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风云录》之辛亥光复

  一、同盟会中部总会成立

  1911年4月27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志士在广州黄花岗发动起义,起义很快遭到失败,消息传到上海,引起不小的震动。此时上海,正处于一种动荡的局势中。早在3月20日,中国敢死团在湖北路日华照相馆召开成立大会,参加者有学生、军警、官员。而4月11日,江苏巡抚程德全奉清廷之命,札行上海道台刘燕翼,饬令“认真查禁”各界组织义勇军、敢死团诸事。

  5月7日,全国商团联合会等几个团体在张园召开大会,到会者2000余人,会议决议联络各团体在上海成立中国国民总会。5月中旬,两江总督张人骏又奉清廷之命,电饬上海道台刘燕翼,指令对各商学界聚集会议,创办国民军、敢死队、义勇军等事,务必严密防查。然到了6月11日,中国国民总会照样在张园召开成立大会,5000人到会,公推沈缦云为会长,马相伯为副会长。在这新成立的中国国民总会会员中,有不少是同盟会会员。

  7月31日,宋教仁、谭人凤、居正、陈其美等同盟会代表30余人,在上海北四川路湖北小学举行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成立大会。会议通过了谭人风和宋教仁起草的《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成立宣言》和《章程》,《成立宣言》抨击清政府“不足以救中国,除丧心病狂之宪政党外,贩夫牧竖,皆能洞知”,明确表示“奉东京本部为主体,认南部分会为友邦”,在机关内部实行“合议”制,防止专制独断,要“同心同德,共造时机”,举义必须由总部召集各分会决议,“不得怀抱野心,轻于发难”。成立大会决定以江海关造册处潘祖彝的办事处为“通讯机关”,以浙江路821号杨谱笙寓所为“秘密接洽机关”,并推选了五名总务干事,由陈其美任庶务,潘祖彝任财务,宋教仁任文书,谭人风任交通,杨谱笙任会计。

  几天后,又公推谭人风为总务会议议长。中部同盟会总会成立后,即派居正、焦达峰、范鸿仙、吴玉章等人分赴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川等地设立同盟会分支机关,开展革命活动,策动当地新军、会党举行起义。中部同盟会计划以长江流域两湖为中心,先行发难。

  中部同盟会的成立,引起了清统治者的不安,清廷派出密探到处刺探陈其美等人的行动。有一次,陈其美与党人在湖州旅沪公学开会,被密探侦悉。清政府上海地方官闻讯,即准备围捕,机警的陈其美发觉情况有异,立即告知与会者马上疏散,他自己也乔装打扮成一个老头,从边门逃脱,让后来赶来的警吏扑了个空。

  10月10日,武昌新军第八镇在中部同盟会总会组织发动下,由工兵营带头发难,发动辛亥武昌起义,消息传来,上海的革命党人极受鼓舞,也积极准备在江浙一带组织起义,以作响应。为此,谭人风、居正特地从上海赶往湘鄂进行联络,与革命党人会晤,协商进行响应之事,宋教仁则留在上海进行策划。

  10月24日,陈其美、沈缦云、范鸿仙、叶惠钧和即将赴武昌的宋教仁等人在《民立报》馆召开秘密会议,具体讨论上海起义的行动计划。会议作出一个重要决定,将联络商团、沟通士绅作为上海起义工作的重点,派沈缦云、叶惠钧、王一亭去争取上海自治公所总董、上海商团领导人李平书。

  李平书是上海著名绅商,此时兼任上海南北商团公会和全国商团联合会会长,在他手里掌握着一支2000余人、400余枝枪的商团武装。李平书早年担任《字林沪报》馆主笔襄理,每天为报纸写时论,对在华界设自来水厂、环境污染整治等颇为关注。后中举及第,被朝廷任为知县,在广东一带辗转了十年,因支持民团抗击法国侵略而被革职。他在粤为官十年,颇得好评。

