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我选择和远方的友人一起“云赏月”

  大家好,我是原小点

  首先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每逢中秋节都是赏月的好时候

  一边吃月饼,一边欣赏天上的明月

  太美了!

  

  ps:在这里还是要提醒大家,

  疫情还没有结束

  大家都在过节,

  要注意避免聚集,做好防疫工作!

  

  图源pexls

  此夜最相思,中秋佳节常伴思念。

  看着光鲜亮丽的明月,总能勾起人们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的向往。现在疫情防控已经常态化,随着社交软件的发展,与远方的朋友在线“云观月”,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但是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疑问:在“世界末日就在这一刻”的时刻,无论我们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都能看到同一个月亮吗?月亮“圆”在哪里?

  2015年9月27日中秋节,广东省天文学会指出,中秋月亮将与超级月亮和月全食相继出现,最大最圆的中秋月亮将出现平均每九年一次。

  遗憾的是,只有南美洲、北美东部和非洲西部可以看到月全食,享受到最大的红月,而在中国是看不到的。

  

  “超级月亮”来源:百度百科

  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同地点的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相差不大。除了身体上的变化外,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视觉上产生这种感觉只是心理因素。

  虽然“国外的月亮比较圆”并不成立,但是月亮升起和月亮落下之间,人们对月亮大小的心理认知确实是有差异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月亮在地平线上看起来比挂在天上还要大,这就是俗称的“月亮错觉”。虽然这并不是真正的月球大小问题,但这种心理感知中的大小差异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追查文献不难发现,亲身体验和研究“月亮幻觉”的人不在少数。

  对于中国人来说,最受推崇的哲学家王阳明就记录了这种感受。他在1484年12岁时写了一首著名的小诗《蔽月山房》。

  这首诗记录了他对月之幻觉的感受:

  山近月远,月小故山比月大。眼界大如天,山更高,月更广。

  

  图源pexls

  国外对这一现象有着长期的分析和思考,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记载,他认为“地平线上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大”,是因为地球大气层将它放大,使人眼产生感知错觉。

  最早的基于距离理论的解释是在公元200年左右由Cleomedes提出的。他认为地平线上的月亮更大,因为它看起来离得更远。从地平线的角度来看,人们可以感觉到月亮相对于其他物体大小的大小。在天顶,没有其他参考可以借用,所以天上的月亮会感觉离地球更近,所以会感觉比地平线上的月亮小。

  1813年,叔本华提出这种错觉是大脑的一种行为,而不是视觉原因。他认为,大脑的直觉感知和理解会把水平角度的每一个物体“看”得比垂直方向更远,所以会感觉更大。

  1962年,考夫曼和洛克两位科学家进行了一项重要的实验来验证月球错觉图案与距离的关系,称为“庞佐错觉”(Ponzoillusion)。

  

  图(a):月亮错觉;图(b):艾宾浩斯错觉

  当目标大小相同但放得更远时,随着视角变窄或接近消失点,远处的物体显得更大。

  比如两个同样大小的苹果分别放在5m和10m的位置,后者的视角会比前者小一半,但不会感觉到后者的大小小一半,但大小相同。

  相反,如果远方的物体与近处的物体具有相同的视角,则前者在视觉上会被感知为后者的两倍。另一种解释是相对大小假说,当月球在地平线上时,附近的物体往往会显示出更精细的细节,从而使月球看起来更大。相反,天顶卫星会被大面积的真空包围,从而显得较小。这种效应也被称为“艾宾浩斯错觉”。

  基于这种感觉,一些科学家认为“地平线上的月亮看起来更大是因为它的感知视觉尺寸或物理尺寸,或两者兼而有之”。

  然而,基于距离的理论的缺点是,虽然大多数人会认为地平线上的月亮比天顶上的月亮既大又近,但大约5%的人会认为地平线上的月亮地平线既大又远,还有一些人看到同样的距离,但地平线上有一个更大的月亮,还有一些人根本没有月亮幻觉。

  

  图源pexls

  如果把月亮大小的感觉看成是与心理因素有关的透视问题,那么需要说明的是,心理引起的透视错觉目前还没有很好的理论和算法因素去量化。

  至于哪里的月亮“最圆”,哪里的月亮“最美”,今晚抬头看,你心里有答案吗?

  出处:《爱犯错的智能体》,略有删改

  出处: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