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上磨炼”的本质是“时”上磨炼

  在阳明先生看来,事事都是一件事(致良知),无论你在学习还是工作,不管你在社交还是与家人打交道,都是在磨炼己心。如果将修心与做事分开看待,那就违背事上磨炼的本意了。

  事上磨炼并不是说当你遇到事情的时候才能磨炼己心,其实,人生时时刻刻都是修炼——因为人的念头是随时随地都会产生的。时时刻刻觉察自己的起心动念,并在起心动念处改正错误认知、去除过度欲望,这才是事上磨炼的本质。

  所以,若想提高心性,就需要以更高层面的心为心,如此才能跳出自己的固有认知,突破桎梏,解锁成长。

  阳明先生在《示弟立志说》中提到的“八颗心”,怠心、忽心、躁心、妒心、忿心、贪心、傲心、吝心,是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非常直观的参照对象,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功夫小练习:

  当你听到领导表扬你身边同事时,当你看到同事比你活干得更好时,你的起心动念是什么?不妨拿出纸笔记下你的真实感受,正确地看待自己,真诚地面对自己,才能以诚待人。

  看看写下的感受里,有没有一丝妒忌呢?有没有一些忿忿不平甚至想要找机会“拆台”呢?如果没有“知耻而后勇”并及时扫除“八颗心”,而是顺着习性让它们污染了内心,那很可能马上就会收到相应的“副作用”:开始郁闷、烦恼、痛苦……

  对于如何更好地“时”上磨炼,这里想特别分享三点:

  1 · 慎独

  “慎独”并不是指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而是指一个人的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只有自己才知道。《大学》言“十目所视,十手所指”,说的就是求道之人时刻战战兢兢,像有十只眼看着自己、十只手指着自己,“戒慎恐惧”,不敢有一丝不好的举动和念头。

  2 · 寡言

  言多必失,祸从口出。常常听到有人自嘲:我这句话没过脑子。也许有的话是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但这些话却是一个人起心动念和格局境界的体现。提升觉察力,当谎言、抱怨来到嘴边时,要及时扫除“八颗心”,如此自然可以管住嘴巴。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尤其是不要传他人之过。

  3 · 不二过

  对自己要有高要求。孰能无过,重在改之。一念改过,即得本心。敢于真正反省,不自欺欺人,是为大勇者。不要用借口来遮掩自己的过错,这样相当于“过上加过”,更加染污了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