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四连冠或许过誉,中国电影何必强求奥斯卡
韩国电影《寄生虫》在去年荣获戛纳国际电影节的金棕榈大奖,2月9日本届奥斯卡上,《寄生虫》击败《小丑》、《1917》等影片,获得分量最重的最佳影片奖,还有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以及最佳国际电影共四个重要奖项。
虽然电影未在国内上映,但在国内仍然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寄生虫》自此不仅成为首部获得奥斯卡奖的韩国影片,也是奥斯卡历史上首部获得最佳影片的外语片。在中国影史中,目前还没有人拿到过“最佳影片”的小金人。
这两年不乏有突破票房纪录的优秀影片,本届奥斯卡中国把《哪吒》送了上去,但是最终连连提名都没有进。
——而这个似乎始终跟亚洲电影无缘的奖项,今年把奖项颁给了韩国的《寄生虫》。而且不只是一个重要奖项,是同时给了四个重要奖项。
《寄生虫》是否被过誉?这是一部描写富人与穷人之间阶级差异的黑色幽默电影,它采用了非现实魔幻的手法,讲了一个沉重的现实故事。豆瓣目前评分高达8.7,中高评价较多。
穷人一家像蛀虫一样千方百计地钻进了富人的家里,然后在一周时间内体验了头等人和底层人巨大的落差。
穷人一家各有被认为是“高级技能”的生存本领,比如大儿子四次高考失利却能辅导高中生,女儿同样没考上大学却精通心理学并快速驯服熊孩子等,但一家四口都找不到正经工作,只能糊纸盒为生,是否已经远离真实?
《寄生虫》在韩国国内同样引来很多讨论声,其中之一就是韩国青年的就业难题和地下室“穷人”。关于韩国就业率的问题,可以看观察网去年的一篇报道:
2018年韩国就业人口为2682.2万人,较2017年增加9.7万人,为2009年以来最低增幅。12月韩国就业人口为2663.8万人,同比增加3.4万人。2018年韩国失业人数为107.3万人,为变更统计标准的200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1)。
韩国的地下室环境潮湿、空气不通也是真的,但是不代表住在地下室的都是穷人。其实说起租房,国内北漂族住地下室的新闻也有很多,关于租房的困境不止是韩国的问题,也不止是地下室的问题(2)。
综上,《寄生虫》中荒诞可悲的主人公一家的生活,并不能完全代表韩国的穷人。剧情本身存在一些逻辑漏洞,很难自圆其说。
除此之外,在富人一家出游的时候,穷人一家坦然地住进去,还大有鸠占鹊巢的想法,是否利欲熏心?富人一家没有经过调查就不惜换掉之前所有的佣人,放进来一群居心叵测的人,而后出游回来也没发现家里的异常,富人是否太蠢?
《寄生虫》并不是一部完美之作,如今在奥斯卡“登神”,确实引人质疑:奥斯卡,为什么这样做?
哪怕你不怎么关注奥斯卡,应该也耳闻过奥斯卡对亚洲电影非常“苛刻”,具体表现于得奖作品多为欧美电影,中国有无数电影人想冲击奥斯卡,却始终难圆夙愿。
奥斯卡起源自美国,它的评委团队是一只非营利专业组织——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组成。目前评委成员已上万,成员多是年纪大的白种男人,奥斯卡奖又被质疑是“老白人男性奖”。近年来为了改变这种印象,奥斯卡吸纳了更多亚太、女性为评委新人。
另外,奥斯卡多年来获奖的作品都非常迎合美国本土市场的主流价值观,带来的结果就是选出的多是“政治正确”的影片。
简单说,《寄生虫》的大满贯,背后是奥斯卡面临原创乏力、国际公信力减退等矛盾,继续变革的结果(3)。
到这里,就要自问一句,中国电影必须要得到奥斯卡认可吗?
前不久在我发的韩国对香港电影爱得深沉?这三部上映半年以上,《霸王别姬》重映里说过,《霸王别姬》曾获得金棕榈奖、美国金球奖、韩国青龙奖、法国凯撒奖等奖项,但仅差一票与奥斯卡擦身而过。当时评委的解释是,在评选宣传期时,《霸王别姬》的宣传几乎是没有,因此他们以为陈凯歌不需要奥斯卡了。
这个说法其实有点可笑,奥斯卡评选奖项并不是基于作品是否优秀,而是参考导演是否渴望这个奖?
比之奥斯卡的认可,国内作品题材的匮乏更令人难过。二十年前东南亚的电影市场几乎是中国香港的天下,国内一大批优秀演员就是那个时代诞生。如今中国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在文化影响力方面,还始终慢人一步。
在韩流被年轻人热烈追捧时,在《寄生虫》问鼎奥斯卡之巅时,放眼国内,却陷入了“房间里的大象”怪状。
韩国现任总统文在寅在SNS发文祝贺了《寄生虫》在美国奥斯卡颁奖礼获奖,说过这样一番话:《寄生虫》的奥斯卡四冠王,是过去一百年里所有韩国电影人不断努力的结果,今后,政府将进一步为广大电影人提供能够尽情发挥想象力,能够放心大胆制作电影的环境。
希望房间里的大象终有被人发现的那一天。
本文参考:
1.韩国去年就业率负增长 失业人数创历史新高——观察者网
2.现实中的《寄生虫》地下室,月租3000元,住着36万户韩国人——澎湃新闻
3.上观:《寄生虫》获奖 也是奥斯卡的一次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