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峥《囧妈》不买票免费看,豆瓣仍仅有5.9评分,原因其实很现实

  欢迎大家来到“娱情影乐说”!

  如果说每年春节,什么最能让我们期待呢,除了亲人团聚外,去电影看上一部春节贺岁档电影,绝对是大部分人的必备选择。然而由于今年疫情的影响,电影院线陷入了一片沉寂,多部贺岁电影更是统一宣告退出了春节档,其中就有《唐人街探案3》和《囧妈》。

  就在我们都以为这是个“无影可观”的春节时,“字节跳动”突然宣告由徐峥执导的原贺岁电影《囧妈》将在大年初一线上免费首播。相信大家和小编一样,刚看到这样的消息时,真是满心的怀疑和惊讶,短视频平台还能看贺岁大片了吗?答案是可以的。

  一时间大家不仅对《囧妈》期待万分,更是感谢徐峥和“字节跳动”的“善举”,让我们在这个无聊的春节里多了一丝期待感。由于小编没第一时间观看该电影,可当我看到《囧妈》豆瓣仅5.9评分时,我内心满是疑问。

  也正是这满心疑问促使我看完了《囧妈》,在查阅相关资料后终于明白这部历史网络首播的春节档电影,为何最终会遭遇5.9低评分的“滑铁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吧!

  上映前举动败光“人缘”

  一部高票房的影片绝不光是优秀的剧情内容,还要有“好人缘”的加成,而其中的好人缘除了观众外,更要有业内人士和院线的支撑。要知道《囧妈》属于“囧系列”,有着足够的IP光环,原本再加上影视圈内人缘不错的名导徐峥,拿下好评分应当不难。

  那为何最后《囧妈》落得如此境地,这就要说起徐峥的“骚操作”了,而这一切都从“对赌协议”开始。

  去年就有相关消息爆出,徐峥将春节贺岁电影《囧妈》的保底发行权卖给横店影业,并且是以总票房高达24亿的价格出售。而徐峥签下这笔票房保底协议,不仅能提前收入6亿元,还可能获取额外的票房收益分成,实在是一笔不错的大生意啊。

  你可能会问徐峥为何敢签下24亿票房的保底协议?首先《囧妈》作为“囧系列”的第四部作品,在累积了前三部的口碑和成绩后,徐峥自信地认为这部作品对观众的吸引力不会差。

  另外春节档是一年里院线票房最重要的时期,春节票房可能会占小院线全年收益的一半,即使大院线也高达全年收益的10%左右。而纵观前三部囧作品的票房,《人在囧途》拿下3763.5万,《泰囧》拿下12.67亿,最近的一部《港囧》更是拿下16.13亿的好成绩,并且都未在春节上映。所以徐峥自然相信借助春节档的力量,《囧妈》拿下24亿票房不是事。

  但从上映前的预售情况来看,徐峥还是高估了自己,以及低估了对手的强大。由于今年上映的春节档电影都十分强劲,借《魔童哪吒》造势的《姜子牙》,国产喜剧侦探剧《唐人街探案3》都比《囧妈》更备受关注。

  所以徐峥也有点慌了,不确定是否能保底24亿票房。于是徐峥就想提档到大年三十增加竞争度,可惜因为疫情原因很快就又宣布撤档,最后却选定和“字节跳动”合作成网络首播。

  在这些操作里,由于修改上映档期,让很多院线工作人员大年三十更加忙碌,遭到一定的不满和责怪。再加上线上免费首播,虽然让观众喜悦不已,可触犯了很多业内人士与机构的利益,集体“讨伐”徐峥的消息开始层出不穷。而在这些人的影响下,你说《妈囧》的评分能高到哪里去呢?

  电影偏离“囧系列”,观众期望太高

  “囧系列”影片作为徐峥近年来最重要的喜剧标签,从《人在囧途》到《泰囧》,再走到《港囧》,凭借攀升的票房让“囧式喜剧”成为观众心中的经典。可喜剧向来不是突发事件,而是自然而然产生的笑点提炼,比如周星驰经典的“无厘头喜剧”。

  和“囧喜剧”前三部曲对比,它们在追求“囧途”上更加注重水到渠成,而《囧妈》的故事剧情逻辑却显得有些生硬牵强。

  要知道《泰囧》和《港囧》的成功,更多来源于王宝强或包贝尔与徐峥的捧逗哏,用看似无厘头的方式自然促进剧情的演变。

  而《囧妈》里看似捧逗哏CP为徐峥和黄梅莹,但两者产生的笑点并不多,并且并未触动观众心中的笑声。反而更多在于地铁上徐峥与乘务员的笑点,以及那个妻子总被徐峥撞见换衣服的“笑点”。

  整部电影缺乏了我们熟悉的“囧式搞笑”,剧情上更偏重于探讨母子亲情关系,述说中年男人家庭关系的复杂与不易。其实徐峥早期剧本名字叫作《开往莫斯科的妈妈》,本身就侧重温情和轻喜剧演绎,试图在寒冷的冬天温暖一下人心。

  但由于资本的力量和需求,徐峥也曾表述周围的朋友劝他将这部电影定义为“囧系列”,因为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号召力与票房。于是这部《囧妈》就应运诞生了,可它的剧情喜剧并未达到“囧系列”的高度,遭遇“滑铁卢”也是必然的。