  后来回到上海,任江南机器制造局提调,兼中国通商银行总董,又担任过上海轮船招商局、华成保险公司经理等职,并创办了初级小学、医学会、女子中西医学堂等,热心公益事业。上海城厢内外总工程局成立后,被推为总董,负责施行上海地方自治,在上海老城厢地区筑路修桥,疏浚浜河,构筑驳岸码头,办了不少实事,在地方士绅和老百姓中颇有威望。光绪末年,清政府为禁绝鸦片,饬令各地关闭鸦片烟馆。上海城厢共有烟馆六七百家,禁绝鸦片困难重重,为消除禁烟阻力,防止可能会出现的骚乱,上海城厢内外总工程局召集沪学会、商学会、南市商业体操会等五个团体,成立司令部,在老城厢内分区驻扎,出队巡逻,辅助地方官禁绝鸦片烟馆。

  由此商团得到官府重视,发展日趋正规,成立商团公会,李平书被推为会长。光绪三十四年,两江总督奏办南洋劝业会,李平书被任为淞沪协赞会会长。宣统二年,上海城厢自治公所议事会成立,李平书被推选为总董。在当时的上海,李平书确是一个非同一般的实力人物,他不单在沪上商绅中有很大号召力,在官府眼中,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沈缦云、叶惠钧、王一亭三人本来即是城厢自治公所议事会议董,同李平书十分熟识,便向李平书转告了陈其美欲约见的信息。10月29日,陈其美来到成都路贞吉里李平书住所,同李平书见面。李平书本来是一开明绅士,虽身在仕途,并担任江南制造局提调这一官职,但他内心深处对腐朽的清廷已不抱希望。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对局势的发展密切注意,故对陈其美提出的联合起来共同反清之意,并不反对,并表示所有行动须以保民为宗旨。这次会见,使中部同盟会同掌握商团武装的李平书建立了联络关系,为几天后的上海光复奠定了基础。李平书倾向革命,带动了自治公所议长吴馨、中区商团团长莫锡伦、警务长穆杼斋等关键人物由立宪立场转向革命。

  二、上海举义之策划

  此时武汉方面的形势十分紧迫,宋教仁接连从武昌打电报给上海中部同盟会总部陈其美、杨谱笙等人,告以武汉战事吃紧,起义军正面临清军的猛攻,亟望各地起来响应,希望南京、安徽尽快行动,以牵制清军。陈其美接到电报,知道时机紧迫,便加快了发动上海起义的步伐。

  11月1日深夜,陈其美、李平书、吴馨、叶惠钧及刚从欧洲抵沪的钮永建等人在自治公所召开秘密会议。会上,中部同盟会决定改变原先“上海视南京举动而定进止”的策略,执行上海首先发难的新决策。不料与会者为此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参加会议的同盟会会员钮永建等人表示必须采取“上海先动,苏杭响应”的政策,以争取大局局势迅速回转。但是一部分自治公所议员则犹豫不决,议长吴馨认为上海道台在松江有左营衙门,在苏州有右营衙门,如果上海首先起义,松、苏两地清军即会迅速来沪增援,则上海起义能否成功实属难说。

  反之,若南京一带先动,上海再响应,清军必顾此失彼,溃不能防,上海起义必稳操胜券。正当两种意见相持不下时,只见钮永建拍案而起,说道:“告诉诸位一个消息,苏州混成旅协统刘之浩已赞同起义,我即刻就到松江去响应,切断上海兵备道的援军,上海举义必无阻力。”反对者见他如此一说,便不再吭声。于是会议通过了上海首先发动,苏州、杭州继起响应,随即进攻南京的行动方案。

  第二天,上海商团在南市九亩地操场集会,举行检阅典礼,由李英石担任检阅官。李英石是李平书的族侄,早年在日本留学时已深受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拥护以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的主张,遂加入同盟会,后入南京新军第九镇任军官。武昌起义后,受新军第九镇统制徐绍桢派遣,李英石假道上海,准备赴武汉联络长江上下游策应事,在上海停留时陈其美劝他留下,指挥商团参加起义。在密电徐绍桢同意后,他接受中部同盟会总部的建议,以宗族和世交关系争取李平书等人参加起义。

