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妇人》苦中作乐是人生常态,但有人照样能把生活过得熠熠生辉

  “对于女孩来说,教育的意义,绝不只是为了获得一个好工作,更重要的是,它给了心灵一个慢慢成长的机会,毕竟,开的太早的花朵,也会过早地衰落凋零。-----《成长教育》”

  01/第一次读《小妇人》时,还是读的英文原版,记得断断续续看了挺长时间。不知道是舍不得和书里可爱的马奇一家告别还是别的什么因素在作祟。只依稀还记着书中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但文字中流露出的情感和人生智慧,总让我在阅读之余,心有戚戚焉。

  最近重温了由薇瑞娜赖德主演的电影版《小妇人》,不由得暗自想,如果我在更年幼的时候能够读到这本书该有多好。这并不是对自己过去的控诉,更多的是对马奇一家的家庭和成长的羡慕与敬佩。

  02/作者露易莎.梅.奥尔科特,可能不为很多人所熟知,《小妇人》也只是这位女作家的第一部自传性质的小说。十九世纪的美国文坛似乎还是男性作家的天下,但令人欣喜的是,也有不少女性作家纷纷执起笔杆,投入到文学创作中。

  露易莎.梅.奥尔科特的父亲布朗逊 .奥尔科特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哲学家、学校改革家和乌托邦主义者。父亲的才气和文学社交圈多多少少给了奥尔科特进入文学世界的入场券。而《小妇人》作为一本家庭日记式的道德家室小说,一经推出后,就受到了广大美国读者的喜爱。

  小说的背景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家中父亲因参战,不得不离开家庭,由马奇太太一人独自抚养四个女儿。由于家庭经济拮据,四个女孩不得不辍学在家,做些零工补贴家用。小说的故事全部都由马奇一家的日常生活组汇而成,可以看到,这家人即使在那么艰难的生活形态下,也常常有说有笑,自在快乐。

  这不得不要归功于马奇太太的家庭教育,丰沛的精神财富让这一家人,就算在这样贫寒交加的生活状态之下,也依旧不忘帮助邻里,不图回报。作者露易莎.梅.奥尔科特作为家中老二,通过《小妇人》中的二姐乔,为大家书写了这部充满人生智慧和成长意义的小说。

  03/一,四姐妹的成长正是露易莎.梅.奥尔科特的精神缩影

  1.大姐梅格,有贪慕虚荣的本性,但依旧成长得传统可爱

  在战争时期的美国,女性要面对人生永恒的主题无外乎------贫穷、疾病和死亡。就连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也说过,“女人太穷了,他们那一性是那么的富足, 而我们这一性是这么的贫乏 。”他们当然指的是男性。在男权社会里,一个女人想要获得尊重和爱护,想必一定还得靠点外物的加持。

  梅格就是这样想的,所以她热衷于参加上流社会的舞会和派对,但逐渐地,她发现即使在金光闪闪的包装下,在各位人中龙凤的簇拥中,她仍旧感到孤独和排异。随着时间流逝,她更加意识到内心世界的充沛才是一个女性真正的立命之本。

  思想的转变让她义无反顾地爱上了同样赤贫的家庭教师约翰,在这一刻,她不再羡慕富人朋友的豪华婚礼,不再嫉妒他们高大宽敞的房子,也不再渴望他们佣人环绕的奢侈生活。

  凭借着母亲马奇太太的劝导和教育,梅格最终成为一位自信快乐的好太太,一位尽心负责的好母亲。

  可见物质生活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小妇人》中时刻传达着作者奥尔科特的人生体会。人只有在自我满足,和精神富足的情况下,才能收获幸福。反之,就算坐拥天下,金山环抱,也不一定自由快活。

  2.二姐乔,独立自主,善良坚强,勇敢追梦

  作为作者露易莎.梅.奥尔科特在书中的化身,二姐乔活成了大多数女孩子想要的模样。但她又比本尊奥尔科特更幸运。同样都自小热爱文学,热爱写作,感想感做,最终乔找到了自己真正的梦想和自己的真爱,而作者奥尔科特一辈子却是独身的。

  乔自小热衷于写作,对于外物一向是不置可否。听到父亲健康抱恙,甚至剪掉自己的长发来卖钱补贴。而在迎合大众的写作过程里,又渐渐让她明白,一个人只有拥有独立自主的人格,不被世俗思想左右,才能创作出真正可敬可佩的作品。