  剧情老套且发展刻意

  距离《港囧》上映将近5年后,徐峥提交的作品《囧妈》并未带给观众新式剧情体验。甚至我们能够看出《囧妈》基于“囧”的基础上,不断添加各种熟悉的“囧系列”元素,试图将其从温情剧演变成“囧喜剧”。

  最熟悉的就是那固定的开头,夫妻间的不和开始引起下面一系列的剧情发展。就连不和的原因也从《泰囧》里的“油霸”换成了“暖霸”,商业的竞争对手从朋友变成了夫妻,看似给观众熟悉感,实际上却一定程度引发了审美疲劳。

  再者和妈妈一路前往俄罗斯剧院,目的是为了实现妈妈那看似奇葩的梦想,借助最后妈妈实现梦想的一幕强行给观众感动。这样的设定和《泰囧》里王宝强的角色基本一样,就连人物发展轨迹都几乎差不多,也是从主角无感到最后全力帮助圆梦。

  除了剧情老套,《囧妈》的剧情发展未免太刻意了吧。先说徐伊万上地铁那段,妈妈强行没办法打开窗户扔出护照,徐伊万也不能坐车到下一站等待,硬是要让其爬地铁登上这趟旅程。

  再者徐伊万被关到地铁外的那一幕,小编看完真心是尴尬啊。明明一个大活人在外面讲电话,那说话的声音乘务员是听不到吗?在你眼前不到一米有人说话,居然当没人一样关上门。

  最后徐伊万只能在外冻了一晚上,然后借助人物心中的愤怒,强行激化徐伊万和母亲的矛盾,让剧情场景从地铁转到户外。其实每个片段单独看起来都非常不错,可这样的剧情发展衔接出现在徐峥导演的手中,真心是让人感到失望。

  角色穿插简单,客串没灵魂

  为了让剧情更加跌宕起伏,增添角色穿插是明智的选择,可《囧妈》里角色穿插太过简单了。尤其是《囧妈》里让人眼前一亮的 “俄罗斯美女”娜塔莎,不仅长着娇艳的脸庞,更有傲人的身材,还是个“中文通”,瞬间刷高了观众的期待值。

  影片里娜塔莎和徐伊万一样都有着感情问题,正如她说的那样,只有伤心的人才能理解伤心的人。再加上徐伊万母亲对娜塔莎不待见,原本小编以为娜塔莎和徐伊万母子将在接下来的剧情展开有趣的情感发展。

  结果娜塔莎角色出现不到十分钟,最后结尾因为前男友一句解释就轻易原谅,毫无之前对情感的失望和坚决。看到这样小编觉得太无脑了,什么时候出轨能这么轻易被原谅,娜塔莎的行为更让人觉得不切实际。如果把娜塔莎的片段去掉,你甚至发现也对影片没啥太大影响。

  接着说剧情里的明星客串,主要是沈腾和宋小宝。其实在大部分影片里的明星客串,为了让观众觉得惊喜,往往会很注重客串角色的出场和设定。

  但是《囧妈》里无论是沈腾饰演的“换包厢乘客”,还是宋小宝的角色,似乎都没有非常让人惊喜,甚至小编觉得将这两个角色换成路人饰演,好像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尤其是宋小宝的客串,居然还利用了广告促进剧情的发展,强行用热气球实现妈妈的梦想之路。要知道无论是宋小宝还是沈腾,两位都是喜剧大咖,但在《囧妈》里未能体现出他们的喜剧感,反而成了不惊艳的“路人”角色。

  剧情伏笔没填,对原生家庭讨论表面

  还记得剧情里徐伊万为啥下了地铁,后面又决定和妈妈一起去往俄罗斯吗?因为他发现妈妈去往俄罗斯演出,私底下是交了两万块,以为这是骗局才要陪同妈妈前往。

  可是在之后的剧情里,徐伊万这个疑问就被忘掉了,妈妈也没有对其进行解释说明,直接发展到最后剧院演唱圆梦。再加上这是一趟6天之久的旅行,但在剧情发展里居然全片没有明显地透露时间,小编看完还以为就过了一两天呢!

  如果不是影片最后,徐伊万在和妻子的短信里说道,这是一场陪伴母亲的6天旅行,小编真心是没有意料到居然时间线有这么长。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囧妈》作为披着“囧喜剧”外壳的温情剧,对“原生家庭”这个问题的探讨未免太过于简单化了吧。

  从电影里,我们就知道徐伊万和妈妈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妈妈过度想掌控孩子的人生,而孩子却心存对妈妈的深度误解。徐伊万不想被妈妈所控制,认为爸爸就是被妈妈给“气死”的,但另一方面却延续妈妈的做法想掌控着妻子。

  徐伊万身上的行为就是典型的“原生家庭”问题,原本可以将其作为重点更全面地探讨,让观众们更加深刻。但后半段剧情明显太赶了,直接让母子在雪地里进行简单交流就探讨完“原生家庭”问题。可以说你看完电影,明白了徐伊万问题的来源,但却没有得到很深的领悟。

  当然了,《囧妈》虽然评分不高,且剧情也是略显欠缺。但作为一部线上免费播放的大制作电影来说,我们并未付出金钱,还在无聊的春节里多了一丝观影体验,这也足以让我们给《囧妈》点个赞了!

  (原文由“娱情影乐说”原创,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