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杀》:高光盘点时刻,这部为翻拍片正名的电影!
《误杀》上映以来,各方好评如潮。
大家都在讨论这部电影为国产翻拍片正名的出彩点究竟在哪里。
讨论演员的演技,电影中令人细思极恐的线索和彩蛋,由宗教元素、隐喻带来的深刻的现实意义等等。
这部电影带来的高话题高讨论显示了,这是一部精彩戏剧张力极强的悬疑推理电影。
所以它成为年度的票房黑马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是部值得细品的电影,于是就有了这篇高光盘点。
高光点一:没有牧羊人的羊
羊是《误杀》这部电影最明显、最深刻的隐喻体了。
没有牧羊人的羊其实大部分都在代表着李维杰的命运。
羊第一次出现,是李维杰布施时候,那时候,李维杰心怀阳光,僧人身后跟着的羊,同样的神圣,安详。
和桑坤发生冲突时,桑坤本想打死李维杰,结果最后忍住了,便打死了旁边的羊。
此时羊的死亡,预示着李维杰即将面对一次无法避免的生命威胁(也就是后来的被抓)。
令大家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棺材里的人的尸体换成了羊的尸体。
这里的羊,是指替代,羊替代了素察尸体,肖央替代老婆孩子去顶罪,替罪羊,替罪羊,羊替人,人替罪。
片尾,肖央第三次去寺庙祭拜,这时候亦真亦幻的时候,在悠扬的背景音乐下,出现一头虚幻的羊。
这个羊,代表救赎。肖央电影里提到过《肖申克的救赎》,可能肖央最后去自首,也是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电影的名字叫《误杀Sheep Without a Shepherd》
Sheep Without a Shepherd,没有牧羊人的羊,用导演的话说就是“乌合之众”。
没有牧羊人的羊代表着李维杰的同时,在更深层的意义上,他也隐喻着普通民众。
就像监制陈思诚解释的,其实想讲的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状态,故事本身与凡俗众生息息相关。
肖央是羊,普通民众也是羊,民众数量虽多,但难成气候,羊只要能好好的吃草,才不会管是谁在褥他们身上的毛呢。
高光点二:“泰拳”的命运对峙
当命运到了无法抗拒的转折点的时候,没有退路,没有办法。
如同电影里的泰拳比赛,唯有输赢,没有平局。
这是电影的精彩刺激的戏剧张力之所在。
电影中将拳赛和母女两人与素察的缠斗运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法剪辑在一起的时候,就已经昭示了这场命运的对峙的激烈开端。
于是后面警察局长与李维杰的“1000VS1000”的对峙,母亲和母亲之间的对峙,受害人和被害人身份几番轮替的对峙等等。
这一个个生死之间的对峙,将观众的感官调动到一个又一个紧张点。
而素察的死,是对峙的顶点。
电影很多细节以及告诉我们,素察不是大女儿打死的,而是闷死的。
而种种细节告诉我们,李维杰是知道,素察可能没死,比如说他知道舌头囤进去会窒息和后来问妻子为什么没有血迹。比如制止了小女儿划桌子。
比如李维杰误杀了素察后再向僧人布施时,对方说“无相布施才有无限功德”,意味着他有杀生之罪。
另外,李维杰所说“我能做的就是不让她们再次受到伤害”,一个“再”字,即暗示素察当时没死。
这样推理,电影其实不是误杀了,而是真杀。从受害人的身份变成了伤害人的身份。
电影的内核在这时就出来了,如果他活了,那么肖央一家人还能活么?
一边是局长和议员之子,一边是普通百姓。
如果素察活了,手里有视频,心里有怨气,答案呼之欲出,肖央一家人,活不了。
杀素察,自己一家人完了,不杀素察,自己一家人也完了。
所以、是误杀,也是真杀。是肖央一家误杀素察,也是素察自己误杀了肖央一家。
而命运和人性却就是这么的讽刺和残酷。
高光点三:耐人寻味的笑
电影最后记者采访环节,导演借群众之口说很多社会现象。
而最后一个问题,问颂恩说:“你觉得李维杰是个什么样的人?”
以黑白形式展现的街头采访画面到了颂恩叔这里,渐渐由黑白变彩色,同时以颂恩叔意味深长的笑戛然而止。
这段采访表现的是民众对李维杰事件的看法,作为最坚定地帮助李维杰的老友,此时的颂恩反而沉默不语。
导演柯汶利表示这是他对人性的留白。
到底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其实是要看你站在哪个立场上。不过黑白到彩色的渐变处理,多少暗示了光明和希望。
这种开放式的意味深长的笑容,是将答案抛给观众定夺的。
于是每个人都在讨论,但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
所以,你的答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