  最终,拒绝了青梅竹马劳里的求爱,一个人远赴他乡,遇到了同样欣赏她,爱护她的巴尔教授。因为乔懂得,如果接受劳里的求婚,那么她的人生自此只有家庭,不再有其他;而选择巴尔教授以后,她还是独立的个体,她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一切生活可能。正如,她自己如是说:“我也许是好胜 ……我要承受我那一份, 我要帮着赚钱养家。”

  可能并不是每个女孩子都想活成乔,但我想乔对于大多数女孩的意义就在于,她永远知道自己要什么,永远不为外物所妥协,永远拥有独立的人格。因为只有勇敢追梦,才能触碰心中的光啊。

  3. 三姐贝思,即使生命短暂,善良如她永远是我们心目中的小天使

  美国当时第一大思想家爱默生的精神思想对《小妇人》影响极大 ,而贝思就是完全符合“爱默生思想”的人物原型。本性善良,永远用自己善良的心爱护着身边的人,甚至于身边的弱者和贫者。

  贝思总是默默无闻地为家里做了很多事,也因为帮助街上患病不得食的赫梅尔一家而不幸染上猩红热。但贝思没有因此而怪罪赫梅尔一家,乃至马奇一家都没有后悔帮助穷困潦倒的邻居。

  即使在小小年纪就要面临死亡,贝思也没有显示出过多的悲伤和痛苦。为了让家人安心,贝思更多时候反而转过身来安慰母亲和姐妹。

  在万物复苏的春天,贝思在家人的陪伴中离开了人世。但她的善良和平静却好似在不断地告知读者,人生并不是只论短长,富饶的内心和平和的心态,是可以让人拥有不畏生死的勇气的。

  4. 幺妹艾米,自信坚定,走自己的艺术之路

  马奇四姐妹各个才艺过人,梅格写剧本、演出;乔写作;贝丝弹琴; 埃米绘画, 而马奇太太循循善诱, 营造了一种既有威信、又不失活跃的生活氛围。

  各位姐姐的优秀,虽然让小女儿艾米倍感压力,也让她在绘画上吃了不少苦。但是她仍旧自信地认为,只有不断努力超越自己,发展自己的潜力,总有一天可以实现梦想,走上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

  当邻居切斯特夫人出于嫉妒,想要压制艾米的艺术才华时, 艾米果断拒绝了姐姐们的帮助,战胜了报复和怨恨的引诱 ,利用自己高尚的手段巧妙地解决了问题。也让邻居一家倍感惭愧。

  即使在婚后,艾米也没有放下自己对艺术的追求。自信的孩子总是能够在点滴中汲取勇气,即使周围的声音全部都是反对,只要内心的声音诉说着肯定,他们就可以积蓄起力量,继续前行。

  04/二,文学作品中的成长教育:好的成长来自好的家庭

  可以说,《小妇人》中马奇四姐妹平静却丰富的人生,很大一部分功劳来自马奇先生和他太太的为人智慧。

  而就在《小妇人》问世的半个多世纪以前,一位同样才华横溢的女作家简.奥斯汀书写了《傲慢与偏见》。细品两部小说就不难发现,两个家庭走出来的女孩,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人格结构。

  不同于《小妇人》中马奇太太的温柔,善良,坚定智慧,《傲慢与偏见》中的班纳特太太粗鄙,爱慕虚荣又喜怒无常。也因此,除了和父亲走的较近的大女儿和二女儿以外,其余三个妹妹都继承了母亲丑陋的人格缺陷,变得贪恋物质,轻浮放荡。班纳特太太甚至不遗余力地用尽浑身解数在推销自己的女孩,希望她们能够风光体面地嫁出去。

  和《小妇人》中四个可爱善良的马奇姐妹比起来,班纳特一家的成长教育就显得失败,落后。

  对于贫困的马奇一家来说,钱财当然重要,但对待钱,马奇太太却是截然不同的态度。就像马奇太太在文中说道,“钱很重要 ……我不希望我的女儿们将来缺衣少食 ,但也不希望她们经不住金钱的诱惑。 ……如果金钱和人品兼备, 自然是件好事。但经验往往是这样的, 贫民百姓家拥有许多真正的快乐。 虽然日子过得清贫, 但却充满了温馨与真情 。”

  05/露易莎.梅.奥尔科特和她的《小妇人》,用平实,诚实的文字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我想,正是因为真实,平淡,它才显得格外珍贵。

  人生本就是苦中作乐,而因有了丰饶的精神世界,成长之路才更熠熠生辉。

  而对于女孩来说,阅读《小妇人》越早越好,因为优秀文学存在的意义,不就是让我们在成长中不断审视自己的人生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