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挂靠代缴,违法!有人已被判刑
社保“挂靠代缴”?
不靠谱!
#社保挂靠代缴已被明确为违法#
今日登上热搜
↓↓
近日,重庆人社局等
多地人社部门发布相关文章
提示“挂靠”参保人员
实际与参保单位并不存在劳动关系
其行为实质是骗取参保资格
属于违法行为
但现实中
仍有一些机构
为没有劳动关系的个人
提供社保挂靠代缴服务
并以此牟利
●
社保挂靠代缴属于违法行为
所谓挂靠代缴社保,即参保人通过中介或其他途径挂靠在与本人无真实劳动关系的单位名下参保。现实生活中,一些没有工作单位的人通过找代缴公司挂靠社保,或者在亲戚朋友的公司挂靠社保,但其实双方并未建立真实的劳动关系。
也就是说,挂靠参保人员,实际与参保单位并不存在劳动关系,其行为实质是骗取参保资格,属于违法行为!
根据《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规定,通过虚构个人信息、劳动关系,使用伪造、变造或者盗用他人可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等手段虚构社会保险参保条件、违规补缴,骗取社会保险待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八条的规定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八条规定,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
社保挂靠代缴服务藏身网络
尽管社保挂靠代缴已经被确认违法,但从事社保挂靠代缴的公司并未一夜之间消失,网络上依然可以找到提供社保挂靠代缴的机构。
从电商平台来看,虽然有的电商平台已经屏蔽了社保挂靠、社保代缴等关键词,查询这些关键词已经没有结果,但是中新财经记者发现,在一家知名电商APP上,在“社保缴费”后面加上具体的城市的名字,比如“社保缴费 北京”,还是能找到提供社保挂靠代缴服务的商家。
●
“挂靠”社保将面临什么风险?
1、个人征信受影响
《社会保险领域严重失信人名单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等手段违规参加社会保险、违规办理社会保险、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严重失信行为,县级以上地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其列入社会保险严重失信人名单。
2、参保缴费无保障
找公司“挂靠”,自己要多交一份“挂靠费”(美其名日“服务费”)。由于和“挂靠”公司并不存在事实的劳动关系,不仅享受不了工资、福利等待遇,如果真出事,《劳动法》也保护不了你。
3、“挂靠公司”不靠谱
一些公司打着社保“挂靠”的幌子实施诈骗行为,收钱后出具假的社保缴费凭据,实际并没有办理社保。有的公司会先交几个月社保费获取信任,最后卷款跑路,盲目地信任这些公司给你画的“大饼”,小心人财两空!
●
社保挂靠代缴风险大,有人已被判刑
社保挂靠代缴存在较大风险。
天津人社局官方微信发文表示,通过“代缴”“挂靠”等手段参保补缴本身就是违法违规行为,甚至还会面临不法分子或公司卷款跑路,个人财产被骗受损、个人信息泄露、影响个人征信等多重风险。
一些公司打着社保挂靠的幌子实施诈骗行为,收钱后出具假的社保缴费凭据,实际并没有办理社保。有的公司会先交几个月社保费获取信任,最后卷款跑路。
目前,已经有人被判刑。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2021年公布的一起案例显示,北京一公司采取虚构劳动关系方式,为36名不具备参保条件的孕产妇以公司职工名义缴纳生育保险,累计骗取生育津贴98万余元,最终8人获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冯文猛对中新财经记者表示,社保挂靠代缴,个人要掏更多钱,但由于没有建立劳动关系,个人的权益是无法保障的。从另一个角度看,挂靠代缴本身就是造假行为,也破坏了社会公平。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张盈华对中新财经表示,一些人为了自身利益,在不符合相关规定情况下挂靠代缴、违规补缴,以骗取保障,造成社会保险基金的流失,对依法合规缴费的参保人不公平,如若放任会助长机会主义行为。
●
灵活就业的个人究竟该如何缴纳社保呢?
小编注意到,目前多地逐步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户籍限制。比如,浙江明确,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不受户籍限制。安徽明确,在安徽省就业的灵活就业人员,除了在户籍地参保外,还可以选择在就业地或居住地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广东明确,外省户籍灵活就业人员可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广东省就业登记证明在省内就业地参加养老保险。
编辑 | 晓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