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少年的“生命礼物”温暖了“驼城”

  抚摸着儿子的遗照,李英哽咽了一次又一次。

  4月4日,小雨淅淅沥沥,40岁的李英穿戴整齐,从靖边出发来到榆林市殡仪馆,“看望”长眠于此的13岁小儿子李佳鹏。

  阳光懂事、聪明活泼……在李英眼里,儿子身上有很多亮眼的“标签”,家里挂满奖状的墙一直都是他的骄傲。如今,作为一名人体器官捐献者,儿子依然是他的骄傲。

  “儿子,爸爸来看你了。”瘦小的李英用手一遍遍重复擦拭着儿子的遗照,轻轻地把提前准备好的零食放在骨灰盒旁,沉默着,思考着。他低着头轻声说:“佳鹏做了一件很伟大的事,我做不到。”

  时光倒回2020年11月,翻开了李英放在心底的“黑色记忆”。

  一天,李佳鹏在课间突感头痛欲裂,随后被诊断出右侧枕叶恶性肿瘤。“当时觉得天都要塌了!哪怕砸锅卖铁,我们也会全力以赴救治。”家住靖边县东坑镇陆家山村的李英夫妇平时以打零工供两个儿子上学,家里并没有什么积蓄,但他们对孩子的爱却一点也不少。

  靖边县人民医院、唐都医院、西安城北医院……确诊2年来,李英夫妇带着小佳鹏到处积极治疗,吃住都在医院,每天都期待着奇迹的发生。遗憾的是,孩子的病情每况愈下,夫妻俩的眼神也越来越黯淡。

  “孩子躺在病床上转个身都会导致头痛欲裂,但他非常懂事,还总反过来安慰我……”2021年,为了寻找更多治疗的办法,濒临崩溃的佳鹏妈妈钱乃辽加入了脑胶质瘤患儿家属群,也第一次了解到器官捐献,“有人分享孩子因病去世后选择器官捐献,让我感触很大。”

  可钱乃辽却不曾想到,儿子心中早有安排。

  “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你的话,妈妈一定很难过吧,能不能把我的器官捐出去,书上说这样我就可以永远陪伴爸爸妈妈了……”面对病痛一天天的折磨,小佳鹏开始劝说妈妈自己想捐献器官挽救更多生命。

  “在陕北,做这个决定意味着不能入祖坟,我们没办法接受。” 可当病情再度恶化时,小佳鹏的坚持换来了父母的理解,“孩子的心脏随时可能骤停,这是孩子的决定,我们想帮他完成最后的心愿……”

  2022年12月12日,这个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这一天。

  悲痛中,李英夫妇郑重签下器官捐献协议,在陕西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见证下,这名13岁的榆林少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义无反顾加入“生命接力”的队伍——无偿捐献出自己的心脏、肺脏、肝脏、双肾、眼角膜等器官,帮助7名濒临绝望的患者重获“新生”。

  手术室外,钱乃辽嚎啕大哭,李英紧紧拉着爱人的手,泪流满面。

  ▲默哀仪式。(受访者供图)

  “我们能感受到移植手术过程中的残酷,很心痛、也很不舍。虽然孩子走了,可是他的生命在7个陌生人身上延续……”李英告诉记者,在人言可畏的农村,器官捐献的决定需要承受家族、外人的质疑和不理解,“到现在也有人对我们指指点点,但我们从不后悔。”

  这个年幼的孩子,也是榆林市第3例人体器官捐献者。

  “我们很感恩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会尽最大的能力回馈大家。过几年想把孩子的骨灰撒向大海,让他乘风破浪,看看外面的世界。”朝着儿子的方向招招手,李英坚定地说:“还有许多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正在病痛中等待,希望通过我们能让更多人了解人体器官捐献,挽救更多人。”

  靖边县追授李佳鹏“靖边县学习标兵”“靖边道德模范”“靖边好人”等荣誉称号。这个勇敢的少年,手持生命的接力棒留下“生命礼物”,温暖了整个“驼城”。

  责任编辑 | 张珊珊 特约编辑 | 吴玥

  编辑 | 孟君、刘鹤芝

  资料来源 | 陕西日报、群众新闻

  原标题:《13岁少年的“生命礼物”温暖了“驼城”》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