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洁:他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他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读《翠屏夜话郑家庄》有感

  文/李晓洁

  曾经担任过18年村书记的文化老人陈桂举出书了!好消息不胫而走,2022年6月30日上午,郑家庄村举办《翠屏夜话郑家庄》(以下简称《夜话》)赠书活动,为党的生日献礼,赠书现场气氛热烈,《夜话》终于与读者见面了!

  手捧着墨香未干,凝结着陈桂举老书记孜孜不倦汗水、诉说郑家庄村人文历史景观的宝典,爱不释手、百感交集!

  《夜话》语言淳朴自然,活灵活现,生动有趣的故事就发生在巍巍翠屏山下,散发着泥土的清香,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贴近生活而高于生活,让人在捧腹之时又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是难得之作!

  去年春天,在《夜话》编委会成员邵燕云的邀请下,我和她一起做校对工作。怀着崇敬、仰慕的心情,对每一篇文章、文章中的每句话、每一个字词、甚至是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认真仔细的读了一遍又一遍……

  从老书记的网名“世外杏园”就能看出,他把自己的情感完全融入脚下的这片热土中,对家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爱的如此深沉,对父老乡亲充满真情厚意,这就是陈桂举几十年如一日,执着搜集、挖掘、整理、创作《翠屏夜话郑家庄》的动力与初衷,向世人展现郑家庄村的厚重历史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夜话》共分四辑:村堡古迹、民俗风情、故事传说、民间俗语。涵盖了二十九个内容。

  因为爱,他的笔下闪烁着家乡的光芒!

  第一:处处有正能量!

  第一辑村堡古迹“村名及主要姓氏追源”中介绍:“村堡内的街、巷成‘正’字型,喻义正直、正义、正气、正道……”所以叫郑(正)家庄;神秘的“东跨院”中“第二天早上,村民发现全村各个院子干干净净,各种用具、柴禾垛的整整齐齐,就是不见了人影,”后来才知道半夜从东跨院撤走的是抗日武装杨成武司令员及其部下;第三辑故事传说中的“六十岁活埋”里,国王说“今后我大中华不但不再活埋老人,还要全心全意地供养老人,老人是国家的财富……”;第四辑民间俗语里的对联中“大柳树下话古今,小广场边赞党恩”“天下美景忠和孝,人间良图勤与耕”“勤是搂财筢子,俭是省钱匣子”正能量不胜枚举、贯彻始终!

  第二:体现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第一辑村堡古迹中的“众星捧月的布局”中“一堡四庄,如众星捧月一般,以堡为中心,分东庄、南庄、西庄、北庄,”蕴含了祖先的聪明智慧和良苦用心;第二辑民俗风情中,远古传下来的记时方法“照圪垯由三部分组成,半前晌圪垯和晌午圪垯及溜沟”在以前没有钟表的情况下,能够准确掌握时间;第四辑民间俗语的谚语“燕子低飞蛇过道,水瓮出汗蛤蟆叫,大雨要来到”“西瓜怕重茬,胡麻怕对茬”“养鸡穷,养羊富,养活骡子支门户”……,体现了郑家庄人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勤劳致富的技巧。

  第三:故事生动有趣,富有传奇色彩!

  第三辑故事传说占了比较大的篇幅:跑广昌、二龙戏珠、燕子和麻雀的传说、十八堂的传说故事、妙用嘴皮子、从上古到现在、抬杠铺、李铁拐偷锅、霍家坝、六十岁活埋、两个龙王、柳家埝的故事、王献珍推奇门。每个故事情节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幽默风趣,津津有味,夺人眼目,有一睹为快,一窥究竟、百看不厌的感觉。在一个个故事里笑着、品味着、思考着……

  第四:展现人生智慧经典!

  第四辑民间俗语也占有较大篇幅:谚语、歇后语、谜语、对联、绕口令、“四大”俗语,可谓应有尽有,琳琅满目。民间俗语,是从古至今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通过观察、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囊括性及强,口口相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特点,也是一个时代的折射。有的幽默风趣,如“你拿口袋披雨哩,人家当你借米哩”有的一针见血,“没有大粪臭,哪有五谷香”……每一句话都是用最本真的语言述说人生道理!

  书中有文联主席吴素琴写的序一 、 本书编委会主任安海写的序二《一部鲜活的民俗文化村史》、本书策划樊元廷写的 陈桂举和他的《翠屏夜话郑家庄》三篇文章,一起奉献给读者,他们的文章从大局着眼,高瞻远瞩,给予作者极高的评价,具有十分丰富的现实意义!

  “翠屏山下故事多,故事多却无奈何?

  奈何千年无人记,无人记就靠传说!

  传说也是古文化,文化精神是寄托。

  寄托美好中国梦,中国梦成世界乐!”

  由于我水平所限,只能写出很浅显的读后感,相信大家读了《夜话》,会有惊叹与收获!借用吴主席文章中的话结尾:为我们的文化传承续脉,为我们的古堡振兴助力!并再次对晴耕雨读、笔耕不辍、把满腔热忱倾注家乡的老支书陈桂举表示敬意!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