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劇《詠春》登陸國家大劇院 呈現非遺與嶺南文化

  4月7日,舞劇《詠春》登陸國家大劇院。舞劇《詠春》以電影《詠春》為引,講述了電影片場的造夢人,如何追逐光、靠近光,用光雕刻、塑造英雄的身影,雖然希望自己站在光裡,但最終照亮別人的故事。

  舞台上的《詠春》劇組,與電影《詠春》中葉問赴香港打拼的故事並行展現、無縫切換。戲中,“葉師父”遠赴他鄉,穩穩打出詠春“小念頭”的第一式,懷抱“詠春堂”牌匾,以“扶弱小以武輔仁”的鏗鏘祖訓,為詠春開第一扇門,弘揚源遠流長的中華武學精神。

  舞劇《詠春》由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馮雙白擔任編劇,韓真、周莉亞共同擔任總編導,這也是繼《隻此青綠》《永不消逝的電波》等膾炙人口的舞劇后,兩人聯合執導的又一力作。

  該劇以電影《詠春》為引,創新地將武術與舞蹈融合,五大功夫門派詠春拳、螳螂拳、八卦掌、八極拳、太極拳中的武學招式結合古典舞、現代舞的舞蹈特質集中呈現。

  該劇主演之一張婭姝表示,武術和舞蹈的發力和節奏完全不同,此次的以“舞”演“武”是一次難度頗大的挑戰,為此演員們提早就開始了武術的學習和訓練。“我們在學習武術的時候把自己歸為一張白紙去重新開始。影視劇裡的武打動作可以通過剪輯、變速去實現,但我們在舞台上隻有一次機會,必須經過幾十次、上百次甚至上千次的訓練,讓肌肉產生記憶,在對招時才能有本能反應。再融合舞蹈的節奏和隊形的編排,同時呈現出武術的力量感和舞蹈的美感。”

  據了解,4月7至9日,舞劇《詠春》亮相國家大劇院舞台,成為國家大劇院“泱泱國風·舞動經典”系列演出的開幕大戲。該舞劇由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出品,深圳歌劇舞劇院創排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