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与激情》系列里的好莱坞失败与成功

  ?《速度与激情7》4月12日在中国内地上映。从美国开画的反馈看,本片口碑和票房成绩都掀开了该系列历史新篇章。

  ?本文不想更多转述来自美国媒体的溢美之词,我们也不会假想自己是该系列的脑残粉。究竟影片质量如何,还需要观众自己去影院判断。

  ?本文仅仅是应景地借着新片上映潮流,根据《速度与激情》前6部影片的故事和拍摄信息,告诉对该系列内容不甚了解的观众:

  ?《速度与激情》系列是什么片?

  ?为什么一个好像听过又好像没听过的系列影片竟然已经拍到了第7部?

  ?为什么中国内地仅仅只上映了5和6,却已经积累了不少对该系列颇为期待的影迷?

  ?之前没引进的1-4部又到底拍了些什么?

  ?……

  ?乍看这些问题,好像和《走进科学》那种貌似高深却无聊的噱头一样在故弄玄虚。其实如果真搞清了《速度与激情》的前世今生,我们便揭开了好莱坞电影工业和商业逻辑的许多秘密。

  

  2001年,第一部

  作为产品的《速度与激情》系列

  ?先请实证地考虑一下这个问题:

  ?大部分电影的续集究竟是一开始就计划好的,还是拍完一部再决定下一部要不要接着拍的?

  ?很多影迷和铁杆粉总是希望系列影片是电影公司一开始就计划好的。

  ?比如《哈利·波特》的8部电影,从2001年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上映到2011年《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结束,最后总票房达到78亿美元,成为史上最卖座的系列电影。又或者《魔戒》推出了3部曲后,去年又刚刚结束了前传《霍比特人》的新3部曲。早些年还有1970年代完成的《星球大战》3部曲。2000年前后推出了前传3部曲,马上续作3部曲又将出炉。

  ?然而真相是,所有的续集影片在没开机之前都仅仅停留在纸面计划。如果某一部拍赔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影视公司总是小心翼翼,确认影片在票房上真正大获成功后,才能预估下一部续作到底会收入多少票房,从而决定投入多少制作成本才是合理的。同时制作方对于续集的内容也绝不会刻意创新,最佳策略无非是原封不动地复制前一部影片的成功之处,利用更大的投资和宣传规模,进一步扩大系列作品的影响力,获得更多观众的注意。

  ?真正目的只有一个:让更多观众贡献票房,把更多的钱塞进腰包。

  ?《速度与激情》系列毫无疑问就是这种商业逻辑下的产物。影片最初投资规模和预期远远达不到制作续集的程度,就连纸面上的系列计划也不会存在。制片方环球电影公司抱着捞一票就跑的心情,以3800万美元的中小型投资,却意外从全球市场上斩获2.07亿美元票房。这时他们才发现自己无意中挖出了一座金矿!

  ?环球公司是家什么企业?

  ?近年来好莱坞基本被6家电影巨头瓜分。虽然狮门影业等后起之秀在不断扩张其市场份额,却还难以撼动前6个业界大佬的产业地位。

  ?环球公司在6人圆桌里一直属于不上不下的中游地位,根本看不出其有进一步扩张的野心。近十年其他公司都在利用美漫和小说改编的奇幻题材大做文章,比如华纳兄弟开发了《哈利·波特》系列和《蝙蝠侠》、《超人》,迪士尼和派拉蒙则瓜分了《复仇者联盟》系列的多个超级英雄,二十世纪福克斯不断在推出《X战警》和《金刚狼》的各种前传,甚至索尼都抱着仅有的青年偶像《蜘蛛侠》拍了一遍,接着又重复拍了一遍。

  ?而环球公司最有名的系列电影仅仅是……《谍影重重》。一个失忆特工,不管身手多好,遇上漫画英雄一定是被秒杀的。

  ?这说明了环球公司的策略:我们不喜欢搞博眼球的超级大制作,我们经营的方式是悄悄地把钱都挣了。

  ?《速度与激情1》就是在环球公司这种精明的乡镇企业家手里被意外挖掘出来的。2001年第一部拍摄时,环球给影片的投资仅仅相当于公司当年大制作《珍珠港》的1/4。影片启用的两位主演也几乎没有影响力。倒是把制作费全用在了车上,据说最多时有投入了1500辆车加入大战场面。

