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见笑》背后的电影故事
网易娱乐《电影故事》第二期:《刀见笑》乌尔善的闯关游戏。
网易娱乐3月30日报道 2011年3月,自封国内首部"先锋武侠喜剧"的《刀见笑》上映,这部前期预算六百万人民币的小成本影片却制造出了远远超越其投资额的话题性。这种关注度的基础是争议,是影片极端对立、爱憎分明的两极化口碑,爱其者,爱其画面炫目,风格鲜明,笑果独特;憎其者,憎其美术脏乱,叙事无章,硬伤满目。争议引发关注,关注制造影响,《刀见笑》所产生的话题性并非是一个巧合,这恰恰是导演乌尔善从影片筹备伊始就刻意追求并贯穿始终的创作方针。对于一部没有明星大腕,缺乏话题炒作的小成本影片来说,乌尔善选择了剑走偏锋,希望以颠覆性的姿态在市场上杀出一条血路。
事实证明,《刀见笑》未必是成功的,但乌尔善成功了。一方面,他成功地将《刀见笑》卖给了二十世纪福克斯,让这部一百万美金制作的影片享受到了全球发行的国际化待遇;另一方面,他的新作《画皮2》即将开机,这标志这乌尔善即将从一个新锐年轻导演一夜成为主流商业片导演。
乌尔善曾在接受采访时说,电影是一个严肃的游戏。现在回过头去看这部历经四年磨砺才终于上映的《刀见笑》,就更像是乌尔善绞尽脑汁,费尽心血打穿的一个闯关游戏,从第一关等待开始,到最后标志通关的上映,每一关闯过都是步步惊心。
第一关:等待机会——"我决定死磕武侠"
2006年的夏天,宁浩的"石头"还没有疯狂起来的时候,很多电影工作的老总就曾经收到过乌尔善递来的电影企划书,那时候,除了广告圈的人,没人认识乌尔善,有的案子还是通过他同学帮他递到老板案头的。有公司透露,"现在回想起来,那都是比《刀见笑》更有乌尔善特色的选题,电影风格也好,传达的价值观也好,都更适合他,故事也不错。"但是这些有乌尔善特色的电影选题,无一例外皆需要一定规模的投资,于是所有看过这些电影企划的影视公司最终都没有给乌尔善这个机会。毕竟在2006年,中国内地一年的票房也不过才20多个亿,票房能过亿的导演就那么仨,这个市场还没有那么大的空间和那多的钱,足以承担一个年轻导演可能带来的风险。
这并不是乌尔善电影梦的开始。2005年,乌尔善就曾自编自导了一部剧情长片《肥皂剧》,当时已经拍了七年广告的乌尔善想试试自己到底有没有拍剧情长片的能力,结果《肥皂剧》在海外电影节走了一圈,还拿了几个奖,这让乌尔善觉得自己"还可以"。像所有刚拍电影的文艺小青年一样,乌尔善很快搞了几个文艺片的梗概开始找投资,"很多投资人看完以后觉得故事挺好,但是太狠了,太黑暗了。""投资找得很不顺利。"
这时候,乌尔善跑到天文馆看了一场穹幕电影,出来之后,他决定改作商业类型片,因为他被穹幕电影感动了,"它给你带来一个时空体验和一个视听体验,而不是我们原来老强调的思想性。我觉得思想性是电影的附加价值,体验才是第一价值。"什么才能带给观众最好的观影体验?商业类型片。
乌尔善回去把能想到的商业类型片全部在脑海中过了一遍,"恐怖片我想做,放弃,审不过。侦探、黑帮电影,警匪,太容易碰雷,先放一边。爱情轻喜剧我讨厌这个类型。时尚爱情电影我讨厌。农村喜剧我讨厌。科幻电影我想做,但总觉得中国离科幻有点距离,放弃。最后剩下仨我喜欢的类型,武侠,魔幻,史诗。然后魔幻类型太贵,暂时做不了。史诗类型又严肃又贵,也做不了,最后就剩下武侠了,这个我喜欢,而且又是中国非常成熟的类型,所以我决定死磕武侠。"最后摆到韩小凌案头的那几个案子,就是武侠类型的。
第二关:打磨剧本——"我想冒一次险,做一个中国没有的电影"
