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投入50亿支持制造业企业“数智化”转型

  

  榄菊免拆蚊香自动生产线。

  

  榄菊洗洁精自动生产线。

  

  中山榄菊日化集团董事长骆建华

  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是中山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2022年,《中山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全面实施,全市投入50亿元,支持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本期南都《制造业当家·湾区会客厅》专访中山榄菊日化集团(下称“榄菊”)董事长骆建华,他认为,数字化智能化是推动中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民营企业发展既要“星星”变“月亮”,也要“群星”更闪亮,以“名牌名标”战略不断扶持、壮大本土“星星”企业,让“群星”照亮中山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破局

  “灯塔工厂”诞生,中山智造驶入快车道

  今年初,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宣布,全球“灯塔网络”新增18家工厂。其中,纬创资通(中山)有限公司(简称“纬创中山厂”)入选,成为中山首家全球“灯塔工厂”。“灯塔工厂”由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WEF)与麦肯锡咨询公司于2018年开始启动全球遴选,是工业4.0技术应用的最佳实践工厂,代表着全球智能制造的最高水平。

  纬创中山厂上榜,使得中山成为全省第二个摘得这一制造“灯塔”的地级市,这对于中山制造业来说,意义重大。

  在美的环境电器的生产车间内,员工通过看板及时下达指令,自动化生产设备联机后,能实时采集生产关键数据,机械臂按设定不停进行相应操作。过去这一个区域需要100余位员工,如今只要6个人就能高效完成同等量任务。2022年企业相关指标较上年整体提升:市场的维修率下降了50%;运营成本整体下降了27%;人均的产值整体提升24%。

  在中山辰元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无人仓库里,AGV智能小车在仓库和车间穿梭,通过地面上一个个二维码,数十辆小车直接从云端系统接收指令,承担起原料入库、车间原料配送、生产成品出仓等运输工作。2018年迁入新厂后,辰元科技开始5G数字工厂建设,在云端建起“数字工厂”,信息一体化应用覆盖供应商、采购、研发、生产、仓储和销售的各个环节。

  在大洋电机数字化生产车间,通过工厂数字化管理系统能监测每条生产线的实时产量、质量信息,包括员工在岗情况,完成当日的生产计划后每位员工都可以通过智能终端或者手机查看到当日的计件工资。从企业效益来看,2021年大洋电机研发费用增长4.8%,而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增长28.82%、238.72%。

  2022年9月27日,榄菊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上迎来重大节点——生产总部智慧工厂项目奠基。通过智慧工厂的改造,制造成本得以大幅降低,让企业在综合制造成本、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将有更强的竞争优势,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项目建成后,预计新增年产值超6亿元,榄菊小榄工厂将成为行业乃至全球领先的灯塔智慧工厂。

  数据显示,2022年,中山共有157个增资扩产项目动工建设,计划投资总额252亿元;596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在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中占比超过12.4%。越来越多的企业踏上“数智”化转型之路。

  提效

  带动产业集群转型,实现“群狼效应”

  中山市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腹地,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市场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有力的途径,然而多数传统制造业企业智能制造水平比较低,在规划数字化转型方案时往往缺乏清晰的战略目标与转型路径,同时也面临工业数据采集和应用能力不足的短板。

  包括纬创资通、辰元科技、大洋电机等企业,数年前就在“数智”化转型道路上开疆拓境,为中山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与此同时,中山针对“数智”转型企业推出一系列帮扶政策和举措,打破了企业“不会转”“不敢转”“不想转”的困局。

  2022年初,中山出台《中山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每年将认定不多于10家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每家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500万元。2022年11月1日,“中山企业家日”启动仪式举行,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为10家企业颁授了“中山市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牌匾。

  此外,2022年中山出台《中山市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银行贷款贴息与风险补偿实施细则》,围绕进一步加强中山市产业园区数字化管理、加快产业集群数字  化转型等重点工作,力争到2025年,支持10个以上产业园区数字化管理,推动10个以上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建设,建设5个以上产业集群数字化服务平台。

