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重庆派”电影《怒吼》首映 再现怒吼剧社热血传奇
抗战时期,重庆曾见证过中国话剧一段黄金岁月。怒吼剧社,是当时重庆第一个业余话剧团体。它由抗战时期重庆电力系统进步青年发起,在国难深重的时代背景下,以一部部话剧为武器发出“怒吼”,用艺术的力量呐喊出中华民族必胜的决心。
▲电影《怒吼》海报
4月22日,以怒吼剧社为原型,由重庆本土影视人打造的“全重庆派”电影《怒吼》在渝首映。作为中国首部电力行业红色题材院线电影,该片还计划登陆央视电影频道、爱奇艺、腾讯等平台,为更多观众讲述这段尘封多年的山城秘事,再现怒吼剧社的热血传奇。
“全重庆派”
体现小成本、正能量、大情怀
电影《怒吼》由市作协荣誉主席黄济人任文学顾问,环球人文地理杂志社总编辑、诗人李海洲任制片人,导演则请到了“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大奖获得者郑正。
“‘小成本、正能量、大情怀’是这部电影的创作思路。”首映礼上,李海洲说,这部约两小时的电影,是典型的“全重庆派”电影,“从项目发起、创意构思、剧本撰写、演员遴选、场景勘定到拍摄与制作全流程,均由重庆籍电影人在重庆共同完成。我们为此感到骄傲。”
“这部电影的最大特点在于对历史细节的深入挖掘。”黄济人感慨,因为缺乏文献资料,怒吼剧社的传奇故事不太被很多人知晓,《怒吼》有助于填补这一空白,“这部作品承载着满满的正能量,传递出重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爱国情怀,希望未来还有更多的相关史料被挖掘出来。”
以戏剧为武器
怒吼剧社开山城进步演剧先河
怒吼剧社的传奇始于1937年9月。“七七事变”后,以电力公司职工和流亡到重庆的文艺工作者为主体,重庆首个业余话剧团体——怒吼剧社成立,社长是中共党员陈书亮和电力工程师余克稷。从此,以戏剧为武器,在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下,剧社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电影《怒吼》剧照
“令人感动的是,怒吼剧社演出收入除维持正常运转外,全部捐给了抗战一线。”郑正介绍,怒吼剧社先后排演了《保卫卢沟桥》《民族万岁》《安魂曲》等话剧,深受山城人民欢迎,开了山城进步演剧先河,“当时报章评价:重庆有真正演剧,那是以怒吼剧社为历史纪元。”
“这段历史虽不那么为人所知,但故事的主角都颇具传奇色彩。剧组方通过查阅史料、回忆录等方式,力求将剧社的故事完完整整地呈现在荧幕上。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山城儿女投身时代洪流的抗战精神。”郑正介绍。
双时空交替穿梭
山水重庆多处地标美景入镜
与常见的红色电影相比,双时空交替穿梭的拍摄手法让《怒吼》显得别有新意。
影片开场,以青年戏剧人刘鹤鸣的视角,展现了当下重庆的都市风貌,他与爱好戏剧的女孩方萌,因偶然发现一本老日记,了解到日记作者吴越先如何从一名农村青年成长为怒吼剧社的中坚力量,最终在新中国成立前电力护厂运动中光荣牺牲的人生轨迹。
这个过程里,影片叙事在过去和现在两个时空中不断切换、推进。片中融入了当年的胡世合惨案、护厂运动、在“11·27”大屠杀中殉难的电力职工何敬平烈士等真实事件,反映了革命先烈顽强斗争的精神,感人至深,荡气回肠。
值得注意的是,今天重庆城的诸多地标、美景也在片中得到呈现。除了开场时刘鹤鸣的家所在的渝中区枇杷山公园,还有南山、两江影视城、白沙影视城、抗战名将夏仲实旧居等地都一一入镜,观众不仅能领略山水重庆两江四岸的大美风光,也能感受重庆厚重的人文底蕴。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