就在乌尔善的"武侠梦"辗转于各大影视公司案头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动手画概念图,想方设法的将这些梦尽可能真实的呈现在别人眼前,而后,他遇到了"亚洲星引力"的制片人唐稀汝。在一个小酒吧,乌尔善和唐稀汝聊了一个晚上,"我们从晚上谈到早晨,谈我怎么想,我认为武侠片怎么做,我这几个项目都是什么。正好他们在为'星引力'物色导演,最后他们选了《刀见笑》,也是这四个项目成本最低的一个,他们愿意尝试一下。"
从一开始,乌尔善和唐稀汝就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要把《刀见笑》做成一个让人"爱憎分明"的电影。得到这个共识,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市场考量,"小片就不允许平庸,它必须是独一无二的才能被别人关注。这是我们之前做这个电影时候的策略,必须要做成争议性的电影。"二是乌尔善的个性使然,"我这种人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我需要这种感觉让我觉得我做这件事情是值得的,如果你让我复制别人的成功,抄袭别人的电影或者怎么样,我觉得这件事做起来没有意义。我也想冒一次险,做一个真正让我期待看见的而在中国又没有出现过的电影。"于是在2007年,《刀见笑》正式成为了一个成型的方案,此时谁也不会想到,这个片子要等到四年之后才会在大银幕上出现。
现在回头去看,《刀见笑》诞生的四年其实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筹备两年,拍摄俩月,后期两年。在筹备的两年中,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跟剧本较劲上。唐稀汝推荐了三个编剧给乌尔善,加上乌尔善自己,四个挂名的编剧没有一个是职业的,四个外行凑在一起,还要弄出一个前所未见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剧本,期间纠结与折磨罄竹难书,乌尔善没有胡萝卜,所以不能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只好"打一巴掌给个甜枣","做这件事情他们也不是为了多少钱的回报,我们也没钱,只能靠威逼利诱,友情也得用上,该压制也得压制他们,该诱惑他们诱惑他们,该说好话说好话。"编剧之一的张嘉佳是颇有名气的网络小说作者,工作生活都在南京。每到周末,乌尔善就给不敢坐飞机的张嘉佳买好火车票,让他到北京来讨论剧本。讨论剧本就在乌尔善家,乌尔善当时的女朋友给他们做好饭,吃完饭大家就开始讨论,一个周末过去了,张嘉佳再坐火车回南京,就这样直到剧本定稿。
这般用心良苦,足见乌尔善深知剧本的重要。但最终,《刀见笑》的剧本确实有"出奇"之处,但离"制胜"还有不小的距离,乌尔善自己也承认,"我看完《刀见笑》最后的剪辑,发现剧本还是要更加用心才可以,还要更加更加的用心。"
第三关:现场拍摄——"这是上天已经注定的事情,我从没想过放弃"
开机前,唐稀汝和乌尔善签了一份合同,合同的内容是如果《刀见笑》的拍摄超支,乌尔善要自己承担超支的部分,而拿出这份合同的原因是"当时没有人相信这个投资能把这个电影拍下来。"乌尔善回家翻了翻存折,就签了这个合同。"我是一个一不做二不休的人,既然决定做,已经做了两年的准备,我不可能放弃,必须要做。幸好我拍广告还有一定的积蓄,超支了付个几百万问题不大。要是一个上亿投资的影片,一超支就是几千万,我可能就付不起了。"
