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镇宇的嘲讽,刘青云的坦诚,将香港青黄不接的事实展露无余

  观众跟随香港电影,欢呼并祝贺郑秀文,第41届金像奖已经落下帷幕。郑秀文获得了最佳女主角奖,刘青云再次获得了金像影帝。

  刘德华在领奖时说:“我想告诉你,郑秀文,我爱你。”刘德华和郑秀文在颁奖典礼上印象深刻,这让我想起了两人合作过《盲探》中的经典角色。

  

  香港电影旨在更加关注噱头的制作,但情感和记忆的产生揭示了这一事实。目前的金像奖颁奖典礼已经变得“默默无闻”了。

  以前是华语电影界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奖项,只有一些20世纪90年代的电影人坚持并贡献了他们最后的精力。

  

  在为刘青云颁发最佳男演员奖时,吴镇宇表示,香港电影中没有新生代演员的原因是刘青云等老演员继续出演电影。

  对此,刘青云回应道:“掌声好过无声”。这两句对白表达得很好,都与香港电影经济低迷的现象融为一体,给人以强烈的感受。

  

  在过去的十年里,香港电影行业有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这已经成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吴镇宇开始了他“吐槽”的经典性格,表示:“老一辈演员的职业生涯是过于辉煌,再加上年轻演员缺乏更多的机会。”

  

  这句话是肯定的,如果环境充满活力,那么各个年龄段的人都会非常活跃。以香港电影业为例,20世纪70年代,有李小龙、许冠文代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李连杰、周润发以及成龙的名气传遍了世界,与此同时,刘德华、梁朝伟、张国荣等人也开始渐入佳境。

  尤其是到了周星驰的黄金时代更是群雄逐鹿的场景,当时的香港女神关之琳、周慧敏、王祖儿等人的美丽形象至今仍深深地留在观众的记忆中。

  

  事实上内陆原来同样面临着如此困境,但近几年随着流量明星与实力派的对垒开始之后,这一现象似乎早已消失。

  目前,(李云龙)李幼斌、陈道明、王志文等在20世纪90年代的代表演员中享有较高人气,现已转型为流量明星做配角。

  

  他们是自愿退位的吗?实则不然,长江后浪推前浪,即便新生代都是流量明星为主,但也不缺乏许多走实力派的新生演员。

  内陆不再是三十年前,不再需要依赖香港电影激发市场,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看香港电影,但从资本的角度来看,我们不需要从香港电影获得资源。

  

  长期以来,华人演员在香港电影业的地位与维也纳金色大厅的音乐家相似,香港金像奖仍然是衡量演员优秀水平的标准之一。

  可到了近几年,随着风评不断激发,金像奖的影响力逐渐减弱。相比之下,内地网友更喜欢金鸡奖、百花奖等含金量高的奖项。

  

  香港电影业的衰落和大陆电影业的崛起是演员不再向往香港电影业的主要原因。香港市场规模较小,投资有限,但内地市场则有着强大的发展前景。

  例如今年开春的香港电影《毒舌律师》票房超过1亿元,成为香港票房最高的电影,动员的香港观众数量为120万。

  对于香港电影来说,这一成就令人印象深刻,但对于这部电影所带来的收益来说,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反观《你好,李焕英》以较小的成本获得了巨大的回报,票房高达达到53亿元,让投资者在喜忧参半中默默含泪赚了50亿。

  这利润空间足够打造50部《毒舌律师》,如果你需要投入同样的时间和精力,但收益会大不相同,你会选择什么?很明显的道理。

  

  此外,时至今日,香港新一代艺人的“素质”仍然存在审美问题,在本届金像奖典礼上,姜涛以香港第一顶流新人的身份亮相,并与刘德华合影。

  

  网友们的评论很尖锐且扎心,表示道:“香港没有人吗?这种模样的都能成为顶流,严重怀疑香港市场的审美问题。”

  

  香港确实是“没人”了,因为最初的说法非常贴切。老一辈的艺人技能走实力路线又能承担得起颜值。

  可如今,想进入娱乐圈的男神女神通常会优先在内陆或韩国学习,曾有香港经理人表示,如果香港艺人在内地发展,他们将不会受到香港人欢迎。

  

  可总会有消亡的一天,当刘德华、刘青云以及张家辉等实力派步入晚年,选择离开娱乐圈休息时,香港电影将会落寞到无人问津的层次。

  你是否也认可此观点呢?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