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西岸的革命颂歌

  洪湖西岸的革命颂歌

  ——评十集电视连续剧《枪声再起》作者:杨明松

  1989年4月至7月,中央电视台两次播放了十集电视连续剧《枪声再起》,突出地反映了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远大理想、坚强的革命意志、勇敢的献身精神和公而忘私的高贵品质,看后感人肺腑,扣人心弦,使人振奋,催人向前。

  

  十集电视连续剧《枪声再起》,是原监利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湖北省作协文学创作室主任、国家二级编剧已故郑远志同志创作编剧的。该剧本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反复修改,于1987年定稿。

  

  1988年4月,十集电视连续剧《枪声再起》由湖北电视剧制作中心在监利开拍。

  1989年初,该剧在湖北电视台首映。

  电视剧本《枪声再起》(10集)当年获得中南六省(区)优秀电视剧二等奖。

  

  光阴似箭,日月如棱。三十四年过去了,十集电视连续剧《枪声再起》的枪炮声仍回响在耳边,监利优秀儿女扛起梭标跟贺龙的悲壮画面仍浮现在眼前。

  这部电视连续剧,在今天看来,仍是一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好作品,仍是我们彰显信仰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活水源头,仍是激励我们不忘初心、踔力奋发、勇往直前的冲锋号角。

  十集电视连续剧《枪声再起》(以下简称《枪剧》),忠实于历史,艺术地、生动形象地、有血有肉地再现了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洪湖西岸监利和湘西开辟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壮举。

  《枪剧》的编剧把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年代发生在湘鄂西的正反两方面的重大事件和主要人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写出了历史的脉络,写出了众多人物的个性、特点;写出了革命先辈对祖国的热爱和奉献;写出了革命先驱们勇往直前、不屈不挠地追求“共产主义真理”的崇高品德;写出了革命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使全剧始终洋溢着一种为革命献身的精神,给人以知识、力量和启迪。

  《枪剧》确实是一部光彩照人的历史画卷,是忠诚于党的光辉群体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正气歌。《枪剧》是我们今天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教育,增强党性、端正党风、艰苦奋斗、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的形象教材。

  《枪剧》反映了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西主要领导人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在监利县开辟革命根据地长达五年之久,不仅斗争风起云涌,波澜壮阔,而且涌出众多英雄儿女,为根据地建设谱写了壮丽的诗篇。因此,《枪剧》里歌颂的有英名永垂青史的元帅,也有英年早逝的将才;有朴实无华的农民英雄,也有投笔从戎、“上马师长下马诗人”的知识分子;有扛起梭标威震洪湖的武士,也有脚踩《女儿经》、冲破四条绳索束缚的女中豪杰。

  贺龙元帅

  从《枪剧》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幅幅监利水乡革命斗争的画卷,可以看到一个个在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艰辛历程中,用鲜血和生命、用智慧和勇气雕成的英雄群体塑像。从《枪剧》中可以看得出编剧抓住了地方史研究的重要环节,从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某个地方的伟大转折点研究起,把历史的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整体研究和局部研究结合起来,溶思想性与艺术性一体,集娱乐与教育于一身,用电视连续剧这个新颖形式,再现历史,表现人物,使我们能够多方位的了解洪湖和湘鄂边苏区的斗争历史。《枪剧》再现了洪湖苏区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为“争民主”、“争自由”求得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在监利这块朴素而又广阔的大地上顽强拼搏的栩栩如生的形象。观看《枪剧》,能领略到革命先辈当年的革命风采和创建根据地的艰辛,给人以丰富的政治营养和美的享受。

  多年来,影响达于海内外的革命根据地的党史重要人物和事件的电影、电视剧不少,并取得了可喜的收获,但对某些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尤其是对洪湖大块苏区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史实用电视连续剧的形式反映还是第一次。

  监利地处洪湖苏区的腹心地带,英烈人物星辰一样升上天空;一曲“洪湖水,浪打浪”展现了洪湖革命根据地的岁月烟云。贺龙、周逸群、段德昌、邓中夏、柳直荀、关向应,这些叱咤风云的人物;彭国材、段玉林、崔琪、马武、陈克昌、张孝桂,这些监利大地哺育的儿女---无论走到了革命胜利,还是血染洪湖,英名都与监利相联。