  ?说白了,比起人,环球觉得观众更喜欢看车。

  ?看看两位主演之前的履历吧。

  ?为什么你好像从不知道保罗·沃克到底是谁?因为他从小开始参演了不少电影和广告,可连一个能被人记住的角色都没有。那今天看上去无比性格的大佬范·迪塞尔呢?他之前唯一参与过的大制作影片是《拯救大兵瑞恩》。你好像没印象?对,因为他扮演一个抱完小姑娘就被狙击手干掉的活靶子。大概出场了5分钟。所以海报里根本找不到他的头像。看下面这组图↓?两个三线男演员加身价比演员贵的车。然而就这么莫名其妙地火了,票房与口碑双丰收,以至于环球公司根本没弄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就匆匆投入了续集开发。老板大手一挥,干脆对《速度与激情2》增加了一倍投资。可结果全球票房相比前作仅仅增加了10%。至少还在挣钱,于是又谨慎增加了一点投入到8500万美元赶紧接着再拍3。没想到这次全球票房只有不到1.6亿美元,比前作还缩水了30%!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2、3两部续作根本没得到1的成功点。制作2时,环球公司片酬没谈拢,决定剔掉范迪塞尔的角色,只保留保罗沃克,同时仍然按照前作方式来编故事:一个卧底警探兼赛车手的生涯。只是把车战场面明显升级了。结果没有达到预期。于是公司一狠心,干脆在3中把保罗沃克的角色也删除了,启用了和前两集都毫无关系的一个愣头青,继续升级车战场景,干脆把街景从美国搬到了日本东京。

  ?3的最终失败证明2的拍摄策略已经偏离了大道,但尚能携前作余威乘胜追击。而3无非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通过对续集2、3算不上成功的开发,环球公司终于弄明白了一件事:原来观众不仅是来看车的,关键还是要看人!《速度与激情》系列根本不是什么卧底警探的故事,观众要看的一个修车行老板兼赛车手的励志故事!

  ?一个意外成功的品牌,不小心又给做砸了。很多制作公司可能就此缩小投资规模,干脆一点点榨干该产品的剩余价值,一部部把电影拍到不赚钱了事。比如《电锯惊魂》拍到7,《死神来了》拍到5,最后几部的质量,观众都可以去法院起诉制片方诈骗。

  ?然而环球公司毕竟是个大厂牌,既然还在挣钱,那么就有起死回生的可能。在经历了3的失利后,投资一毛钱也不增加了,接着拍4。但是做出了一个战略性调整:减少对车戏的投入,把钱付给演员,重新请回了范·迪塞尔和保罗·沃克的银幕组合。同时范·迪塞尔还身兼影片的制片人。说白了就是请您卖力地演出和分摊部分投资,票房成功了,我们再给您更多的票房分账。范·迪塞尔俨然从一个三线男星跃升为一线男星的待遇。1的经典场景是赛车和铁轨上的火车赛跑。2的经典场景是几十辆车掩护主角逃出警方的追击。?3有新宿街头人群中的甩尾追击。3的美国主演虽然完全没名气,但考虑到主打东南亚市场,还是请来了日本演员妻夫木聪客串了一个发车员。4的经典场面是——黑乎乎的汽车钻矿坑。特效制作为了省钱,确实也是拼了。

  ?4把制作费给了演员。于是车战场面和2、3都不可同日而语,甚至比1还不如。但票房再度崛起,达到3.6亿美元。和3相同的投入,比前作收获的票房两倍还多。环球公司明白了,花在人身上的每一分钱都是值得的。

  ?之后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通过4起死回生的转型,5、6两部仍然沿用4的主演,投资逐步升级到最后的1.6亿美元,全球票房逼近8亿美元。《速度与激情》系列也就从一部意外成功的中小型制作影片,摇身一变成了为环球公司打招牌的重量级制作,也就成了中国内地观众能够看到的“引进大片”。而即将放映的7,也意识到中国市场的影响力,主演范·迪塞尔和杰森斯坦都在3月末现身北京三里屯为首映做了宣传。

  为什么是“速度”?

  ?本系列影片的故事和人物,环球公司在制作中经历过战略调整。但没变化的,是对车战戏的不懈追求。每一部《速度与激情》都保留了1/3到一半的时间留给车辆动作场面,追逐、碰撞、闪躲、漂移、竞速,拍摄和制作无不代表着好莱坞的最高工业水准。

  ?这很容易让人得出一个结论:赛车类影片由于动作场面激烈刺激,自然就容易获得高票房。

  ?然而成功绝非简单。好莱坞每年推出的赛车片其实不少。2013年有口碑颇佳、描写F1赛车手相互竞争的《极速风流》。2014年更是推出了坐拥几亿游戏粉丝,改编形式感极像《速度与激情》的《极品飞车》,主角同样都是开修车行的飙车高手,同样是为了心爱的女人、自身的尊严,不得不在黑帮和警察的双重夹击下寻找生路。然而这两部影片的票房收入都与《速度与激情》差得远。