于是,2009年10月,《刀见笑》正式开机。真正拍起来,现实的困难还是把大大超出了乌尔善的预计,"把拍电影能遇到的麻烦全遇到了",第一个问题就是缺钱。因为没钱,《刀见笑》做不了服装,都是找现成的回来加工,青楼里众姑娘的衣服是《满城尽带黄金甲》里头的,众太监的衣服也是"黄金甲"里的,众豪侠的行头是不同的电视剧组凑出来的,各种兵器也是别的剧组的。因为没钱,《刀见笑》连转场都省了,寐娘的青楼和俏江南酒楼是一个场景,铁匠铺离青楼有50米,杀猪的地离这边有30米,方圆一公里就是一整个江湖了。《刀见笑》的美术是跟乌尔善拍了多年广告的郝义,郝义在《刀见笑》之前已经拍过了《无人区》、《南京!南京!》。因为没钱,乌尔善跟郝义商量,说郝义你看,咱们这个电影演员的表演肯定得拍,那你就把那个离脸比较近的衣服的细节做的好一点,比如领子、袖口做得好点,其他地方你就放松一点没关系。"必须这样,每一分钱要花在镜头里,要花在观众能看得到的地方"。郝义也真就照着乌尔善的方针去执行,而且没掉链子——其实《刀见笑》的美术工作量很大,常常是拆一个景搭一个景拍一个景,没有闲着的时候,拍到中途,拍摄地易县战国城还下了大雪,压塌了一个棚子,连带着把棚子上做的颜色全部冲掉,美术组硬是复原了这趟景,而且没有耽误拍摄。
天气不仅给美术组制造了大麻烦,也让整个《刀见笑》剧组吃尽了苦头。因为天气太冷,把青楼里的众姑娘们冻到脸色发青,最后拍出来一张张煞白的小脸那不是画出来的,那是冻出来的。因为冷和条件艰苦,有演员拍到一半打了退堂鼓,跑去跟乌尔善说,我不能死在你的戏上。乌尔善只好劝他,这不是我的戏,这是我们的戏。演员拍戏要穿单衣,还有演员因此而看穿得比较暖和的工作人员不顺眼,正在生病的乌尔善二话不说脱了棉衣,陪演员一起冻着拍戏。
在艰苦的条件下,唯一差可告慰的就是乌尔善的一班工作人员。这里面有许多人都像郝义一样,是乌尔善拍广告多年积累下的战友兼老友,大家都是拿着友情价来为乌尔善捧场,"虽然我们是一个贫穷的小组,但是整个气氛非常温暖,像同学会一样,我挺享受这个感觉。你再豪华的组,人与人之间都是貌合神离,勾心斗角,我觉得也没有什么快乐。"友情诚可贵,但乌尔善也清楚的知道,只此一次,下不为例,"就这一次,大家帮我一下。这是我第一个商业电影,我希望大家能够帮助我,但这次要是玩砸了,下次也不好意思再麻烦大家。" 就这样,原定55天拍完的《刀见笑》拍了75天,虽然超期并不是因为乌尔善拍得慢,但他最终还是付出了超支的一百多万。
乌尔善说,即使在拍摄最艰苦的时候,他最多是早上不想起床,从没想过放弃。"开机前,我举行过一个仪式。因此这是上天已经注定的、得到过庇护的事情,我知道它肯定能做完,肯定有好的结果。我从来没有动摇过。"
第四关 全球化风波——"这个如果做不完,我婚都别结了。"
后期剪辑的四个月,也许是整个《刀见笑》最按部就班的四个月,之后原定的上映计划却因为制片人余伟国的一趟香港之行而又生变数。20世纪福克斯在香港看到了余伟国带来的粗剪版的《刀见笑》,并对影片产生了浓厚兴趣,表示希望能够收购影片版权并在全球发行。开始,乌尔善以为福克斯只是说说而已,并没有当真,更没有想过要答应福克斯的要求。一方面,片子上映在即,全球发行在时间上已经来不及;另一方面,与美国公司合作将会面对的复杂手续也足以令人退避三舍。但是当福克斯第三次找上门来的时候,乌尔善动摇了,"咱们看好莱坞电影看字幕都已经习惯了,这回轮到他们看咱们电影的时候看字幕,我觉得这事可以试试。"
就这样,《刀见笑》的版权被福克斯收购,最立竿见影的好处就是乌尔善因此收回了自己垫付的一百多万。而当初担心的手续问题依旧令人头痛,光是签合同就签了整整五个月,原定2010年春季上映的档期也来不及了,全球上映就被定在了当年的冬天。
