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制造”VS“美国优先”,特朗普和莫迪擦出了怎样的火花?
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 单珊
美国民主党总统初选激战正酣,特朗普则踏上上任后对印度的首次国事访问,与莫迪完成八个月内的第五次碰头。
虽然美印双方防务关系看似紧密,但在贸易壁垒和投资限制上却有巨大分歧。从盛大华丽的迎接到尚未成型的贸易协定,这更像是一场“各取所需”的会见。
当地时间25日,特朗普和莫迪在新德里海德拉巴宫发表联合声明。
特朗普指出,虽然此次访问期间不会公布协议,但谈判团队“在一个全方面的贸易协定上取得了巨大进展”,这次短暂访问“非常有成效”。
美国和印度的“焦点”在于打造“公平互惠”的双边经济关系,“我相信能够达成一项对两国都非常重要的协议”。
这次访问的实际成果是,双方扩大了国防合作。特朗普宣布印度将购买超过30亿美元的“美国先进军事装备,包括世界上最好的阿帕奇和MH-60直升机”。
“印度制造”与“美国优先”
当地时间24日,特朗普搭乘专机“空军一号”抵达印度,由印度总理莫迪亲自迎接。
当日下午,上万印度群众聚集在印度西部城市艾哈迈达巴德可容纳11万人的板球场,以“你好,特朗普”(“Namaste Trump”)的活动迎接这位美国总统。
这场大型集会,是回应去年九月莫迪在美国德州休斯顿的那场名为“你好莫迪”的类似活动,美印两国可谓极尽礼善往来之风范。
此外,艾哈迈达巴德是莫迪的故乡,特朗普印度之行首站从这里开始,无疑是在展现莫迪与特朗普间的“密切关系”。
“在两位领导人外交辞藻与温暖寒暄的背后,却是一段因两国政府贸易保护主义而恶化的紧张关系。”法新社评价。
在过去的20年中,美国和印度之间的贸易一直稳定增长。商品和服务的双边贸易从1999年的160亿美元猛增到2018年的1420亿美元。
尽管增长如此强劲,但两国的商业关系却每况愈下。
特朗普为降低贸易逆差而高喊“美国优先”策略,莫迪则倡议“印度制造”,推升本国经济。
双方在签证、商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以及数位经济法规等方面也存在严重分歧。
鉴于此,西方媒体普遍猜测,特朗普此行难以达成广泛性贸易协定,而是签署相对小型的协议。印度政府发言人也曾表示,印度“不会仓促达成协议”,相关议题牵涉“复杂”。
在板球场的演讲中,给美印棘手的贸易争端“定调”:“为达成‘了不起’的贸易协议,双方处于初级阶段。”
一场“各取所需”的盛大国事访问?
BBC分析,这种上万名印度人为特朗普欢呼的画面,正好让美国共和党的竞选团队制造一个“总统在世界各地都十分受欢迎”的画面。
除了外交,美国国内选情因素也左右着特朗普印度之行,数量近450万名美藉印裔居民是其中一个考虑因素。
这些移居美国多年的印度人大多是民主党的支持者,分析显示上届选举中只有16%美藉印度裔选民投票给特朗普。
研究美国选民投票意向的美国学者拉马克里希南认为,印度裔选民大多不支持减税,也不同意减少政府的角色,他们反而支持政府加大社会福利开支。
这些因素令推崇“小政府,大市场”的共和党缺少印度裔支持者。
但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学者马丹认为,特朗普这次出访对拉拢非印度裔选民也有帮助,因为他与莫迪一起出席公开活动,就会呈现出“外国群众为美国总统欢呼”的画面。
此外,在许多民意调查都显示美国国际形象变差之际,这种画面被认为可以“反击”这些民调。
而对莫迪来说,他早前因为颇具争议的新国籍法面对连场示威,特朗普这次出访也正好让莫迪通过与美国领袖同台出现,为自己营造备受支持的盛况,并向美国展示印度的重要性。
特朗普抵达印度以来,德里发生了大规模暴力冲突,目前已导致7人死亡,超160人受伤。此次暴力冲突正与印度的“新公民法”有关。
25日,德里警方发布了相关禁令,当地政府也已调遣3000人的准军事部队前往相关地区维持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