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监狱片,在我心中比《肖申克的救赎》还好看

  说起影史上的监狱片,无论是分数还是很多人的选择,《肖申克的救赎》是排第一位的。

  对我来说,《肖申克》这么经典的片子,好看。

  但还有另一部监狱片,在我心中却胜过前者。

  毕竟,观影是很私人的事嘛。

  这个片子,它有一种力量,打到我心里,让我随着他哭,又在最后随着他燃了起来。

  这个片子,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因父之名》

  《肖申克的救赎》讲的是信念。

  一个人的信念,能够那么多年坚持下来,最后越狱。

  或许由于《肖申克》是改编自斯蒂芬金的小说,所以在故事上,观赏性挺强。

  而《因父之名》走的是另外一个路线:

  它不越狱,而是一个人和他的父亲在狱中同甘共苦,再到相互理解的过程。

  本片给我的感受,更多的是积聚于情感的压抑,到最终爆发的过程。

  《因父之名》是一部冤狱片。

  一开始,本片就告诉您,入狱的这几个人,是被冤枉的。

  战火纷飞的北爱尔兰,那时候北爱尔兰军正在致力于反对英国的统治。

  年轻的盖瑞整日无所事事,偷鸡摸狗,得罪了被爱尔兰军。

  无奈之下,父亲将他送到英国闯天下。

  谁料到,英国,是盖瑞另一个噩梦的开始。

  刚到英国没多久,刚交了几个新朋友的他,被当地警察污蔑为恐怖分子。

  而这次污蔑,不仅连累到他新的朋友,还连累了他在英国的姑妈一家。

  这些人,一起被做为恐怖分子关进了监狱。

  为了救孩子,父亲四处陈情,却在最后也被关进了监狱,和儿子关在了一起。

  多年后,这起案件才被一名英国女律师翻出。。。

  而父亲与儿子的关系,两人共同的这段经历,则是片中的重中之重。

  但片中对于父亲与儿子的关系,并非走高大上的歌颂路线。

  片名为《因父之名》,并非他从小就崇拜父亲。

  而是:

  原来,我们都不了解对方。

  原来,我们都曾做过这么多伤害了对方的事。

  父,你有错,我也有错。

  可你,愿意为了我,牺牲自己。

  我,醒了,我愿意以你之名,为我自己奋斗。

  咱看儿子对父亲讲的这段对话,就可以看出父子两人的误解和价值观有多么不同。

  这种事,看起来是小事,但对于孩子来说,却是一个致命的伤害。

  你只看到我的过错,我从未做过令你满意的事。小时候,我参加球赛,赢得了一面奖牌。赛后,你过来跟我说,你有没有犯规?是的,我是有犯规,但那又怎样,我人生中总算赢了一次。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开始偷窃,来证明我不好。

  还有这段在监狱中,父亲生病时与儿子的对白:

  父亲:我快死了。儿子:别这么说。父亲:我很害怕。儿子:没有害怕的理由。你没什么可害怕的。父亲:当事实摆在眼前的时候不要安慰我。我怕死在这。儿子:你不会死的,好么?父亲:我能说一句话你不反驳么?我怕剩下你妈妈一个人。儿子:瞧,你不会死的,好么?如果你死了,我一定会好好照顾妈妈。父亲:你认为我会把萨拉留给你照顾么?儿子:什么意思?父亲:你连照顾自己都不够成熟,别管你妈妈。

  那一段为了他的父亲,狱友们在窗口把纸片点燃,然后扔下窗户的戏,却是有了一种燃并悲痛着的感觉。

  那时开始,儿子再也不相信所谓的公道自在人心,天有眼那一套。

  而是开始为了自己所坐的冤狱努力准备上述。偏偏在这样的时刻,他却已经是平静的了。

  一个人的平静,确实是一种可怕的力量。

  这个片子,看的时候请准备好纸巾。

  因为,委屈,不解,痛苦这些味道,五味杂陈地夹杂在片中。

  导演就像一个厨师,先加入委屈。

  接着,再加入憋屈。

  然后,再锁上一道愤怒。

  最后,还要给您加入燃的热血。

  而那最后的热血,却无法盖过之前的几道感觉。

  直到最后,这些积压的情感突然完全爆发。

  那一刻,至少我的眼眶,真的湿了,而心中,却还夹杂着那种燃的感觉。

  这个片子的主演,是丹尼尔戴刘易斯。

  前阵子,他宣布息影,他还未上映的电影就剩一部。

  他是迄今唯一一位三度问鼎奥斯卡的影帝。

  他主演的《血色黑金》,曾被一个榜单评为本世纪最好的影片。

  他还被誉为,是近半个世纪来,世界上最好的演员。

  《我的左脚》,他的角色瘫痪,全程他就只能靠表情,脚来表演。

  《血色黑金》,他又在片中出演了一名腹黑,心狠手辣的石油老板。

  赚了钱,却输了人生。

  《纽约黑帮》,一个屠夫的配角角色,却让他的风头直接压过小李子。

  《林肯》,他简直就把那位美国总统给在屏幕上复活了。

  他的电影产量不多,但每一部基本都不重复,而且出彩。

  戏精,大概就是这样吧。

  《因父之名》的最后,坐了这么多年冤狱的这些人,终于能够走出监狱了。

  被宣判无罪释放的时候,法庭要他们从小门走出去。

  他吼出:

  我是清白的,我为什么要走小门,我就要堂堂正正地从这个法庭的大门走出去。

  虽然沉冤昭雪,但付出的代价,却是在监狱中过了十五年。

  他,还在监狱里为父亲送终。

  以后的路,怎么走?

  所以,最后男主角那句话虽然很燃,但他们付出的代价,又有谁来弥补?

  片中,他说了一句话:

  我想他们应该把同情这个词从英国字典中拿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