  在九亩地检阅典礼上,李英石即兴阐述军事观点和介绍经验,使大家都很佩服他,于是各业商团都推举李英石为上海商团总司令,统一负责指挥和教练。当时商团总司令部下辖六个司令,分别是沪学会商团司令穆恕再,商余学会商团司令郁怀智,沪西土商商团司令吴怀疚,商业体操会商团代理司令朱少沂,商业实习会商团司令苏本炎,闸北商团司令钱贵山。起义准备工作正在暗中紧张进行。

  2日一早,陈其美又接到紧急情报,说清军5艘军舰已从汉口驶来,现停泊于吴淞口,准备到江南制造局装运军火,以接济冯国璋所统帅的北洋军,急攻汉阳。接到这一情报,陈其美即约了光复会的李燮和到《民立报》社见面,商量对策。李燮和,湖南安化县人,早年在黄兴影响下加入了华兴会。1904年11月黄兴在湖南发动起义,他也参与其事,后因起义机密泄露,黄兴脱险出走,李燮和来到上海避难,到上海不久即认识了光复会领导人陶成章,加入了光复会。

  1905年李燮和到东京找黄兴,时兴中、华兴、光复三会已合并成立同盟会,李由黄兴介绍,加入了同盟会。1909年原光复会领导人因筹款误会,意气用事,违背当初联合成立同盟会时的协议,拉拢李燮和在南洋各地又恢复了光复会的组织,一度大反孙中山,李燮和被推为新恢复的光复会的三个领导人之一。广州黄花岗起义前,光复会表示了合作的意向,同盟会和光复会一时又有言归于好的趋势。就在7月份中部同盟会总部成立的同时,光复会上海支部也在平济利路(今济南路)良善里成立,对外则称“锐进学社”,由李燮和担任支部总干事。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形势的发展使中部同盟会总部和光复会上海支部逐渐消除成见,加强合作。

  

  李燮和来到《民立报》社,听了陈其美所说的情报,说道:“必须攻下江南制造局后上海方能定,然此非经死战,决无结果,而苏州巡抚程德全所部水陆军警不少,一闻上海有警,不用半天其兵即至,这实在是很险的事,不如暂且静观,方为万全。”陈其美听了则说:“此固然是。然若不先定上海而阻止清廷军舰运军火接济冯国璋,武昌肯定是难守住了。武昌一旦失守,全局将难以预料。”李燮和听陈其美这么一讲,感到确有道理,于是两人商定,即于次日午后4时发动各军警起义,宣布独立,由李燮和负责吴淞、闸北方面,陈其美负责上海县城,然后自北而南,双方会师,合力进攻清军的军火库江南制造局。

  当天晚上,自治公所内灯火通明,有关起义的秘密会议又在紧张进行。中部同盟会陈其美、杨谱笙等重要人物均参加了会议。此时武汉方面传来消息,说武昌战况对起义军十分不利,汉阳已可能失守,上海发动起义刻不容缓。在通报了有关准备情况后,商团方面同意第二天下午4时在上海南市、闸北同时发动起义,决定起义的整个战斗部署分为三个方面:闸北以巡警总局为进攻目标,城厢以苏松太兵备道署衙门为进攻目标,城南以江南制造局为进攻目标。在兵力布置上,闸北以巡警总署的起义警察为攻击的主力,商团配合行动。在南市城厢内外,则以商团为主,起义警察为辅。对江南制造局的进攻,以陈其美组织的敢死队为主,商团及制造局内部起义清军为辅。

