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直播要理性不要任性

  80后青年教师黄超怎么也没想到,因为在网络上直播课堂内容,自己一夜间成了“网红”,迎接他的虽然有鲜花和掌声,但也有很多网友的口诛笔伐。黄超所在的兰州西固福利西路小学回应称,将即刻停止课堂教学直播活动,同时,该校也强调,黄超善于创新课堂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出发点是好的”。(9月25日《中国青年报》)

  ●支持

  不妨给个尝试的机会

  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受到热议乃至有褒有贬都是再正常不过。在视频直播和各种网络直播方兴未艾的时下,老师有意将正常执教上课的实况向家长和社会直播,也是一种大胆有益的尝试,一方面可以促进老师执教更加规范,让学生家长通过课堂直播了解到孩子在课堂上的真实表现和上课内容、教学进度等信息。一方面也能鼓励和约束学生遵守课堂纪律,踊跃与老师进行课堂互动。

  但问题的另一面同样也不容小觑,正如有家长所担忧的那样,如果孩子的成绩不理想,家长又通过视频直播总是盯着孩子的错误不放,势必给孩子心理造成阴影甚是局促不安。同时,如果有人随意截图用于不法行为,也会给学生的安全带来一定隐患。另外,课堂直播具有“打赏”功能,有家长在直播中给老师“送礼物”,既会造成家长之间相互攀比,污染教育风气,对没有货不愿给老师“打赏”的家长,也会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甚至会让家长误解老师是在用直播课堂的形式进行“敛财”。

  其实,部分家长的这些担忧可以通过相应技术手段加以避免,关键是要看直播课堂利大于弊还是相反,如果是利大于弊,就不妨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尝试。笔者以为,学校为避免网上争议就紧急叫停课堂直播是缺乏严谨的。首先,不能为避免网上口舌之争就将这种探索完全堵死。其次,从直播3天的效果来看,学生上课更加认真,“朗读课文时声音洪亮,举手也更积极了”。

  在笔者看来,黄老师的课堂直播,是叫停还是继续探索尝试,班级学生和家长最有发言权,而黄老师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积极探索精神,更需要学校和家长的支持与小心呵护,因此,给课堂直播一个继续尝试的机会,真要是出现难以克服的弊端或受到家长普遍反对,再叫停也不为迟。 朱永华

  ●反对

  步子迈得有点大了

  老师在直播平台上直播课堂教学,尽管征求了家委会的意见,但是能够观看老师上传的课堂教学情况的视频,不只限于家长,任意有兴趣的网友都可以参与进来,可以说是完全敞开的,在方便家长了解情况的同时,孩子们的个人信息也变得毫无遮拦了。这无疑与当前我国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相违背,也与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的要求格格不入,被学校叫停就在情理之中了。

  要满足家长知悉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其实远不止直播课堂教学这一条渠道,如家长开放日、通过微信群或QQ群上传课堂教学的部分照片或视频等,都能有效满足家长对课堂教学的了解,贸然将课堂搬进直播间这一步确实迈大了,这不应是课堂教学的常态。“互联网+教育”,从长远发展而言,不会排斥更不会限制直播课堂教学,但这种直播应从本质上区别于当前这些直播平台上的直播,即课堂教学直播不应走全开放的路子,而应是半开放的,只能限于所在班级学生家长或学校相关人员可以观看,除此之外的任何人没有法定依据均不得观看,任何人未经允许不得泄露视频内容,否则均属违法。要实现这种半开放式的直播,需要直播平台技术创新,学校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等也可开发相应软件系统,为有想法的老师提供创新的平台,也为有需要的家长提供了解孩子学习的新渠道。

  我们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为改革创新容错纠错,但改革创新举措的出台也应当进行风险评估和利弊分析论证,不能盲目上马,更不能想当然。老师直播课堂教学暂时被叫停,不意味着这样的创新之举没有任何价值,此举反而给我们当前的学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直播平台提了醒,“互联网+教育”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而且应当在法律法规的范畴内大胆创新、规范运行,让老师、学生、家长、学校等各方都能从中受益。许辉

  ●分析

  直播不能任性而为

  老师直播课堂教学,安全性值得商榷。黄超教的是小学二年级学生,身心发育尚处在稚嫩阶段,对外界的认知和防范意识尚不健全,将孩子们的个人信息完全曝光于网络上,丝毫没有考虑孩子们的主观感受和保护措施,不仅存在安全威胁,还无意中侵犯了未成年人权益。