  对于提升区域竞争力而言,更深一层的要义在于,要促进产业集群实现数字化转型。未来的商场上,不是一个企业跟一个企业的竞争,是产业链的竞争。“一个企业是一个拳头,而供应链则是一个手臂,拳头肯定赢不了手臂”,这是不少制造业老板的共识。从这个层面思考,促进产业集群实现数字化转型,是市场的必经之路,也是政府应该鼓励和支持的方向。

  中山市东凤镇毗邻顺德,是全国小家电行业创新基地,仅美的环境电器的供应商就达到300余家。全镇80%的工业企业都是家电以及配套的企业,产业链条十分健全,企业充满活力。目前在该镇299家规上工业企业当中,有160家企业已经开展数字化智能化工作。推动链主企业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从而实现“群狼效应”,东凤镇逐渐打造出小家电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火炬开发区,各大产业集群正在开展智能化整体升级,比如光电、智能装备等重点产业,“光电产业集群”和“高端装备制造——精密零部件制造产业集群”正在申报广东省数字化产业集群试点。未来,火炬开发区将聚焦深圳“20+8”产业集群,结合火炬开发区“3+3”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全区向数字化转型。

  对话

  中山榄菊日化集团董事长骆建华:

  中山企业回归故乡是城市吸引力最直观体现

  创新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第一动力

  南都:今年2月8日,中山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决定将《关于坚持制造业当家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议案》作为大会议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中山高质量发展的首要命题。在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榄菊有哪些举措?

  骆建华:制造业要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能力首当其冲。1997年,榄菊成立了行业内首个技术研发中心,首批高端人才的引进,为榄菊科技兴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榄菊成立了行业内唯一的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如广东省产业技术创新项目“超低VOC的水基杀虫气雾剂的研制及产业化”,以水为介质代替溶剂油、开发出超低VOC气雾剂产品,目前产品完成研发并产业化,实现VOC排放降低10%;携手中国气象局联合成立“节气与病媒生物习性联合研究院”,开展病媒生物生长与天气的关联研究与预测模型的建立,取得了多项关键技术成果,为促进蚊虫科学精准防控奠定基础。

  除此之外,榄菊打造行业一流的技术研发团队,其中内部专家团队包括化学、精细化工、生物医学、高分子等领域的专家;外部专家团队包括世界昆虫领域专家、天然农药领域专家、气象领域专家、蚊虫防制领域专家等。榄菊把产品研发建立在基础研究之上,每年在全国范围内收购蚊虫,建立蚊虫饲养室、观察室,对蚊虫进行专门研究。解决了不少“卡脖子”技术难题,如低容量喷药技术,突破低容量喷药不均匀技术瓶颈,每年可降低630吨溶剂油用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980吨;溶剂油脱味技术,溶剂气味极大降低,实现国产替代进口……科创力量,是榄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南都:2022年《中山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全面实施,榄菊“数智”化转型推进情况如何?

  骆建华:回顾榄菊40年的发展历程,由烜赫一时,到陷入低谷,甚至濒临倒闭,再到涅槃重生,没有一个企业的成功是一帆风顺的,但是我们通过多次的变革、创新,最终走出困境,不断壮大、发展,从一个地方小企业,成长为一个国内、国际知名的大企业。未来榄菊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势在必行。

  去年榄菊生产总部智慧工厂项目正式动工,目前一期工程完成了基建,预计今年10月份二期工程完工后,我们真正意义实现一个数字化、智能化的智慧工厂。项目总投资4.5亿元,对整个消杀产品的生产制程实行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规划设计,同时利用物联网与监控技术,强化信息服务,提高生产过程中的高度可控性,构建高效、节能、绿色、环保、舒适的智慧型工厂。

  项目建成后,将实现“3增长4下降”的目标,即生产效率与产量双增长30%,库存周转率提高25%,双碳排放下降20%,产品单位能耗下降10%,运营成本下降35%,用工减少70%。让榄菊在未来的发展中具备更大的竞争力。

  南都:榄菊在“数智”化转型中尝到什么甜头,未来还打算怎么做?