  ?华语电影圈也有类似影片。早在1999年郑伊健就主演过《极速传说》,其小标题“烈火战车”是依托于之前刘德华出演的赛车文艺片。导演刘伟强后来又在2005年拍出了改编自日本卖座漫画的《头文字D》。汤唯、张柏芝其实也在2011年出演过一部女子赛车片《极速天使》。这些影片之后都再无续集,说明都没有给制作方带来商业上的成功。《极速传说》借鉴了GT赛车的游戏风格。剧情设置有浓浓的《古惑仔》系列既视感。周杰伦和AE86卖豆腐车的形象虽然忠实还原了漫画,但影片并没有获得更大的成功。

  ?光有“速度”,根本不足以撑起一部影片。《速度与激情》的“速度”,必有过人之处。其实是在各类元素上都下足功夫,影片相比较同类型作品各方面都高那么一点点,从而获得了最佳的娱乐效果。

  ?比如拍摄赛车,观众喜爱的是无害的惊险刺激效果,而不是车祸现场的写实的惨烈。于是风格就应该往游戏化上靠拢,而不去追求真实的效果。相比F1等专业赛车题材,本作在选题上就更为主流。

  ?比如为了营造炫目的画面,就必须以各种色彩背景,流动的灯光、夜间霓虹等效果来造成五光十色的美术风格。每台出场的车辆也应该造型各异,色彩缤纷。相比电影《极品飞车》中单一的色感,《速度与激情》更像是把游戏《极品飞车》中的设计搬到了现实之中,各类炫酷车标、纹饰的应用,在前3部影片中层出不穷。2中艳丽的少女风格车辆设计。3中拉风的绿巨人漫画造型车辆设计。在给观众看车辆内饰的时候,顺便也可以看个腿。香车美女,永远是不过时的搭配。

  ?当然最经典的还是影片的车辆动作场面,特别是比赛方式的设计。其创新甚至说启发了《极品飞车》等一批赛车游戏都不为过。1中经典的车辆氮气加速直线赛,2中与大量警车在高速公路上逃脱与追逐战,3中停车场的甩尾赛和山路漂移,4中在矿坑里碰撞并毁坏对手车辆……新奇的场面设计把漫画、游戏、特技表演等方式融合在一起,不断推动着汽车去达到速度和技术的极限。

  ?当五光十色的车辆造型在都市霓虹中流动,当高速行进的模糊背景和车灯穿梭交错,伴随着血脉喷张震耳欲聋的引擎轰鸣,还有一首接一首的电子舞曲节奏……层出不穷的视听元素不停冲击观众,形成了无比丰富的视听娱乐效果。不仅是“速度”,而是将所有与车辆有关的流行文化都融入影片之中,以最缤纷最时尚最酷炫的视听方式呈现,这是《速度与激情》系列带给观众的娱乐享受。

  “激情”与“基情”

  ?“速度”代表着车辆的魅力,能为影片提供视觉支持,却不能成为支撑故事的灵魂。环球公司花了6年的时间回归本源,明白了电影本质还是要讲一个好故事,观众必须要从主角身上感受到独特的性格魅力。

  ?一般赛车影片往往过分关注车辆,而忽视了人物塑造。如果说《头文字D》中的D,只代表了Drift(漂移),那么《速度与激情》则可以称为“头文字F”,既有Fast(速度),又有Furious(激情),恰恰说明了汽车和人物性格的并重。

  ?这就不得不提到演员范·迪塞尔和多米尼克的角色形象。?范·迪塞尔并不能称为传统意义上的帅哥。光头,一身蛮肉,面相暴戾凶悍,一不小心就会变成扮演坏人的专业户。而在《速度与激情》中,多米尼克虽然游走在法律和地下秩序之间,软硬不吃捉摸不透,但内心却有极为柔软的部分。他对亲情和友谊无比珍视,在自己妹妹和兄弟们面前一直扮演着宽厚长兄的角色,多次为了保护亲友不惜以命相搏,代表着美国电影中平民英雄的价值观点。他对金钱、毒品、女色种种可能腐蚀意志的诱惑几乎不感兴趣,只追求赛车和犯罪的刺激。为了获得道德上的平衡,影片为他设计了一种能让观众认同的价值立场:

  ?我今朝有酒今朝醉,其他一切都无关紧要。但在赛车的短短十秒之间,我获得了自由。

  ?I live my life a quarter-mile at a time. Nothing else matters. For those ten seconds or less,I"m free.

  ?作为系列开篇第一部中多米尼克的关键台词,这句独白代表了角色的全部追求。甚至所有赛车影片、飙车族、追求刺激的青少年,都可以拿这几句台词当做人生信仰,也能够获得同伴的认同。

  ?作者无意评价非法飙车对于社会秩序是否有害,只想说青春总是伴随着冲动、激情、不被他人理解的个性和追求。而电影产业,多数都是瞄准20岁上下的青年观众。无论是《速度与激情》这样的商业片,或是法国新浪潮《四百下》那样的文艺片,描写的主题都是青少年的迷惘和拼搏,是理想和现实的碰撞,是个人抗争与社会秩序的矛盾。通过对这种人性的真实描述,在观众心理上获得了感同身受的效果。《四百下》里主人公安多万一段著名的奔跑长镜头。如果配上上面《速度与激情》的台词,是不是也毫无违和感呢?