签完了合同,"全球化"带给《刀见笑》的麻烦还远没有结束。在第一版混录结束的时候,少三两部分的主题音乐还是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著名的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这首歌在全球范围内都已经是公版作品,除了普契尼的老家意大利,在意大利,这首歌的版权永远属于普契尼家族,福克斯遗憾的告诉乌尔善,普契尼家族不肯出让版权,必须换。乌尔善当时的女友现在的太太就是《刀见笑》的音乐监制,这个噩耗传来,乌尔善和女友都"崩溃了,被逼疯了"。令乌尔善崩溃的不只是临阵换曲,还有他的婚期将近,"这个如果做不完,我婚都别结了。"
最终选定替代《今夜无人入睡》的是比才歌剧《卡门》中的著名咏叹调《爱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但是选定不算完,乌尔善还要拿出证据向福克斯证明这首歌的版权是没有问题的。最终,工作人员查阅了所有资料,找到了一份1895年的总谱,福克斯终于认同,《爱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是安全的。
与此同时,乌尔善也领教了一番全世界不同国家审查制度的可怕之处。在中国审查一刀未剪的《刀见笑》,在美国直接被定到了PG13,西班牙人嫌片子里斗鸡的镜头太血腥,东南亚的穆斯林国家又要求把与猪有关的镜头都改成牛,这一切都把乌尔善折磨惨了。乌尔善清楚的记得,所有这一切的波折结束在2010年的8月14号,因为那是他婚礼的前一天。当时乌尔善在老家内蒙古筹备了一场盛大的传统婚礼,邀请了很多人参加,而一切尘埃落定,让终于让他可以踏踏实实的把婚结了,"要不这婚都结不好,太可怕了。"
通关——"《画皮2》我要努力成为一个女导演。"
2010年8月《刀见笑》后期完成之后,直到上映,乌尔善都没有再动过这部片子,除了跑遍全国各地为单枪匹马的为影片做宣传之外,《刀见笑》对于乌尔善来说已经是过去式了。而《刀见笑》也正如乌尔善从一个开始所期待的那样,成为了一部让观者爱憎分明的片子。爱它的人,爱它画面炫目,风格鲜明,笑果独特;憎它的人,憎它美术脏乱,叙事无章,硬伤满目。爱憎的极端对立,最终演化为编剧张嘉佳与杭州媒体在微博上的一场口水战,而本应身处风口浪尖的乌尔善却显得分外冷静。这既是乌尔善的个性,"我自己也是喜欢一类电影,不喜欢一类电影,我见着我不喜欢的我也反感,这太正常了",也因为他是"有备而来","片子我都拍了,还怕人骂么"。但是,没有人能够否认的是,无论《刀见笑》的票房成败与否,好评恶评究竟如何盖棺定论,乌尔善当初以《刀见笑》出奇兵的战略目的已经圆满达成,他没有被淹没在汹涌而至的年轻导演中,《刀见笑》早已为他赢得了下一个机会,指导《画皮2》。这一次,他要拍之前拍不起的魔幻片,用他以前用不起的大明星。
最初找乌尔善拍《画皮2》的是《画皮》的出品方宁夏电影制片厂,有人向当时正在为《画皮2》物色导演的宁夏厂推荐了乌尔善,而后宁夏厂又找到华谊兄弟一起合作这部片子,因此促成了乌尔善与监制陈国富的合作。传言乌尔善在电影学院的同学们听闻他的新作能够有陈国富掌舵,情绪上表现为各种"羡慕嫉妒恨",而乌尔善本人,则是"感觉好极了"。"我有热情,我有对电影的理解,但是我可能经验不足。陈国富有经验,而且他又是一个很懂电影的人。这是我求之不得的工作状态。我能从他身上学到很多的东西。"
对于《画皮2》,乌尔善的目标也很明确,"我要努力成为一个女导演。""我要让所有人都觉得乌尔善这个女导演还行啊。这是我的目标。我已经明确的向所有主创人员发表了这个观点。"乌尔善摆了一个兰花指,然后自己忍不住大笑起来。
"组里的人看着你是什么表情?"
