒检查出阳性,小伙:我吃过一碗牛肉面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在中国有一条成文的规定,千万别碰毒品。

  因为上个世纪的鸦片战争,中国长达上百年都被毒品毒害,导致经济崩溃,民众生活痛苦,国人的精气神掉到前所未有的位置。

  

  除了中国以外,世界上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纵容毒品犯罪之后,还能维持正常的经济发展。

  然而就算普通人不碰毒品,生活中也避免不了和毒品相关的药物接触,比如以下这位小伙子发生的事情,就足以引起社会的重视。

  热血小伙报名参军,却被告知自己吸毒

  事情发生在2015年的某天,一位来自四川的小伙子小王(化名),在参军报名体检时,却被告知自己毒检结果为阳性。

  

  此事引起了军区和警方的关注,对方随即被逮捕,被送到公安机关进行审查。

  面对警方的询问,小王也是一脸的疑问,自己正常报名参军,怎么就被当作瘾君子对待了?

  然而毒检的结果却是阳性,这又是事实,这让警方也感到疑惑。毕竟如果从正常逻辑来说,如果小王是瘾君子,压根他就不会有参军的念头。

  别说毒检能不能过,就凭瘾君子那种病秧子的身体,体能训练就可以把其刷下来,而且小王的外表看起来也不像吸毒的。

  

  之后警方对小王的日常生活进行详细调查,最终把调查目标锁定了一家面馆。

  因为小王就是在吃完那间面馆的面之后,才被人查出身体有阳性反应。那这到底又是怎么回事呢?

  当时的小王刚从职高毕业,正打算趁年轻入伍参军报效国家,一开始政审和体能都没问题,唯独到了体检环节时,检查机构却告知他的身体阳性。

  这不得不让相关人员重视起来,往小的说如果让瘾君子过了关,会影响军队。

  

  往大的说,如果小王是瘾君子,那肯定与毒贩有所联系,那四川境内可能就隐藏了贩毒团伙了。

  然而深入调查之后,警方却发现对方除了在体检被查出有阳性,在其他方面并没有发现和毒品、毒盘有联系。

  因此警方就有了两个怀疑,要不是对方在某些地方误吃毒品,要不就是体检环节出了漏洞,体检报告是错误。

  军队体检都十分非常严格的,因此出错的可能性很小,警方更倾向于前者。

  

  于是他就询问小王是否在入伍之前,在某些特殊场所,比如酒吧、夜总会之类的地方,吃过一些可能沾染毒品的食物,毕竟这些地方犯罪分子经常出没,下药更是常见。

  然而小王的回答却让警方失望,为了准备参军报名的事情,在检查之前,小王都是待在家里,就连朋友出去吃饭都是在附近的餐馆,根本不可能碰到有毒品沾染的东西。

  于是警方又向小王身边的朋友和亲戚进行调查,结果大部分的人的回答都是一致,他们都表示小王平时爱好很普通,没啥不良嗜好,也从来不与不良人士混在一块,更别说当瘾君子了。

  

  从小王的身边都无法调查出有用的结果,警方一时也没了头绪和线索,但政审如果无法通过,小王也无法入伍当兵。

  因此在调查期间,小王一直想办法寻找可以让自己与毒品有联系的事情。

  最终在接受调查的某一天,小王来到警察局 ,向警方表示自己或许找到了让自己阳性的原因,而答案就在他待过的一家面馆内。

  

  如何让一个不吸毒的人,有毒检的阳性反应?

