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瓜,停战在即?是谁最不想让俄乌冲突结束?
作者 | 谢筱白
点击关注,我们一起进步
这个周末,最大的消息莫过于俄乌冲突有了新进展。
俄乌战场“三八线”逐渐成型,各方有望在此基础上达成一个临时协议。
美国、英国、德国方面,提出的和平方案是这样的:
俄国从包括克里米亚等所有乌克兰领土撤军,占领区交给联合国托管,维持和平。
解除俄罗斯制裁的前提,需要惩罚战犯、战争赔偿以及支付乌克兰重建经费,但北约保障俄国的领土完整。
听起来就不怎么靠谱。
但谈判不就是这样,你有你的筹码,我有我的要求,能达成共识最好,达不成继续。
不过有意思的是,不仅俄罗斯对所谓的方案不屑一顾,乌克兰方面更是不满。
原因其实也不复杂,俄乌冲突到现在,最不想停下来的,其实是——乌克兰人。
原因无他,俄乌战争旷日持久,在这个过程中,乌克兰或主动或被动欠下欧美巨额债务。
战后面临重启,同样需要大量的钱,还得找欧美借。
真停战,乌克兰拿什么来还?
只能是拿乌克兰的未来以及海量的资源来还,这代价太大了!
信不信,泽演员分分钟能从英雄到卖国贼!
举个例子,当初郭德纲手捧曹云金,分手后,曹云金不仅成了“背信弃义”之徒,更把自己的路给走绝了。
反观一直跟着郭德纲混的徒子徒孙,在“曹云金”分手事件后,荣升股东……
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最不愿意停战的恰恰是——乌克兰。
尽管,这很反直觉,但现实情况就是如此,不停战还能打打“表演赛”,靠着“卖艺”拿援助,吃香喝辣。
真停战了,泽演员和乌克兰的苦日子才刚刚开始!
但这又能怨谁呢?
曾经他们是有的选的。
事实上,茅台当初也是有的选的。
01
这两天有个报告,掀起了滔天波澜。
茅台省发布了一则关于地方债务情况的调研报告:
受制于财力水平有限,化债工作推进异常困难,仅依靠自身能力已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关键词:财力水平有限,化债困难
要知道,茅台是A股市值最高的公司,又在财政压力比较大的贵州省。
另外,前年几个白酒大厂都划转了股份给社保。
那么这次,化债主力会不会又由茅台牵头?
大家心里都有预期,茅台有得选吗?
事实上,茅台的股价走势,影响面早已远远超过了持有其股票的十几万股东和上千家投资机构了,对整个贵州省的财政都干系重大。
需要注意的是近期白酒板块可以说跌麻了!
在这个时间点,贵州发布此条公告,意外吗?
所以,我们在这个周末看到了茅台的业绩预喜:
一季度营业收入391.6亿元,同比增长18%;
净利润205.2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9%。
这个成绩怎么说呢?
坏消息是增速明显下降,但好消息是依然保持增长态势。
如果看行业数据会更加明显。
据中国酒业协会公布数据显示:
2022年,规上白酒企业963家,产量671.2万千升,同比下降5.6%;
完成销售收入6626.5亿元,同比增长9.6%;
规上企业中亏损企业169家,企业亏损面为17.6%;
累计净利润-18.8亿元,同比下降15.7%。
用官方的话来讲,中国酒类消费市场从“高增长”走向“稳增长”,从“行业性增长”走向“结构性增长”。
但翻译成大白话,就比较残忍了:
“市场蛋糕”越来越小,行业供给面过剩的背景下,白酒行业已经快速达峰,增量空间有限。
如果再叠加近期的发文《关于防止和减少餐饮浪费的公告》,特意提到对单桌1500元以上(不含酒水)的宴席实行重点监管。
我们可以发现,白酒行业调整似乎愈发合理。
一方面地方亟待酒企解围,股票分红连债务利息都难解决;
另一方面白酒企业成长上限已经见顶。
那么,白酒行业调整到位了吗?
我觉得除非市场上,没有更好的选择机会.....
