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某些私情的真相

  好的小说就是,读了之后,觉得不写点什么,简直对不起这本书。比如《包法利夫人》,早就耳熟能详,却刚刚读过。

  我习惯在写书评之前,先去看看别人都发表过什么议论。如果自己的观点太过雷同,就不想再写了。

  《包法利夫人》的评论挺全面,大家从各个角度分析了爱玛悲剧的原因。觉得自己的想法,也包括于其中。

  只是,在刚读完的这样一个深夜,我还是提起了笔。这大概就是名著的魅力。

  

  作者是个男人,却很真诚地写出了爱玛这种类型女人的心理。好的、不好的、有些读者认为好、有些认为不好的。

  假如这是一个女人来写,难免温情脉脉。很容易写到“爱情”时,就出来一个男情圣。但福楼拜上来就告诉我们,罗多尔夫只是想占有爱玛。还没等开始,就已经在设想,将来如何摆脱她。而莱昂重遇她时,想到的也只是这次一定要得到她。

  男人写起婚外的出轨来,更逼近于事实的真相。会让人觉得,用“爱情”来冠名,实在是可笑而又可悲。《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两个情人只是通过给予情绪价值来达到目的,并没有丝毫的真情。当然,在浓情蜜意时,他们对于爱玛的美色,并非没有迷恋。却并不想为此牺牲任何的利益。

  

  不像她的丈夫,在她把整个家弄破产之后,都不会责备她。甚至最后发现她偷情的事实,再遇到她的情人时,也只是羡慕那个男人被她所爱。将供养者精神发挥到了极致,换来的只是她的蔑视。

  区分爱与不爱的重要标志,是危难时刻是否愿意为彼此付出。不过,我居然冷酷地理解她的情人们。是不应该借钱给这样一个女人,她实在是蠢而不自知。如果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个放任她的奢侈行为,替她的债务和欲望买单,最后只能像她的丈夫一样,被她拖累得堕入生活的深渊。

  还有她的女儿,因为有这样的父母,最后成为孤儿和童工。爱玛和丈夫有共同的特点:恋爱脑、无财商。但凡有一个头脑清楚的,都不会把日子过成这样。

  这两点真是致命。那位医生丈夫还有工作的能力,而爱玛只是每日无所事事的幻想。如果仅仅停留在那种青春的憧憬阶段也就罢了,她还行动力惊人。认知错误,总期待着上流社会的生活,就学着贵族一样出轨、沉迷于消费。

  至于她那些幼稚的思想,我简直都无语了。以为自己漂亮,就应该找到一个男人,带她过上富足又多情浪漫的生活。不太懂这个社会运行的规则,甚至将希望寄托在海市蜃楼上。

  她觉得离开丈夫,和情人一起出走,就能够解决一切问题了。在每次签下账单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无力偿还的时候怎么办。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自己明明都靠丈夫养着,又怎么生出的勇气去给情人买奢侈的礼物、甚至支付昂贵的出轨费用呢?

  又敢想,又敢做的人,如果目标和手段都是错的,造成的破坏力也是惊人的。

  

  属于那种明明知道爱玛愚蠢,却依旧唏嘘着继续读下去的小说。为什么呢?大概是在生活之中,看到过这样的影子吧。言情小说从来不告诉女人真相,所以身边有很多被琼瑶思想影响过的中年女人。只能叹息,那一代人恰好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辨是非的时候,遇到了琼瑶的流行。像《一帘幽梦》,那个同样一事无成的紫菱,遇到了拯救她的富商,给她婚姻和浪漫安定,带她脱离生活中的困境和她认为的“苦海”,不正是很多少女的幻想吗?

  古今中外,莫不如是。爱玛所期待的,和紫菱又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有毒的言情小说会让她梦想成真,不会让她在绝望中,看到一切的破碎,不得不自杀身亡。

  就连中国古代的很多小说,其实也在走这个路子。只不过,那时的话语权掌握在男人手里。于是我们看到,很多男人写的故事里,那些狐妖或富家千金,为贫穷的书生付出一切,又出人又出钱,最后在书生功成名就时,隐身消失,默认书生再去娶更能提高自己地位的名门闺秀。除了性别不同,这和爱玛期待男人成为她的台阶,为她带来想要的一切,本质上又有什么不同?

  生活中的心机女想要攀龙,或是心机男想要附凤,还需要付出一些东西。比如隐忍和手段。而爱玛很是张扬,结果就是堕落得更为彻底,直至深渊。

  

  欢爱宛如烟云。很多书评里写,普通的、缺乏性魅力的男人,不要找那种浪漫文艺的富养女。她根本不知道生活的底色,没有接触过真实的日子,一直在象牙塔里做着幻梦。

  不过,福楼拜下手还是狠了点。生活中,将恋爱脑和无财商结合得这么全面的女人还是少数。能不能过好自己的日子,取决于智慧。爱玛本来拿到手的牌并不差,漂亮、生活有保障、父亲和丈夫疼爱。甚至不用做任何家务,女儿有保姆、平时有女佣。但她仍旧不知足,就像这世上的很多人一样,又有谁对自己拥有的东西满足呢?谁不贪恋着那些未得到和已失去?

  

  但凡她不乱花钱一点,哪怕只是爱好出轨,也不至于到香消玉殒的那一步。就凭她那个无底线的丈夫,她就是再怎么作,他都愿意捧着、忍着的。

  但爱玛就是爱玛,就是这么一个可怜可叹的人物。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她不可能有好的结局,那样未免也太不符合主流社会的期望。怎么可能让这样一个挑战世俗规则和道德底线的女人,还活得好好的呢?

  生活中,倒是有很多女人又文艺又精明,根本不会鸡飞狗跳。因为喜欢写东西,我会接触到一些被标签化的“文艺女”。她们并不是真正喜欢写作的人,像爱玛理解的那样,真正为文学和音乐付出的过程都很枯燥。她们喜欢的只是那些能点缀生活、充盈自己的那一部分。这大概是时代的不同吧,现在的女人可以出来工作,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不会将所愿都寄托于他人。

  年轻的女孩子可以多看看男人写的书,了解一下男性的思维。至于中年已婚的女人,没有几个人像爱玛那样纯真单纯,也没有几个人像她那样不务正业,整天胡思乱想。

  

  福楼拜已经写得如此透彻。只是男人写起女人来,或许还有一种隔膜。他不可能完全了解一个女人的所思所想,他所写的,只是他想象出来的爱玛。但这个形象是如此清晰,如此立体生动,让我在这样一个夜晚,无法摆脱她。

  还去看了同名电影,2014版。不太满意女主演,米娅·华希科沃斯卡的神情冷淡疏离。很难想象,一个眼神如此冷静的女人,能够轻易陷入男人的甜言蜜语之中。她天生就带着一种屏障,可以看清世事。

  

  让她演涉世未深的女孩,未免牵强。

  

  倒是《傲慢与偏见》的主演凯拉·奈特丽更有感觉一些,她本身就有爱笑的眼睛,和饱满的双唇,偶尔又带着倔强和天真。

  

  “爱”,在有些时候是一种谎言,在有些时候是一种笑话,在有些时候,却是神话。在平淡的日子里,很多人用它来粉饰太平。读完这样一个小说,需要用一些时间来缓一缓,才能冲淡心理上对书里那种“爱情”的厌恶感。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