  中国对毒品的控制是很严格的,除了在法律给毒贩定罪,同时也严厉控制药物和化学品的流通。

  然而有的毒品是化学物品,只要是跟化学相关的产业还在,就有渠道可以弄到与毒品相关的原材料,进而制作成毒品,或者接近毒品效果的药物。

  比如曾经在墨西哥名震一时的大毒枭叶真理,就是通过向墨西哥毒贩销售原材料而成为富豪。

  

  然而他自己是不贩毒的,他只是和毒品巨头合作,向其提供大量的原材料而赚钱,而这些毒品的原材料竟然就是来自国内。

  当时中国和印度使用的感冒药物中,有不少都掺加了伪麻黄碱,而这种化学物品则是制造冰毒的原材料。

  与还有国内曾经的知名毒枭刘招华,他利用化学知识打造的毒品,比墨西哥纯粹用原材料制作的还要便宜。

  

  由此可见生活有不少的化学药物,只要使用者有足够深厚的化学知识和能力,随时有能力能将其变成害人的毒品。

  小王遇到的事情也差不多是这个样子。当他来到警察局后,就向警察表示,自己在前去报名参军之前,曾和朋友在一家名叫馄饨大王的面馆里吃了一碗牛肉面。

  当时吃完第一碗面之后,自己就感觉特别美味,而这种美味的感觉,是他以前吃面的时候从来没有过的,这样一看,当时的感觉实在有点奇怪。

  

  听完小王的解释,警方立即派人前往这个馄饨大王那里进行秘密调查,他们找人假扮成游客弄了里面的牛肉面的汤液进行化验。

  最终发现馄饨大王的牛肉面竟然是呈阳性,由此可见这家看起来极为普通的面馆,背地里和毒品一定有某种联系。

  随后警方联合市场监督局对面馆进行突击调查,并在2015年的9月份某天把该面馆的女老板捉了起来。

  

  警方又对面馆的所有食物和调味品进行排查,并发现店铺中有许多的物品确实都检查出有毒品反应,而这些都与店铺藏起来的罂粟壳有关。

  罂粟大部分人都不陌生,这是大部分毒品的原材料,在金三角、墨西哥等毒品泛滥的地区都不少见。

  然而罂粟中的吗啡和海洛因,以前有不少医院的麻醉药物,都由这些罂粟提炼制作而成。

  

  因此中国哪怕禁止毒品严厉,但仍有些地方是种植了罂粟,比如甘肃条山等,只是这些地方都是由政府控制,私人种植或者未经许可使用这些植物,都会被判刑或处罚。

  发现罂粟之后的民警,随之将女老板胡某捉起来进行审问,当问及这些罂粟壳是什么的时候,对方还在拘留室里装傻充愣,说这些只是调料用的大香料。

  然而面对警方从她家里搜出来的打粉机和罂粟壳时,她的任何说法都没有任何说服力。

  

  随后警方又从陆续从馄饨大王的店铺,又搜查了大量用罂粟壳制作而成的调料,加上来总共800克以上。

  面对铁一般的证据,警方最终将胡某强行拘捕,但面对警方的审问时,胡某仍然表示自己并不知道这些是违禁品,并一直声称这些是大香料,不是毒品。

  眼见对方是一副一无所知的样子,警方认定对方并非毒品的第一经手人,因为胡某的住处和工作地方,并没有适合种植罂粟的空间。

  

  因此肯定其背后应该是有人把东西卖给她的。而随着审问的深入,警方也从胡某口中得知这些所谓的大香料是她弟弟卖给她。

  随后胡某的弟弟也被捉到警察局进行审问,听说警方要控告自己贩卖毒品时,胡某的弟弟便大喊冤枉。

  他表示这些大香料并非自己卖给胡某,而是胡某自己向买家要货得来的,并表示自己也从来没有教导过对方用炒菜的方式,把香料加进去的想法也是对方想出来,自己不过是被污蔑而已。

  

  面对两边各不一样说辞,警方也没有和他们兜圈子,而是将两人安排在一块,让他们互相辩解。

  很快两人就因为责任的归属吵了起来,加上警方在一旁审问和施压,很快胡某和她的弟弟也扛不住了,把大香料的来源说了出来。

  首先大香料的进货来源确实是胡某的弟弟告诉给胡某的,并且胡某的弟弟表示,不仅是他们馄饨店,就连附近的好几家饮食铺子都是有使用这些大香料,而这些大香料都是由一家杂货铺提供的。

  

