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已进入流感高发季 专家支招如何防控流感

  每日商报 记者 冯双 通讯员 王蕊 孙韵 胡枭峰 任少凡

  今天是“世界流感日”,这个由我国倡议发起的日子,旨在提高公众对流感的认知,同时呼吁全球一起“狙击”流感。

  当前正值秋冬交替,天气逐渐转冷,南方地区即将进入流感流行季。为此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一院”)的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专家、感染科主任盛吉芳教授提醒市民,做好防范,即便感觉只是普通感冒也要及时就诊,以便排查是否得了流感。

  流感不是普通感冒 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盛吉芳教授介绍,流感和感冒的症状相似,但二者在病原和临床症状上都有很大区别。“人们常说的感冒,主要是在人体抗力低下的时候,被自己自身携带鼻病毒、冠状病毒等感染。”她说,临床症状是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嗓子疼,主要表现在鼻咽部的炎症。有些病人合并细菌感染会引发扁桃体炎,全身发热情况比较轻的话,一般两三天就会好。

  “而流感绝大多数和密切接触周围环境有关。” 盛吉芳表示,流感全身症状重,局部症状轻,表现为发热,部分人体温超过39摄氏度,还伴有全身肌肉酸痛、食欲不佳等症状。局部呼吸道的症状在早期不是那么典型,可能继发下呼吸道感染,比如继发肺炎等,情况严重甚至会危及生命。

  今年2月份,一名从余杭转诊到盛吉芳这里的外地来杭打工的李女士,怀孕24周时突然出现了头疼、发烧、全身无力症状。开始她以为只是普通感冒,熬一熬就好。在家休养了5天,症状却没有缓解,反而越发严重,高烧到意识模糊。

  来到浙大一院感染科已经是李女士发病的第6天,医院全力救治,却还是没能留住她和肚子里的宝宝。“其实李女士患上的是流感,如果发病时就能得到及时救治,就可以避免悲剧。”盛吉芳教授指出,孕妇或备孕的女性、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都是流感高危人群,患病后出现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较高,因此在这个季节要特别注意防护。

  48小时是关键时间节点 早诊早治基本都可治愈

  流感病毒的抗原容易发生变异,且具有难以预测、传播快速的特点,每年流感的流行情况都会有所变化。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流感每年可导致5%-10%的成人和20%-30%的儿童发病,全球约有10亿人感染流感,大多数为轻症,其中重症病例约300万-500万,死亡病例约29万-65万。

  “流感病毒的复制周期为数小时,在感染后48小时内的复制特征呈指数级增长,所以48小时内控制流感病毒的增殖是抗病毒治疗的关键,越早启动抗病毒治疗临床获益越大,”盛吉芳教授指出,流感患者一旦发病,应尽快开始抗病毒治疗,诊断每推迟一天,导致危重风险将增加10%,导致死亡风险也将增加13%。抗病毒的治疗疗程为5天,之后病情仍严重的患者,应考虑延长疗程。

  “流感是一种靠自身免疫就可痊愈的自限性疾病,早期干预基本可治愈。”盛吉芳说,近些年流感死亡的病例多为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而身体健康者,对流感不必过于恐慌。

  预防流感接种疫苗是关键 服用抗病毒药物要遵医嘱

  现下,全国大部分地区即将进入流感的高发季节,省疾控中心专家介绍,流感按其核蛋白和基质蛋白分为甲、乙、丙、丁(或 A、 B、 C、D)四型。目前,引起流感季节性流行的病毒是甲型中的 H1N1、H3N2 亚型及乙型病毒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其特征为H大变异,N不变或小变异,约10年一次大流行,今年是流感的平峰年,一般情况不会造成大规模流感疫情。

  “对于易感人群和高危人群,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盛吉芳教授指出,半岁-5岁儿童、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半岁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及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为优先接种对象,半岁以上且无禁忌症的人群均可接种流感疫苗。

  奥司他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是流感的有效治疗药物,早期尤其是发病48小时之内服用抗流感病毒药物,能显著降低流感重症和死亡的发生率。盛吉芳教授特别强调,抗病毒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出现副作用要及时就医诊治,以免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