"他们心里非常地纠结。"
附录:
《刀见笑》基本资料
导演:乌尔善
编剧:张嘉佳/唐缺/马洛杉
乌尔善
主演:安藤政信/张雨绮/游本昌
刘晓晔/徐冲
杀猪匠少三两(刘晓晔饰)因为一方飘落的丝帕而对青楼花魁寐娘(张雨绮饰)一见钟情,却被江湖豪侠一刀仙尽情凌辱。屡遭挫折的少三两赌气寻死,却意外得到一把无坚不摧的菜刀……少三两成功杀了一刀仙,欲跟寐娘成亲之时,才发现桃花手帕不过是自己一厢情愿的误会。
由一代名厨八大铲掌勺的俏江南酒楼收了一名哑巴(安藤政信饰)做杂役,哑巴以非凡的厨艺天分及忠心护主赢得八大铲的信任,就在八大铲把全部手艺传给哑巴之后却中毒身亡,原来这一切都是哑巴设计,目的就是夺取师父手中的玄铁菜刀报杀父之仇。
这把菜刀是由"绝世玄铁"铸就,江湖侠客独孤成(徐冲饰)为得到这块"绝世玄铁",威逼隐居多年的铁匠唐胖子(游本昌饰)为自己打造"天下第一刀",最终却也难逃宿命。
一把神奇的菜刀辗转于世人手中,于是无数人的命运就此改变……
《刀见笑》大事记
2007年:《刀见笑》被"亚洲星引力"计划制片人唐稀汝相中。导演乌尔善买下小说《菜刀传奇》开始着手改编剧本。
2008年:"亚洲星引力"计划正式启动。
2009年:《刀见笑》开机并与同年拍摄完成。
2010年:《刀见笑》版权被二十世纪福克斯收购,上映计划因此推迟。
2011年:《刀见笑》全球公映。
《刀见笑》导演语录
NO.1 "现在所有的争论其实都在审美方面,这个大家不用都一样。就跟酒精过敏的人,他觉得茅台、五粮液都是毒药,这是你自己身体适应性的问题。我自己也是一个坐车就晕的人,但是我不能因此就说所有的车都是罪恶的。"
NO.2 "电影的乐趣就在于我可以骂,也可以笑。这部分应该交给观众。这就跟春晚存在的意义是一样的,没有春晚大家会缺少很多交流的乐趣。"
NO.3 "我能不拍喜剧片就不拍喜剧片,太累了。生活中很幽默的人你让他来给你喜剧做编剧,他估计半天就耗尽所有的幽默感。喜剧这个东西你抖的包袱又不能不响,你不响,你自己乐的满地打滚,别人觉得傻逼。喜剧弄到最后,弄得自己都笑不出来了。"
NO.4 "我看着美国好莱坞电影剧组那么舒服,心想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变成那样。旁边有一个咖啡车给你做各种点心,每天工作不超过十小时,还能每周休息两天,这就是我努力的目标。当然你要拍小文艺片是永远不可能享受到这种,一定要拍成功的商业电影。"
NO.5 "我的生活挺简单的,白天就跟大家商量怎么拍电影,回去看电影就是学习怎么拍电影,非常地简单。每天做的事就是我最喜欢的事,我觉得挺开心的,挺有乐趣的。电影毕竟还是一个大玩具,你可以玩的东西很多,现在看来我还没有玩腻的可能,因为我还没发现新玩具。"
NO.6 "导演自己把自己放在一个帝王的位置,我觉得是非常愚蠢、非常不正常的一个状态。因为所有的人在电影里面都提供了他的创作,他的才华,为什么导演一个人跟皇帝似的站在上面?我觉得那一是属于自恋,那是电影业的封建社会。"
《刀见笑》其它相关策划:从《刀见笑》解读广告导演6大拍片风格
本文来源:网易娱乐专稿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