  此时驻守在淞沪一带的清军,数量也不算少,各路清军加上警察,共1万余人。驻在吴淞、宝山;浦东一带的,就有沪军巡防营、吴淞炮台守军、海巡盐捕营、济字军、吴淞巡警总署警务区警士等不下几千人。驻守南市高昌庙江南制造局及城厢内上海兵备道署的清廷军警,则有上海道署亲兵、上海县署练勇、上海守府练勇、上海参府署练勇、沪军巡防营、炮兵营、江南制造局护卫亲兵、护厂警士、巡防水师、太湖水师、海军“飞霆舰”等,超过五六千人。但是,由于同盟会已在一部分新军和警察中进行了大量工作,并设下内线,故当起义的枪声一打响,1万多清军中不少官兵即反戈转向革命军,仅一部分嫡系绿营亲兵才顽强抵抗。

  三、闸北、南市先后光复

  

  辛亥革命上海光复后南京路上商户挂旗庆祝

  李燮和离开《民立报》社后,即派人分赴闸北、吴淞军警驻地传达起义命令。原来在吴淞、闸北一带军警上层人物中,有不少是湖南人,李燮和通过这些湖南同乡的关系,首先拉拢了吴淞巡官黄汉湘,由他介绍,先后同闸北巡逻队队长陈汉卿、驻沪巡防营管带章豹文、巡防水师营管带王楚雄、海巡盐捕营统领朱廷燎、吴淞警务区区长杨承溥等人取得默契,由此,基本上掌握了吴淞、闸北两地的军警。

  11月3日清晨,商团司令部派尹村夫前往闸北,通知闸北商团在下午4时协助警士发动起义,不料消息泄露,为巡警总局暗探队队长汪景龙和巡警总局局长姚捷勋获悉,密谋镇压,于是起义军警决定协同商团提前于上午10时举事。上午10时,闸北巡警总局巡逻队队长陈汉卿首先发动起义,汪景龙和姚捷勋逃避租界,各分局警士纷纷响应,下午占领巡警总局。起义军警、商团统称民军,袖缠白布,上街巡逻。

  闸北未放一枪即顺利光复。吴淞巡警总局巡官黄汉湘向吴淞各驻军传达起义命令,因传达迟到,多数军营迫不及待,升起白旗宣布独立。巡防营统领梁敦倬暗底里密电两江总督张人骏和江苏巡抚程德全,请求派兵前来镇压,电报被黄汉湘截获,黄即令海巡盐捕营统领朱廷燎派兵攻梁,梁敦倬畏罪逃逸,其部下宣布起义,吴淞即告光复。闸北、吴淞光复后,李燮和自称“上海临时总司令”,并以此名义张贴布告。

  在南市,这天下午2时正,小南门救火会联合会的那座救火钟先是“当当”地响了9响,后来又响了13响。商团司令部以“领枪”为名,全体商团团员和敢死队在江南制造局附近的南操场集合。李英石会同陈其美等到场,以民军代表身份,宣布起义,当场扯毁一面清朝大龙旗,悬起起义白旗,每人发一块长六寸、宽三寸的白布条,绕在左臂,以资识别。此时群情激奋,商团总司令李英石当即宣布三道作战命令:1.商团协同敢死队攻打制造局;2.进攻苏淞太兵备道道署;3.商团各分队分段防守城厢内外,维持治安。作战令下达后,李英石拔出手枪,向空中鸣放一枪,顿时进军号齐响,全体人员按照命令,奔赴各预定的进攻、防守地点。

  4时正,各路起义军分别占领了预定目标,各城楼均悬挂大白旗,城门亦由起义军把守,城门处张贴着由上海军政府署名的安民告示。告示云:

  照得武汉起义,同胞万众一心。凡我义旗所指,罔不踊跃欢迎。各省各城恢复,从未妨碍安宁。上海东南巨埠,通商世界著名。一经大兵云集,损害自必非轻。今奉军政府命,但令各界输诚。兹已纷纷归顺,具见敌忾同情。惟愿亲爱同胞,仍各安分营生。洋人生命财产,切勿乘此相侵。转瞬民国成立,人人共享太平。