毕竟,就消费赛道而言,很多公司都跌入了近5年的估值低位,性价比凸显,白酒显然不是。
02
除此之外,周末还有个很有意思的消息。
前些天写公开信抵制 AI 的马斯克,前天被曝出购买了约1万个GPU,用于推特的两个数据中心之一,涉及创建一个生成式人工智能。
当时,我还犹豫了一下,担心这是假新闻。
谁曾想,昨天消息落地,马斯克成立了一家名为X.AI的人工智能(AI)公司,旨在与 ChatGPT的开发公司Open AI展开竞争。
随着马斯克大举进入 AI 产业了,完全印证了我们之前的判断:
对此,我能怎么说?
只能说,马斯克对颠覆者的心路历程太门清了,所谓贼能跟贼共情,就是这个道理——
打败后辈的不是正义的铁拳,从来都是前辈的内卷。
对此,只能说AI赛道确实是未来的方向,这是共识,没有之一。
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还处于0到1的阶段,变量尤其多。
到底谁会胜出,局势尚不明朗。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AI的排他性极强,这是一套独立、完整的一套系统。
就像用惯了苹果的人能不能改安卓?
能用,但非必要能不用就不用。
原因无他,向下不兼容。
因此,我们并不需要匆匆忙忙的下注。
现在这个阶段的AI,相当于苹果3s刚发布,而那时候诺基亚都还有一战之力。
所以,我们关注的方向应该是更确定的方向,比如,苹果爆发后,屏幕面板、算力、存储板块都迎来了爆发。
眼下情况类似,AI硬件端或许更值得关注,比如:算力芯片、服务器、CPO等等。
但一切都还需以业绩为准。
毕竟没有业绩意味着没有订单,没有订单,意味着:
你根本没被选。
03
周末还有一个大消息,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证监会日前召开2023年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
会有什么结果吗?
如果我们结合上周的消息,券商降准,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由16%降到15%,为券商释放资金上百亿的消息来看,会豁然开朗。
本轮注册制需要有个牛市,至少是政策需要的牛市,至于能否是真牛,还得看“客观条件”。
但人为的阻碍,必须清除。
基于此,本轮只需要捂盘(科技与蓝筹、券商)就够了,这也是我们选择不断加仓科技金融的原因。
04
这几天很多读者都在问,外部纷纷抛售中概股的背景下,中概股还应不应该继续持有?
对此,我的判断是中概股是我们目前能持有的最优质的标的,没有之一。
一方面是中概股的枷锁都已经被逐步解开,甚至官方都表示“支持平台经济”。
另一方面是从趋势、市场热点、科技(云与人工智能、芯片)、物流、电商(消费触底),等多方面看,中概股都是非常好的投资标的。
再一方面是如果各级地方政府,主要是重庆与杭州积极配合推进,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中概股在中国以及全世界范围内,都会重新崛起,真正成为一家科技公司。
毕竟自从马云回来后,阿里巴巴控股股权改变适应了中国特色。
还一方面是,在国外高通胀持续、中国消费不振的情况下,这是中概股对外扩张并受各国政府以及我们支持、默许的最好时光。
比如,以拼多多、京东、阿里为代表的公司,必须在这个时间点攻城拔寨,才能实现战略目标:成长为世界级大公司。
最后是,软银减持阿里巴巴股份至仅3.8%,几乎清仓。
这说明阿里巴巴再也没有抛压,股票的趋势才真正开始。
腾讯也类似。
基于此,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持有中概。
结语
事实上,周末的几个“瓜”,都在说明一个问题:信息不对称总能被最大化的利用。
从乌克兰不能停战,到茅台必须增长,再到马斯克暗渡陈仓......
我们会发现,只要你有梦想,总有一种镰刀适合你。
这个世界里,都是权衡,都是取舍,没有两全其美。
你想什么都要,不好意思,最后就是什么都得不到。
除非你爸比较努力。
所以,在能选的情况下,我们尽量选那个看起来可实现、可落地的。
祝好,我是希望你们财富自由的谢筱白。
如此优质的博主,还不点赞、关注?
点赞表示态度、在看表示认同,转发表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