  贺龙在监利

  监利在红军时期参加革命的有十万多人。监利的河湖港汊,留下了红军的足迹,监利的土地,浸染了烈士的鲜血,剅口、花子桥烈士陵园,新沟嘴大捷和柳关红军无名烈士墓纪念碑,监利博物馆,互相辉映,寄托着监利人民对近六万红军先烈不尽的怀念和深深的敬仰之情。李先念、徐向前、王震、廖汉生、王任重、韩宁夫、黄新廷、杨秀山、宋一平、郑绍文、贺彪、薛少卿、魏国运、何定华等领导同志都为监利苏区和革命烈士纪念碑题了词。监利还有许多名不见经传的革命烈士以及在战争年代里被错误路线迫害致死的英灵需要歌颂,需要用文艺形式表现出来,以利更好地、更广泛地教育人民、鼓舞人民,使青年一代了解昨天,珍惜今天,更信心百倍地去建设美好的明天。这些都有待于热心于党史工作的同志,热心于党的文艺工作的同志深入生活、把住时代的脉搏,用各种文艺形式去反映、去拓宽。《枪剧》在这方面是个极好的开始。

  另外,《枪剧》虽然也写了贺龙在湘西山区的斗争,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充分反映了湖区斗争的特点。监利是个水乡,《枪剧》所反映的历史人物和革命舞台的活动场所主要在洪湖西岸的监利地区。他们或者土生土长在洪湖,或者离开乡土、服从革命需要,来到洪湖地区并把自己的生命和热血交给了这片陌生而广阔的水域。在这块河湖港汊相连的湖区水网地带,他们的革命活动,他们的斗争经历,都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水”的烙印,具有井冈山和鄂豫皖根据地所没有的湖区斗争特点。《枪剧》还有一个显著特点,编剧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弘扬了贺龙、周逸群等忠诚于党的光辉群体。在那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年代里,革命的洪流把他们汇集到一起,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与监利人民同呼吸、共患难,共创根据地。《枪剧》把他们对于共产主义及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所具有的坚强信心,胜不骄,败不馁、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可歌可泣的业绩表现得非常充分。一次,周逸群与他朝夕相处的战友崔琪、李铁青讲,“我们是共产党员,一天也不能停止党的工作;我一到荆江两岸,就爱上了监利水乡,洪湖真是个好地方,革命胜利后,要把洪湖建成聚宝湖。”“共产党员要象铁一样硬,一样坚强!”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周逸群都能够深入细致地做思想政治工作,鼓励战友,团结战友一道打击敌人,这些都得到艺术的再现,给人以很深的教育和启发。贺龙怀着对党的赤诚之心,放弃到苏联学习的机会,自愿到条件艰苦的湘鄂西拉队伍搞根据地,他抱着对党的坚定信念,以满腔热血顽强战斗,终于创建了一个曾经受到毛泽东同志称赞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创建了一个浩浩荡荡的功垂青史的红二军团。至今监利人民还这样说;“不怕损失一万,只要贺龙一转,贺龙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兴旺发达!”在这方面,《枪剧》也表现得十分突出,正如主题歌所唱的:“要干革命就不怕杀,举起刀枪就不放下……”

  总之,《枪剧》的编剧选择了最能展现时代精神和理想的细节,刻画人、丰富人、表现人的献身精神,把美感直观和理性抽象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把一个个革命者的形象叠加到观众的头脑里,有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产生了情理并茂的效果。

  《枪剧》所蕴含的忠诚于党的光辉群体的献身精神,正是我们今天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人们正在发扬的精神,所以更能引起我们的强烈共鸣。

  《枪剧》的编剧为了真实而艺术地反映革命历史和革命历史人物,在创作过程中,用较长时间构思,作了大量调查研究,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走访了当年许多还健在的湘鄂西革命老前辈、老赤卫队员,三易其稿,反复征求意见,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一集集事迹感人、语言生动、画面优美的革命传奇故事。

  我们深信,这些革命传奇故事,在社会主义百花园中,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在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教育后代,慰藉先烈的活动中将传之永久。

  监利新貌

  (资料:监利市历史文化研究会)

  文章撰写:杨明松

  组稿编辑:张必林

  制作编辑:李爱洲

  审 核:任茂礼

  ————————————————

  李爱洲:中国微型小说会员,荆州市作协会员,监利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网刊编辑。

  

  张必林:湖北省作协会员,监利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网刊编辑,《今日头条》《百度》认证作家,本地资讯创作者。

  

  杨明松:监利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党支部书记,原监利县党史办负责人,监利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监利县劳动和社保局局长。

  

  任茂礼:监利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湖北省地方志专家库方志专家,原为监利县委对台工作办公室、县志办公室干部,所担负的对台工作曾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参与主编的1994年版《监利县志》获湖北省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三等奖。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