  

  上海光复后革命军把守小东门

  傍晚时,闸北商团会同光复会派来的敢死队,向苏淞太兵备道道署进攻。此时上海道台刘燕翼早已遁入租界,起义军直入三堂,发现重要人员均已逃跑,便弄来火油点火焚烧大堂,一时火光融天,群情欢跃,一场大火,借着风势,延烧了半个小时,将苏淞太兵道署衙门烧得只剩下一堆废墟,其所有的公文档案,也被大火烧得一千二净,片纸不留。在这同时,一部分起义军又占领了守府署、参府署、上海县署和海防厅,所有道署亲兵和各署练勇,见起义军攻来,纷纷反正,投入起义队伍。至当天晚上8时,上海城厢全部光复。由于事先酝酿成熟,布置周密,上海城厢光复没有遇到大的障碍,起义时各商店照常营业,城门也始终敞开,甚至十六铺的新舞台戏院照常演戏。一些伶界商团成员,在演完戏后,又立即投入攻打制造局的战斗,这在革命史上,可说是前所未有。

  四、攻打江南制造局

  正当上海城厢轻而易举地光复时,对江南制造局的进攻却遭到了严重的挫折。位于黄浦江畔高昌庙地区的江南机器制造局,是清政府设立最早的洋务企业,历史悠久,规模庞大,设有船厂、船坞、炼钢厂、枪炮制造车间等,是当时国内主要的军械制造厂之一。本来起义军想采取智取的办法,说服总办张士珩投降,以顺利占领,并得到储存在那里的大批军火。不料总办张士珩是个死硬派,起义前,任江南制造局提调的李平书曾规劝张士珩不要再运军火去支援南京清军,张拒而不听。李平书又暗示形势恐有剧变,局内防守兵力恐不足恃,劝张尽早另谋出路,张又置若罔闻,在这种情况下,起义军决定以武力夺取。

  进攻江南制造局的队伍兵分两路,一路为同盟会人员刘福标等组成的敢死队,由杨谱笙指挥,从斜桥直扑制造局后门作为主攻;另一路由高子白率领,经望道桥向制造局大门进攻,作为辅攻。11月3日下午5时许,正值江南制造局放工,三三两两的工人从厂内陆续出来,起义军潜至局门前,乘工人放工之际,冲入局内,不料驻守的清兵居高临下,一阵阵排枪密集射击,敢死队当场被击倒八人,进攻顿时受阻。随军督战的陈其美目睹这一形势,认为单凭强攻恐难济事,乃偕同高子白以《民立报》记者身份,进入局内,进行劝降。陈其美见到守军头领,还没等他说完,即被那些兵士五花大绑,关押起来。

  等在外面的杨谱笙见陈其美进去了一个多小时,一点动静也没有,知道情况不妙,便向李平书等人报告。李平书闻讯,赶紧与王一亭一起驰入江南制造局会晤张士珩,表示愿以自治公所、县商会名义作担保,请求释放陈、高两人,张士珩不允,说:“书生不知利害,妄思革命,徒送死耳!”李平书、王一亭怏怏而返,告之起义部队,局中节节设防,戒备极其森严,各大门附近有小钢炮,要道处均设有机枪阵,江边又设有六尊排炮,黄浦江船坞边还有“飞霆”等军舰多艘随时可出动,如此设防,甚难轻取。

  

  进攻江南制造局失利的消息传至南操场,在那里集合待命的商团群情激愤,纷纷要求前去支援,总司令李英石根据前线传来的消息,即组织援军,重新部署进攻兵力。正在这时,传来上海道署总账房朱葆三的密报,说上海道台刘燕翼已密电南京两江总督署,报告上海革命党人起事,商团叛变,据此两江总督已急命南京、松江两地清军向上海进击,并饬令无论革命党人还是商团会员,凡拘捕后一律就地正法等等。商团公会接到这份密报,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应付对策。

