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本芬真实婚姻:60年相伴,丈夫不出轨无家暴,却受尽了婚姻的苦

  这是《我本芬芳》的封面上方一句话,也正如作者杨本芬奶奶所言,她这一生没能拥有好运气,自她选择婚姻那天起,这一生注定荆棘破碎。

  故事讲述了主人公惠才(也就是作者自己),和丈夫吕婚后的一生,生活随时间跃然纸上,很多人看过之后感同身受,因为这不仅仅在写作者自己,更是在写千千万万个你我。曾经的女性,是如此渴望婚姻能够拯救自己,到头来发现能救自己的只有自己。

  结婚之前,惠才的人生只有两件事,一个是活下去,第二个就是读书。

  因为父亲的成分不好,惠才的求学之路异常艰辛,辗转来到江西才顺利入学。

  可谁曾想,命运又开了一层玩笑,毕业前两个月,惠才又因为家庭成分问题被下放。

  惠才埋怨自己太过实诚,登记处的老师说一定要写上真实的家庭情况,否则被查到将严惩。惠才被吓到了,将自己父亲成分不好的信息填在了第一行。

  摆在惠才面前的路寥寥无几,要么回湖南家,要么下放。现实情况的残酷说明这两条路都是死胡同。

  这时,仅仅认识几天的男人吕成了惠才的救命稻草。

  吕是好姐妹的邻居,初见时,惠才没有多想,她是独身在外的女子,又背负着沉重的家庭问题,外人面前总是自卑又谨慎。

  相较之下,吕是处心积虑。

  他先是主动搭话,交代了自己同样“出身不好”的背景,卸下了惠才的防备,这让同样有家庭问题的惠才误以为他们是同道中人。

  紧接着,又主动送出自己的证件照作为礼物,而这也成了打开一个姑娘芳心的必杀技。

  惠才是开心的,只身在外,她十分渴望有个人可以依靠,如今有这么一个人,他长相不错,待人和善,关键是与自己有相同出身,定是值得托付终身。

  突如其来的下放通知让惠才乱了节奏,好友提议说,或许可以找吕帮忙:如果他能帮忙那是最好,如若不能再想办法。

  结果让人意外,吕答应地很爽快,他说:“不管你是上学还是找工作,我都可以帮你。”

  听到吕的承诺,惠才高兴的手舞足蹈,她对自己的未来有了希望,她可以继续读书,她对未来有了憧憬。

  随之而来的附加条件是,惠才必须嫁给她。

  权衡之下,十九岁的惠才在一个周末成了吕的妻子,开启了另一番人生。

  乍看惠才和吕的相识经历,很容易误认为这是一段甜美的爱情,她喜欢的人恰好也中意他,她有难了他慷慨相助,后来细想才知,这个男人心思太深,完全是趁虚而入。

  惠才对吕的了解皆出自他之口,且尽是些外在条件,真假与否无从考证,对于这个男人的脾性更是无从知晓。

  吕的目标非常之明确,就是让惠才成为自己的妻子。于是才有了那些主动健谈的假象。

  惠才误以为这是爱情,可真正的爱情又怎会将倾囊相助视作筹码呢?

  所以啊,年轻的女孩子们,不要急于对一个男人上头,对于廉价的礼物和张口就来的承诺,千万别着急相信。

  惠才的婚姻不可靠,这个讯息结婚第二天就有了端倪。

  惠才不想做个依附于男人的寄生虫,独自在农村找了房子打算搬过去住下。对此吕非但没有阻拦,连过问都懒得开口,甚至在他眼里这是件好事:

  “当农民也不错。单位上有我赚钱,农村有你,栽栽种种,还能养点鸡鸭,顶好的。”

  那时的惠才还没有意识过来,就这么糊里糊涂的过起了日子。

  可她万万没想到,这个男人对她竟是这样不好。

  刚搬到新家,他坚持不过来住,她和他讲述夜里遇到的事,说她是如何害怕,还有那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滋味。

  他回应:不要自己吓自己,我该回去了。头也不回地走了。

  惠才怀孕时,身子活动不便,让吕帮忙倒洗脚水,他却说:

  “自己的事自己处理,不要搞得娇生惯养。”

  但凡是正常人的脑回路都理解不了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诸如此类的事,说都数不过来,惠才心里痛苦,她心知结婚不该是这样的,可又无人可说,只能暗自流泪。

  无论再忙,这个男人从来不做家务,不懂体谅妻子的不易,他甚至会理直气壮地说:“我们是一家人,做多做事哪里能这么计较。”

  可你要说他不懂体恤人,他对待外人又是极好的。

  工资一发下来不惜花掉一半的钱买各种零食招待同事,对待老乡也是积极慷慨,家里为数不多的粮食存货一股脑都煮给老乡吃了,孩子一口也吃不上。

  在外人眼里,吕是一个完美丈夫,没有人不喜欢他。

  然而这样一个人却唯独对自己家里人丝毫不讲情面,甚至可以说斤斤计较。

  惠才忍不住控诉:“我难道是你的仇人吗?”

  那年惠才结扎,母亲从带了两只鸡给惠才补身体,吕一挺鸡没有自己的份,立马拉下脸质问起了丈母娘,但凡是个疼老婆的丈夫,万万事干不出这种事。自那以后,惠才母亲被气得再也不愿登门。

  后来,有一年春节弟弟来看惠才,娘家人到来惠才很是高兴,可这是吕还是那副样子,装模作样炒个菜,却故意弄出大动静,好好一口锅硬是让他铲了个洞,肉也浪费了,好好的气氛硬是让他破坏了。

  看到书中吕的作为,越发的明白为何很多女性不想进入婚姻。

  生活中像吕这样的男人不再少数,他们不抽烟不喝酒,挑不出大毛病,但就是对待家里的事视而不见,装聋作哑。

  这样的伴侣无疑是不合格的,女性也不需要这样的依靠。

  越发感慨好的婚姻必定是需要势均力敌的,这种势均力敌不一定是地位财富上的匹配,在恰当的时间给予对方做够的情绪价值很是重要。

  八十一岁那年,惠才问吕:“如果有来生,你还愿意和我在一起吗?”

  惠才是笑着问的,她的答案很明显,即便这些年忍受了很多委屈,她还是期待来生与这个男人再见,可吕却回答:“我不愿意。”

  有句话叫:“不爱你的人,怎么着都不会爱你。”说的正是这段婚姻中吕的态度。

  我在想如果杨本芬奶奶生活在现代,她或许会获得更自在,至少她可以选择迅速结束这段婚姻。

  读到文中很多次吕对惠才的冷漠,每次惠才都气得瑟瑟发抖,她想不清楚怎么会有这样冷血的丈夫。

  可下一秒,只要吕展示一点点好惠才就打消了离开的念头。

  她总是给他找借口,他也不是很坏,他又变好了一点。可人怎么可能那么容易改变。

  读完之后,关于婚姻有了几点感悟:

  第一点:婚姻需要沟通

  这是惠才和吕的婚姻中最为欠缺的,每次惠才被吕被气得要命,吕的选择就是转头就走,两人从未坐下来真正沟通过,这也就造成了每次吵架的原因循环反复。

  而且不光是婚后需要沟通,婚前的充分了解也是十分不要。

  倘若惠才在婚前对吕的脾气性格有所了解,断然不会嫁给这样的男人,痛苦了半生。

  第二点:女性一定要先谋生,再谋爱

  惠才生不逢时。原本以为找个男人结了婚生活就会变好。

  然而事实却肉眼可见的糟糕。

  婚后惠才没能继续上学,还受尽了丈夫的冷暴力,有了孩子之后,更是全力背负起了家庭的重担。

  体会到丈夫一次次的凉薄,惠才更加坚定了靠自己的想法。

  她四处找工作,慢慢靠自己立足扎了根。

  女孩子无论身处何处,千万别相信别人可以给自己铺好路,尤其是出身不好的贫苦女性。

  本就不富余方人生经不起一次背叛,脚踏实地走好脚下的路,才不至于溃不成军。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