  于是警方对胡某弟弟提到的干货店展开调查,然而面对警方的突击检查,这家供货的杂货铺店主关某却表现极度配合,并没有像胡某那样进行抵触,而是放任警察随意调查。

  同时还拿出自己杂货铺的香料给警方检验,结果却发现这些香料,并没有馄饨大王那些大香料的效果,只是很普通的调味品而已。

  然而越是正常就越是反常,警方在杂货铺的一楼没有找到要找的线索,内心已经开始有了疑惑。

  

  如果这家店真的藏有其他罂粟壳,那么面对突击检查,除非有人通风报信,否则不可能短时间内全部处理完,店主一定是把这些罂粟壳全部藏在某些还没检查的角落里。

  随即民警将目光放在了杂货铺的第二层楼,当听到警方要搜查二楼时,原本还一脸淡定的关老板顿时紧张起来。

  随后不等关老板阻拦,警方快速冲上二楼进行排查,最终里面发现了大量的罂粟壳和罂粟粉末,一张巨大的毒品销售网就此浮上水面。

  

  餐饮行业竞争激烈,促使毒品的应用

  这年头做饮食行业的有不少,但真正能做大的却不多,尤其是快餐食品充斥的当下,许多人越来越不喜欢到店铺里吃饭了。

  尤其在疫情冲击期间,不少餐饮业也因为人流量的流失而关闭,于是一些在寒冬里过日子的餐饮店,为了招揽客人而开始铤而走险。

  许多人或许不知道罂粟除了用于医药、毒品以外,在饮食行业同样有大作用,只是这个作用是负面的。

  那就是把罂粟做成调味料放入食材里面,从而让做出来的菜肴令人上瘾。

  

  馄饨大王的事件只是其中之一,类似的事件还有2019年的河南羊肉店事件、2020年发生在安徽的亳州米线店事件。

  直到2020年年底,利用罂粟壳制造的调味料揽客的行为已经超过200件,成为了中国饮食行业尾大不掉的犯罪现象。

  其实用罂粟粉进行调味的违法行为,中国早在2008年就已经颁布法令禁止。

  当时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提到的违禁食品中,罂粟壳名列其中。

  

  可见中国政府早就意识到罂粟在饮食行业的危害性,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商家和店铺老板暗中这么做呢?

  其实很简单,因为难检查,假如没有小王参军事件的出现,馄饨大王使用罂粟粉的事情恐怕得再过一段时间才会被发现。

  因为罂粟粉虽然会让人陷入兴奋,但远达不到冰毒、海洛因那种让人快速致死的地步,即便长期食用,也未必会对人体造成多大伤害。

  因此很难被人察觉,这使得许多商家心中有了侥幸心理。

  

  被发现自己藏有罂粟粉后的关某,一开始也和胡某姐弟一样,声称这只是一种普通香料,但当民警把毒品结果放在他们面前时,关某也意识到事情败露,最终没有多做挣扎就把事情向警方交代清楚。

  有了关某的交代,警方也开始对使用罂粟粉,和制造罂粟的场所进行排查,对相关人士进行逮捕。

  最终经过一段打击之后,胡某、关某等人被警方捉拿归案,随后送往法院公诉,为自己犯罪行为承担了该承担的后果。

  

  案件水落石出,比较令人遗憾就是小王,因为这次事件,当兵的计划可能得搁置几年后才能重新开始。

  同时这件案件也说明一件事,饮食监督的法律和漏洞仍然存在,如何杜绝罂粟粉在餐饮行业的使用,对政府来说仍是任重道远的事情。

  其次就是宣传和普法的问题,不管是关某还是胡某,在这次事件的无知都让人大跌眼镜。

  在如今大多数人都知道罂粟是制造毒品的原材料时,这些人竟然还敢暗地进行售卖和使用,但凡他们对中国的禁毒政策有所了解,也不至于有今天的结果。

  可见社会在宣传普法上也得有所跟进,让餐饮人明白有些事情是不该做的,也不该碰的。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