  大家感到,形势到了这个地步,已无退路,退则必死,进或有希望,与其引颈待戮,不如为国殉身。于是推王一亭起草反攻令,由总司令李英石署名发布。在场的商团会员,个个义愤填膺,摩拳擦掌。临出发前,商团副会长叶惠钧、沈缦云、王一亭三人当众挥泪陈词;“愿众团员在此千钧一发之际,抱破釜沉舟之志,即夕奏功,则城中无数生灵,我团员数千家室得保安全。”在一片宣誓声中,商团团员径向制造局方向奔驰而去。

  增援的1000多人来到斜桥江南制造局后门,担任主攻,仍由敢死队作前锋,但守军以机枪居高临下扫射,敢死队进攻受挫,伤十余人。双方互相枪击,相持了两个多小时。正在这时,清沪军巡防四营起义官兵协同一部分商团队伍,自制造局后面的枪厂拆墙冲入,上海道署起义亲兵,各署起义练勇和部分商团队伍担任两翼侧攻,由海军栅栏潜入船坞。另一路则由嘹望楼爬至公务厅进行射击,一时炸弹声、枪声大起,夹杂着一片片杀喊声,震撼大地,战斗打得极为激烈。

  进入制造局的商团战士欲将制造局门打开,但大门系铁制,后有护铜板,十分坚固。九亩地新舞台京剧武生演员、商团团员潘月樵,发现门侧有栅栏,可用火攻,但一时找不到引火物。附近杂货店主闻讯自动捐助火油数听,纵火焚烧,团员许奇松等又从制造局炮兵营护墙沟内夺得钢炮一尊,对准大门猛轰,一时硝烟四起,火光冲天,墙瓦纷飞。张士珩见此,急令炮兵营开炮,又令海军“飞霆舰”助战,均遭拒绝。

  战至凌晨,李燮和亲率起义的巡防营、沪军营、闸北警士、水师营会同商团和敢死队,由吴淞绕道黄浦江水路到达,起义军得到增援,声势更壮。张士珩率防军顽抗了一个通宵,知道已处于起义军重重包围之中,大势已去,难以坚持,便率襄办、书吏等几个亲信乘小火轮,冲过一阵阵弹雨,逃往法租界。张士珩一逃走,制造局内守军如群龙无首,不久即挂起白旗。此时制造局大门被砍去铁锁,大门洞开,商团、义军一拥而入,残余清军一个个俯首就擒。11月4日上午8时,制造局完全被起义军占领。

  

  起义军攻下制造局,刘福标等即在局里寻找陈其美。四处搜寻,均不见陈其美的影子。后来有人在一个偏僻的柴屋里找到了陈其美,只见他手脚都戴着镣铐,坐在一张条凳上,头紧紧地靠在板壁上一动不动。原来他的头发被麻绳缚扎,麻绳又从板壁孔里拉出屋外,再用吊钩吊在屋梁上,因此丝毫动弹不得。只一天时间,陈其美已被折磨得变了形,两眼充血,脸色苍白,鼻孔边上留有血迹,嘴巴也有些歪斜。有人找来铁凿,给陈其美砸开镣铐,松开头发,陈其美“哇”地一声,吐出一口带血的痰,好在神志还清醒,当他得知制造局已完全被义军占领,顿时松了一口气,全身瘫了下来,刘福标不由分说,背起陈其美朝制造局正门飞奔而去。

  中午时分,全体起义军列队开进制造局,将军火库装箱待运南京的步枪进行分发,人手一枪,整队而归,沿途百姓观者如潮,欢声雷动。

  五、沪军都督推选之争

  南京的两江总督张人骏得报江南制造局被起义军攻占的消息,曾下令南京、松江两地驻军出兵夺回,但此时松江清军已经由同盟会会员钮永建发动,也揭竿起义,组成松江军政府,南京方面新军第九镇也继起发难,向张勋守军进攻,故张人骏的命令如同废纸。

