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业男子冒充清华研究生成网红?“慕强”不该被蒙蔽双眼

  近日,一起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的案件引发网友关注。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接到清华大学报案,称发现短视频平台上有一名网红假冒清华大学学生,并以此身份销售大量含有清华大学字样、清华大学校徽的产品,而这些产品都是未经授权的假冒伪劣产品……随后,一则#无业男子假冒清华研究生成百万网红#话题冲上微博热搜。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比较讽刺的是100多万粉丝看不出他是个骗子”“他进去参观了清华大学,这是吸‘百万粉’的起因吧,可惜聪明反被聪明误,把‘聪明’用错了地方”“慕强都是常态,被骗也是无奈”“网红都是网民捧起来的,很多人一味崇拜名校,不法之徒于是利用这一崇拜心理成就了自己的非法生意”……

  从网友们的评论可以看出,大家一方面觉得骗子可恶,为了一己私利而编造谎言欺骗大众,一方面也认为骗子选择营造“清华学霸”身份,与普通人崇拜名校、慕强心态有关。而这新闻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名校生”网红时,一定要保持理性与客观,切不可被名校光环蒙蔽双眼,忽视一些本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

  根据报道可知,该网红是为了吸引流量才谎称自己是清华大学的学生。

  他告诉检察官,刚开始注册短视频账号并将个人资料中的毕业院校写为清华大学,只是为了满足虚荣心。后来,发现很人开始关注自己,便在短视频平台上声称自己是一名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研二在读研究生,还说自己要攻读北大博士,想通过树立“学霸”形象获得更多人关注。

  

  (图片来源:都市时报)

  为做实“清华学霸”的身份,该网红专门办了一张假的清华学生证,混进校园内,经常拍摄发布一些清华大学校园风景、食堂、图书馆自习等各类相关短视频,以获取网友们的信任。不少人相信“眼见为实”,自然而然地将“清华大学”这一身份与该网红联系在一起。随着该网红不断炒作运营,粉丝数量也在不断增多。

  通过“造假”来赚取流量,进而实现盈利、赚取好感等目的,这不是第一次。

  2021年,四川乐山市夹江县公安局青衣派出所民警在某平台发现一个昵称叫“信仰”的短视频账号发布了多条涉警工作和信息,但该局并没有民警或者相关的私人发布这些涉警的信息,便对这个账号的真实身份进行摸排。

  

  (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经调查发现,该自媒体博主是在夹江县辖区某纸厂上班的未婚男性,因为对警察这个职业很崇拜,希望能通过冒充警察扩大自己的交友范围。而在发布涉警短视频后,这位青年确实尝到了甜头——很快就“吸粉”3000余人,其中不乏一些女性粉丝向他表达爱慕之意。他也趁机加上了很多女性粉丝微信,相约见面,发展男女朋友关系。

  有网友曾表示,这么多粉丝都看不出一个骗子,实属不应该。但仔细想来,这也在情理之中。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普通人都有向好向善之心,因此更愿意关注比自己优秀或正在做好事的人。而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这种心理不断被放大,并投射到社交媒体平台上,给不法之徒留下了可乘之机。通过录制、发布与自己人设相关视频,这些网红很容易就能骗取粉丝好感。

  二

  除了博取流量和眼球外,“造假”网红最可怕的是通过欺骗粉丝来赚钱盈利。

  冒充清华大学学生的网红,通过平台店铺销售、直播带货等方式兜售假冒清华大学注册商标的文创产品,销售金额共计70万余元;冒充警察的乐山市夹江县自媒体博主竟然以恋爱的名义向对方借钱,或者编造一些谎言骗钱,直到被民警抓获……这些情况都说明,不加辨识而轻易相信某些自媒体博主,可能会付出惨痛的教训。

  

  (图片来源:通信信息报)

  那么,面对鱼龙混杂的短视频创作者,普通公众需要做些什么呢?泺源君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通过上传视频内容查看有无矛盾或违反常规之处,有效辨识真假网红。为了赚取流量,很多网红通过剧本维持人设,从所拍摄内容中能发现一些痕迹。如某短视频网红拍摄地都是教室和宿舍,让众多网友认为她是在校大学生。但只要上过大学的网友就会发现,这里的宿舍、教室和真正的大学有很大的差别。

  其次,不要轻易添加陌生人QQ、微信,不要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更不要轻易向对方转账汇款。不少粉丝被骗,正是因为与网红建立联系后,轻易相信对方的所说所做,把自己的身家财产甚至是生命安全交付了别人。

  最后,如果发现了某些网红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应该及时向有关平台和主管部门进行举报。今年以来,随着“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开展,网络环境逐渐得到改善,各自媒体平台管理机制也愈加完善。因如,大家应该用好这一保障权益,共同努力来营造更良好的网络环境。

  来源:泺源大街2号公众号

  编辑:周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