  直播课堂教学的必要性也要打个问号。黄超老师认为课堂效果不错,学生觉得有家长关注着,上课更加认真。这就很容易让孩子们产生一种为家长而学的被动依赖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和主观能动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假如学生、老师和家长任何一方产生疲劳或厌倦,用摄像头来替代教师营造的课堂教学秩序和互动气氛也可能会随之“坍塌”,加之一些祖辈家长还会反复观看课堂直播的视频,对孩子的错误盯着不放,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适得其反。再则,很多学生父母都要上班,有多少人可以随时随地地观看并参与课堂直播呢?

  黄超老师坦言,为了直播再三完善教案、设计与学生的互动环节,“努力呈现完美的课堂效果”。但完美的课堂效果未必是自然的教育状态。正如他的同行所反对的,能直播的往往不是课堂实录,而是公开课,作秀的成分更大一些。

  而直播平台的商业属性更令人怀疑。有的家长送了礼物,会对没有送礼或没有参与的家长起到不好的暗示作用,倘若学校不叫停,久而久之,“打赏”与否恐怕又要成为家长的难题。尤其是在这个流量可以变现的网络时代,难怪有人将黄超这一举动定义为“变相”收礼了。

  教育是一门科学,老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之重任,言行举止中都会对学生产生久远影响。我们不反对教学创新,但要更多尊重课堂参与者的权益,特别是面对低学龄儿童,更要在全面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框架内谨慎行事,实现良性的教学资源开放共享和有效辐射,而不能随意利用老师的身份、课堂的载体“率性”而为。斯涵涵

  ●建议

  直播课堂教学要规范

  课堂直播与其说是因为被校方紧急叫停,不如说是因为缺少规则被紧急叫停。课堂直播是一个新事物,利用“互联网+教育”应该是社会发展趋势,目前很多领域出现了“互联网+”,出现了新形式,拓展的领域也越来越多。如从传统秀场、游戏直播、体育直播发展到泛娱乐直播、直播+垂直行业(电商、音乐、旅游、教育、财经)等更多领域。课堂教育也可以通过网络直播推进发展。

  网络直播有很强的生命力,但是遇到的问题也很多。如果我们不在管理服务上创新,那么,网络直播课堂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甚至被扼杀。首先,网络直播课堂教学不同于传统意义课堂教学,它涉及孩子隐私问题。因此,在直播前应该征求孩子和家长同意,只有经过同意后才能直播。如果有的家长不同意,或者担忧孩子安全问题,那么就需要在直播的时候进行技术处理。其次,要对直播规范,不能把直播课堂变成变相收礼。三是有的直播课堂要在网上传播,那么这样的直播就要按照直播节目来接受约束。在今年3月“学雷锋月”活动中,湖北省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电视课堂《同上一堂课:我们的价值观》登上了斗鱼直播间,吸引了28万人同时在线观看。网络直播课堂具有很大的社会吸引力,有关部门一定加大审核力度,不能让不合格的直播课堂在社会上传播,否则对社会影响很大。

  任何新事物引起争议是正常的,关键是如何对待争议。如果因为争议就扼杀,那么就不会有创新。反之,有关部门对待这些争议无动于衷,这也不是科学的态度。希望有关部门能制定有关规定,规范老师直播课堂,让它更好地服务家长、服务教育。肖华

  ●三言两语

  老师直播课堂,虽然并无恶意,但同样涉嫌侵犯学生的隐私。

  ——汪昌莲

  确实应该对直播课堂教学立规矩,进行规范管理,督促老师们用正确的打开方式,而不是“我想直播就直播”的乱来。

  ——王恩奎

  摄像头下的世界,看起来是真实的,但也有可能是最虚幻的。当学生们知道有摄像头随时对准他们,很可能成为“装在套子里的人”,长期进行自我表演,不仅不堪其累,而且很有可能产生心理问题。

  ——宋创

  直播课堂是以教育创新的名义出现的,可是事实上,直播课堂里看不到学生本位,看不到对学生的应有尊重。教育可以创新,也必须创新,但这种创新,必须尊重教育规律,必须体现以学生为本。

  ——乔杉

  有形的直播可以禁止,但家长与师生寄予直播背后的知情、沟通的诉求,更需要有效机制的满足。

  ——房清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