  民军司令部在光复上海后,派一部分商团前往太仓县光复各市镇,又将南汇、奉贤、崇明及浙江平湖等县先后光复,澄清了上海的外围环境。

  在光复上海过程中,曾有一个小小的插曲。11月3日,正当起义军攻打江南制造局时,公共租界当局的武装万国商团受英国驻沪总领事之令,侵占沪宁铁路、车站,借口沪宁铁路系借英款而建造,以保护铁路权为名,实质上企图禁止起义军经铁路运输军队和军火,同时阴谋乘上海动荡之机扩大租界范围,把闸北一部分地界划入租界。消息传出,民情激愤,上海商团即前往沪宁铁路上海北站交涉,双方相持到11月5日,局势已完全明朗,上海全部光复。万国商团迫于民愤,不得不撒出沪宁铁路和车站,沪宁铁路遂由民军管理。外国列强趁火打劫的阴谋终没得逞。

  上海起义后,中部同盟会总部即按照同盟会方略,筹组革命政权。起义过程中,陈其美曾以“上海军政府”名义发布宣言、告示和檄文,并宣布为上海信成银行作担保等,开始执行新政府的职能。11月6日下午2时,李平书、李英石、陈其美等上海各界代表近60人,在城内原海防厅署就组织上海军政府事召开会议。原海防厅在小东门内大街,是一所旧式五开间高大平房,中间是黑漆门,门前设有旗杆,那天,大门边上贴着一张红纸条,上书“沪军都督推选大会会址”十个大字。进得大门,里面有门厅、二厅、正厅3座厅堂。

  推选大会放在正厅举行,厅内放着四五排桌椅,都面向北坐,最后一排是主席台,座位向南,桌上铺着白竹台布,座位都是各式各样的旧椅、旧凳拼凑起来。下午2时,出席会议的人陆续到达。陈其美一身学生装,发辫已剪去,看上去更加清秀,随身跟着几十个便衣卫士,由刘福标带队。刘福标中等身材,穿一身黑色夹袄裤,扎着裤脚管,辫子缠在头顶上,腰间束一条布腰带,插着一把手枪,还挂着两颗手榴弹。其他卫士穿着各色中式夹袄裤,左臂一律缠一条白布,腰间都有腰带,插着手枪。到会后,仅刘福标跟着陈其美进入会场,其他多留在外边。此时参加会议的军政人员和各商团分会司令陆续来到,他们有的骑马,有的坐马车,也有的坐人力车,穿着各异,李平书、吴馨是一色蓝袍马褂,起义军官都身着军服,佩带指挥刀,也有少数报馆记者身着西装,夹杂其中。

  

  

  

  

  商团总司令李英石穿一套商团军服,佩带指挥刀,骑一匹高头大马,来到会场,受到敢死队队员和商团会员的致敬。会议由李平书担任主席,各方代表发言,述及整个光复过程,大多数发言认为李英石统率义军,英勇作战,功高任重,应推为都督,并推叶惠钧为副都督。以陈其美为首的中部同盟会的代表则不同意,陈其美毫不客气,当场提出了一份都督府组成名单:陈自任都督,黄郛任参谋长,李英石、李燮和、陈汉章、章梓、杨谱笙、钮永建、沈乩、叶惠钧、王熙普等为参谋。陈其美刚一宣布完名单,会场顿时哗然,有人大声反对,黄郛本是急性子脾气,见此情形,拔出手枪,说是陈其美首先进入制造局,为第一功。在场的起义军官也都把手枪拔了出来,说陈其美进制造局后即被拘捕,后来是李英石指挥起义军和商团打下制造局的。

  正当双方争持不下时,陈其美的卫队长刘福标原来在会场内靠墙站着,这时突然蹿出来,手中高举一颗手榴弹,大声吆喝道:“都督非选陈英士不可,倘谁有不从,我即拉响手榴弹,大家同归于尽!”刘福标这一举动,使在场的各界代表面面相觑,整个会场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李平书见此时已无法控制会场秩序,便宣布散会,会议不欢而散。