  ?华语电影里,1996年制作,引发青少年观众广泛共鸣的《古惑仔》系列也是以“激情”作为卖点。有情有义的陈浩南和山鸡等一干兄弟的形象,引起了大批看录像厅的小镇青年去竞相模仿。

  ? ? ? 陈浩南和多米尼克的角色形象内在有暗合之处,都是无比阳刚的角色,胸怀世俗难以理解的追求和铁汉柔情。陈浩南看重的是传统重情重义的江湖秩序,多米尼克则是希望在混乱的地下社会中保有自己和家人的一间宁静小屋。

  ?《速度与激情2》并没有保留住前作对激情的追求,但保罗·沃克扮演的布莱恩找来好友帮忙,仍然有不少描写友情的戏份。3中多米尼克没有出场,但韩的角色——多米尼克的好朋友,也代表着相同“激情”的立场。而4中多米尼克和布莱恩终于回归,也代表整个系列终于回复到1的主线。?但接下去的故事却没有那么好编。“激情”是正确方向,然而随着角色的成长,人物很难在同一个激情水平下永远原地打转。

  ?比如《古惑仔》正传共6部,最为精彩的是第三集《只手遮天》。4、5、6中虽然陈浩南的地位节节上升,性格却越来越温吞,似失去了最初的锐气。原因是之前主角气场步步上行,最终失去了能与之匹敌的对手。

  ?《速度与激情》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当多米尼克当仁不让成为第一主角,布莱恩只能降格为身边小弟时,如何增加新人物来形成新对抗成了最重要的议题。于是5中引入了大号的范·迪塞尔——巨石强森。原本身为摔跤手的强森虽然与范·迪塞尔属于同类型的肌肉型男演员,却比后者更为强壮和魁梧。然而在剧情上,强森扮演的特警和飞车党们不打不相识,最后同样被多米尼克强大的人格魅力吸引,从敌人变成了朋友。?这几乎与《速度与激情1》中布莱恩最终放了多米尼克的剧情转折如出一辙,然而分量又重了不少。这就相当于邹市明和陈浩南对打了一场,最后英雄相惜化敌为友,投入了浩南哥门下。当这么强悍的对手都甘愿臣服于主角时,光辉的人物形象便显得越发高大起来。片中最基情四射的一场戏莫过两人在修车房的一场肉搏大战。攻受立场一旦确立,强大如巨石强森也只能跟随着主角的脚步了。

  ?所以5成了6部中最有内涵和人物味道的一部,也是集合了之前所有同志和兄弟,最为热闹的一部,重新开启了《速度与激情》系列的篇章。当然如果之后每一部多米尼克都将一个新的肌肉男招致麾下,未免也会显得太腐了。于是在6中,多米尼克死去的女友重又回魂,证明了主角仍是不折不扣的纯爷们,继续维持着本系列作品的阳刚之气。同时为了给日后新招来的强力队友腾出空间,6中也安排了两个配角的牺牲和退出。韩的死不是没有价值,在6片尾死于动作明星杰森斯坦之手,为7的故事引发了最大的期待。当然韩之后还是可能死而复生。毕竟他在3中就已经死了,然而5又活了,也没有什么违和感。?旧角色的死和新敌手的引入是编剧刻意营造的噱头。而明星保罗·沃克在《速度与激情7》拍摄期间的意外离世,则是令人惋惜的无奈。作为演员来说,衰老死亡是无可避免的人生道路,但谁都希望自己饰演的角色能永远年轻,永远活在观众心中。保罗在40岁的壮年谢幕,同样将《速度与激情7》的期待推到了无可企及的高度。同时好莱坞顶尖的制作工业在影片中将布莱恩复活了,也在验证着电影的魅力:

  ?那一块薄薄的银幕,承载着所有工作人员的努力和辛劳,只为了成就影片角色的梦想和希望。在所有悲欢离合的故事中,观众或鼓舞或感动,或欢笑或向往,是因为这些角色在代替我们,活出了我们不曾经历过的人生跌宕。?当然无论之前6部质量如何,观众有机会还是应该走进影院去看一看最新的《速度与激情7》。通过自己的双眼才能感受到影片的最大魅力。

  ?我们无意帮本系列影片作免费广告。关于策划和编剧、制作和花絮、表演和形象等方面的了解和分析无论多么透彻,仍然只是周边。真正重要的是影片本身。

  ?来自电影的,最后还是归于电影。(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