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种子控制粮食?美国“种子战”来势凶猛,迅速反应成为当务之急

  无论何时,农夫收割完毕,最紧要的事情就是撒种。有经验的农夫们发现,他们不可能自己保留许多作物的种子,只有通过收购,才能维持正常的产量和品质。

  而在此之后,便是某些国际种子企业“以种控粮”的阴谋,而这些阴谋的关注点之一,便是美国。自上个世纪以来,美国的种子公司以其特有的基因技术,逐渐掌握着世界范围内的大部分种子资源,并在美国发动“种子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由得想到了《孙子兵法》中的“打胜仗要打胜仗,打胜仗要打胜仗”,而粮食中的“王”,正是种子。要知道,我们国家在粮食、粮食等方面,都可以做到自给自足,但在粮食方面,我们国家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的玉米、大豆。再加上瘟疫和蝗灾,全球粮食价格都在飞涨,所以,粮食的安全与否,关系到每一个人的“饭碗”。

  

  美国“以种控粮”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首先是种子商品化、专利化,这为美国“以种控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83年,美国种子局的建立,取消了种子局的免费发放计划,使本地农场主不得不购买商品性种子库,从而产生了种子场的商品化。然后,一九六一年,一个国际性的机构,建立了植物新品种保护联合会,大小种子公司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将种子专利化,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种子专利市场。所有这些都是美国“以种控粮”政策的依据和依据。

  其次,美国对粮食的掠夺与基因的掠夺,已经走上了一条“以种控粮”的道路。

  美国首先是通过并购,逐渐形成了一家“巨无霸”企业,其中就有孟山都,随后又是一家又一家的跨国并购,最终在全球种子行业中独占鳌头。此外,一些跨国公司,如美国的孟山都,也已经开始对基因进行盗用。现在我们国家的野生大豆,是美国的专利,想要种植,必须要缴纳专利使用费。随后,美国也采取了同样的做法,将巴西、阿根廷等地的豆籽市场逐渐纳入掌控,开始了他们的发展道路。

  总而言之,美国利用粮食的商品化、专利权,再利用粮食的“抢夺”、“偷盗”等手段,一步一步地完成了“以种控粮”。鉴于我国幅员辽阔,“土种”大量流失,应引起美国“以种控粮””的高度关注。特别是现在世界形势急速变化,我们不可能只靠吃口粮、吃种子,那就等于把“饭碗”给砸了,所以要保护好自己的种子、食物,这点很重要。

  

  国家启动农用种子保护项目

  近日,有关方面召开了一场关于种子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中央明确指出,为了保障农产品种子安全,将及时对《种子法》和《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进行修改。相应的措施主要有:强化种子行业的监督,集中清理和整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和套牌侵权行为;要进一步完善重点作物品种的鉴定标准,加强“绿色通道”和“杂交种”的管理。

  从上述条款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美国发动的“种子战”,我们必须做出相应的反应,这就成了当务之急。在这当中,要对国内部分种子企业的制假售劣、套牌侵权等行为进行监督和整治,这对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和农民的切身利益都有好处。同时,提高了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加强了绿色通道和联合体试验的管理,有利于通过知识产权的保护,加速了我国农作物种子的研发速度和质量。

  

  农民在遇到种籽问题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农民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购买高质量的种子.农民要购买高品质的种子,首先要核实种子的销售商,看其是否有相应的经营资质,其次还要看种子本身的品质,通常来说,外面有包衣的种子品质更好。

  其次,要尽可能地保存好“土种”。伴随着大量的基因改良种子的问世,先辈们经过数千年的努力,为我们所选择的“土种”,也越发显得弥足珍贵。农户尽可能地保存高质量的“土种”,不但对自己的膳食有益,还能使“土种”变得更有价值。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