  后来李平书从中斡旋,几经协商,各方终于达成协议:由陈其美担任都督,主要负责政治,掌握对外省联络,策划供应军械、粮食等工作;李英石负责军事,任军政府军务部长,仍兼上海商团总司令,并收编归顺的水陆清军及各路敢死队,维护地方治安;上海自治公所总董李平书负责民政,任民政总长;信成银行行长沈缦云任财政总长;伍廷芳任外交总长;王一亭任农工商务总长;叶增络继任商团公会会长;其他高级行政人员还有:莫锡伦任市政厅厅长,顾履桂任副厅长,穆湘瑶任警察厅厅长,黄庆澜任上海县司法长,吴馨任上海县民政长。11月7日下午,上海军政府正式成立。

  

  任沪军都督时的陈其美

  

  沪军都督陈其美发布的布告

  上海军政府的这些组成人员,多数为中部同盟会成员和商团、自治公所负责人,首先在闸北吴淞发难的光复军代表完全被排除在外,因此名单一公布,吴淞闸北光复会所属的军警愤愤不平,想自己首先发难的成果却被他人独享,准备有所举动。李平书得到消息,急忙会见李燮和,婉转地说:“今日之事以大局为重,愿公一言。”李燮和看李平书态度诚恳,才答应不发起冲突,但他仍咽不下这口气,在吴淞自称吴淞军政分府总司令,声称专管军务,所有地方民政、外交等事,均归苏州军政府办理,实际上是否认陈其美的沪军都督地位。

  六、孙中山到沪

  上海光复后,同盟会会员黄炎培、沈恩孚、冯少山等假座上海西门外江苏学务总会,发起召开“共和联合大会”,并以上海各界名义,电请孙中山先生从速回国主持大计。

  

  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抵达上海登岸时留影

  在海外的孙中山得知国内各地先后光复,革命形势发展很快,便途经伦敦、巴黎回国。12月21日孙中山乘英国“丹佛号”邮船返抵香港后,胡汉民等人建议他留在广东活动,整顿军队,孙中山未同意,坚持前往上海。他说:“今日人民及党人所望于我者,非望我有坚强之兵力也,乃在能收拾残破之局,以拨乱反治也。”“今之大患即在无政府,如能创建政府,则满清之政府固必倾覆。”“我若不至沪宁,则此一切对内对外大计主持,决非他人所能任。”12月25日早晨,孙中山搭乘的“地湾夏”号轮船缓缓驶入吴淞口,此时天空中细雨如织,吴淞口一片雾水茫茫,沪军都督府特派出参谋沈乩乘“建威”兵轮前往迎接。

  上午近10时,孙中山在三马路(今汉口路)海关码头登岸后,乘汽车直往位于静安寺路的哈同花园,在那里会见了伍廷芳、黄兴、陈其美、汪精卫等同盟会干部和各省都督代表。午餐后,孙中山应伍廷芳之邀至爱文义路100号伍宅,同伍廷芳会谈,至4点20分,下榻于宝昌路(今淮海中路)408号。这所房子,本是法国人屠榭的产业,现由沪军都督府出面借用,供孙中山居住。第二天,孙中山即在寓所召开同盟会最高干部会议,讨论总统制和内阁制之利弊,决定总统人选。此时同盟会内部高级干部中,大部分主张由孙中山担任总统,一些社团也纷纷致电在江苏的14省代表团,请求推举孙中山为总统。

  12月29日,在南京的17省代表对孙中山、黎元洪、黄兴等三个候选人进行投票选举,孙中山以16票当选。消息传到上海,整个上海都欢腾起来,街上彩旗飘扬,爆竹遍响,入夜各色彩灯齐放。1912年1月1日上午1l时,孙中山乘火车赴南京去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当专车徐徐驶离车站时,礼炮齐鸣,“共和万岁”的欢呼声响彻云霄。中国历史就此揭开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