  骆建华:实现智能化之后,对我们的产品质量稳定性、生产效率和成品率的控制大有帮助。通过智慧工厂的改造,制造成本得以大幅降低,让企业在综合制造成本、市场竞争力等方面会有更强的竞争优势,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也希望榄菊的转型升级,为更多小榄、中山的传统制造业,提供一个转型的借鉴和参考,共同助力中山高质量发展。

  未来,榄菊将围绕产品、技术、平台和专利创新建设,力争3至5年时间将科创中心打造成本行业国内外领先的技术创新平台、人才集聚平台、产业链孵化平台、产学研合作平台和科技服务平台。至2035年,实现世界领先家护创新研发平台和产业孵化器这一目标。

  中山市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腹地,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市场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近年来传统制造业的优势逐渐减弱,只有帮助更多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才能为“中山制造”的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既要“星星”变“月亮”,也要“群星”更闪亮

  南都:近年来中山加大力度推动“中商”“榄商”回归,是哪些因素促成了中山企业的回归?下一步应如何促成更多的中山企业回归?

  骆建华:近年来,中山从市到镇都高度注重中山企业的回归,民营企业不是洪水猛兽,确实对中山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对企业家的尊重,对民营企业的认可和从服务意识的大幅的提升,我们也深深体会到了,只要企业有困难,只要在法理范围之内,政府都是大力支持的,这是值得高度认可的,也是中山企业回归家乡的根本所在。中山企业纷纷回归故乡,是中山城市吸引力提升最直观的体现。

  除了服务意识有了很大的提升,政策的导向也很重要,今年来出台各项政策、举措,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也是非常对口的。比如从市政府到镇政府就大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的改造,也提出相应的激励机制,对于打造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标杆示范企业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从而推动整个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工作。

  产业用地低效利用、碎片化严重等问题,成为近年来制约中山制造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近两年中山的工改力度不断加大,也收获了不少成效。腾出厂房是好事,但是还是希望能够锦上添花,能够腾出空地就更好,为以后的招商引资打好基础,更好地针对落地企业的需求修建厂房,更好地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

  南都:今年中山提出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和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中山在这方面有哪些优势?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中山应如何去落实两个“一把手工程”?

  骆建华: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山就有着“广东四小虎”的美誉,当时中山的产业布局是满天“星星”,我们要回顾它的历史的辉煌,这辉煌其实就是一方水土滋养了一方企业,企业也成就了这座城市在经济发展上的辉煌。放眼周边地区,如顺德,可能几个大的“月亮”“太阳”就照亮了整个顺德,如果我们“星星”足够多的时候,一群明亮的星星也可以照亮整个中山。

  近年来,不少在中山孕育、成长的企业,因发展需求或是其他原因迁移到外地,其中不少都是“星星”企业,虽然不是“太阳”企业,没有几百亿、几千亿的产值,但不乏产值10个亿、20个亿这种行业里的单项冠军,要么就走向没落,要么流出去,这些“星星”企业不应变成人家的招商对象。中山提出来“中商”“榄商”回归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山要守住现有的企业,促成中山企业的回归,同时做好新商的引进。

  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打造品牌也十分重要,中山在发展本土企业方面有经验、有人才、有渠道,培育了不少享誉全国的品牌。未来民营企业发展既要“星星”变“月亮”,也要“群星”更闪亮,以“名牌名标”战略不断扶持、壮大本土“星星”企业,让“群星”照亮中山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总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策划:刘岸然 谢江涛

  统筹:唐建丰 吕婧

  采写:南都记者 刘贤沛 吕婧 王卫

  摄影:南都记者 吴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