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墓前有61个无头石人,千百年来难以解释,后被考古专家解开

  1960年3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来到陕西干县视察高宗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当时,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的“乾陵发掘委员会”在乾陵地宫地道口考古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正准备对乾陵进行考古发掘。

  作为历史学家,翦伯赞一直反对开掘古代帝王的陵墓。此次视察期间,他向郭沫若和当地有关领导讲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盗墓成风。1930年4月,时任甘肃省主席的孙连仲经陇东、陕西赴河南履新。途经陕西时,因军费开支,应运而生了因盗窃清朝乾隆、慈禧墓葬而发家致富的孙殿英。盯着千灵。派一师人马在乾陵周边埋锅煮饭,安营扎寨。他打着军事演习的幌子,命令工兵们用烈性炸药炸掉乾陵上方的三层岩石。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乾陵墓门要炸开的时候,突然一阵狂风袭来,一时间天黑日月昏暗。7名陕西官兵和12名河南官兵被大风卷上天空。几个转身后,便被重重抛出数十米开外。数名士兵被摔得吐血,受了重伤。其他士兵见状,还敢上前吗?于是大叫一声,惊慌失措地逃下梁山。

  的手下向孙连仲报告此事,孙连仲请来道士占卜,说是梁山上的“姑姑显灵”,以警告孙氏不要继续挖掘乾陵。于是孙连仲买了三个祭品,在陵墓前祭拜完后,就宣布退出。

  从那以后,孙连仲再也没有了盗墓发财的歪念头。后来成为叱咤风云的抗日战场,获得了“抗日悍将”的美誉。孙连仲本人也安享晚年,活了近百岁,直到1990年才去世。

  

  1。

  如果问中国哪个皇帝的陵墓最难挖,那武则天的乾陵一定在其中。这座陵墓的地基被刀剑和炸弹炸裂。自建成以来,有名有姓的劫匪多达17人。其中,最大的一次出动了40万人。梁山几乎被挖成两半。

  然而,历经千年,乾陵依然完好无损,武则天和李治的遗体依旧静静地躺在地宫里,不受打扰。

  乾陵开凿于公元684年,历时23年才基本完工。位于陕西省干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它是一座天然形成的石灰岩山,北高南低。地形看起来像一个女人仰面躺在地上。按照风水学说,这种地势是“女主意”,所以武则天在一百年后选择了梁山作为自己的长眠之地。

  

  选择乾陵选址的是袁天罡和李淳风。据说,两人接到武则天的这个任务后,分头寻觅了三年,两人都交给了武则天,他们在干县凉山上选了一个吉穴。

  武则天两人来到山顶后,袁天罡说三年前他在这里埋了一枚铜钱,李淳风说一年前他也在这里钉过铁钉。武则天请人挖土,发现铜钱的方孔里都插着铁钉。武则天大喜,认为这里就是陵墓所在地,便重重地赏赐了二人。

  乾陵始建于盛唐时期。当时唐朝国力充足,所以这座陵墓的规模尤为宏伟。承唐太宗李世民墓制,由颜立德、颜立本兄弟设计。陵园仿长安而建。分为皇城、宫城和虢城。

  

  乾陵到底埋藏了多少宝物,谁也说不准。据说王羲之的《兰亭序》不在昭陵,藏在乾陵。这些宝物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吸引了无数军阀、盗墓贼和土匪的注意,盗墓活动几乎没有停止过。

  

  乾陵最大的发掘当属晚唐时期的黄巢。黄巢攻入长安后,派40万人到梁山挖乾陵,很快就将半个梁山夷为平地,留下深达40米的“黄巢沟”。不过即便如此,黄巢也没有找到乾陵的入口。

  乾陵遇到的第二次大规模发掘,来自五代耀州节度使温韬。和黄巢一样,他也曾在光天化日之下动员数万人挖掘乾陵。没想到,三次发掘都遭遇了罕见的风暴。说来也怪,盗墓贼一走,天气立马好转了。文韬越想越害怕,最终还是拒绝停止挖掘,乾陵再次逃走。

  

  乾陵历经千年,保存完好。有什么宝物?据文物工作者测算:保守地说,乾陵的文物至少有500吨!还有人认为,顶级国宝《兰亭序》很可能就葬在乾陵。

  郭沫若生前曾对周恩来总理说:“毫无疑问,乾陵如能开凿,必将是一件震撼人心的大事!”盗墓贼们绞尽脑汁,也没有找到乾陵陵墓的入口。甚至还有乾陵根本没有墓门的传说。这一切直到1960年才有所改变。

  1960年,陕西省干县数名农民放炮砸石块,炸毁了乾陵陵墓入口。墓口发现后,陕西省成立乾陵发掘委员会,于1960年4月开始挖掘地宫墓道。沟深17米,全部用长1.2米、宽0.6米的石条填满。石条上下两侧钻有铁条,用燕尾形细腰铁栓紧固。石头融合在一起。

  在乾陵宽阔的神道两侧,矗立着许多精雕细琢的石雕造像。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排排整齐的无头石像。这就是著名的“六十一梵臣造像”。

  

  “梵臣六十一像”位于乾陵朱雀门外。它们和真人一样大。他们都身着“胡服”,双手拱于胸前,神情十分恭敬。

  许多石像的背后,还残留着他们当时的文字。以上内容是介绍石像主人的来源地、姓名和职务。但是这些石像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都是无头石像。他们的头去哪儿了?

  

  关于这六十一尊石像的来历,有人认为这些石像是参加高宗葬礼的六十一位外国使节的版画,武则天刻于乾陵,以示其夫李治文采和武术。

  不过经过考证发现,这些石像很多都死在高宗之前,根本不可能参加高宗的葬礼。所以这个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有人认为,这些人是投降唐朝的原少数民族首领,在唐朝担任过各种官职。那也没有意义。因为武则天死于公元705年,而石像中的一些人是在那之后才归顺唐朝的。

  另外,唐高宗死后,武则天更名改正名,其中将左右侍卫改为左右豹卫,将左右萧侍卫改为左右武卫侍卫……神龙元年,中宗复辟后,恢复到高宗时的官名。有些石像背面的正式名称是中宗复辟后的名称,也证明不是武则天所刻。

  

  因此,乾陵为何刻六十一封臣,一直是个谜。大多数专家的看法是:一部分是武则天建立的,一部分是唐中宗建立的,并不都是武则天建立的。至于立这些石像的目的,都是为了宣扬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功绩。

  

  唐高宗

  唐朝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关系。唐太宗也被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称为“天可汗”。

  唐太宗死后,唐高宗李治、武则天继续对外实行柔顺政策。他们死后,许多少数民族领袖不顾千里迢迢前来参加葬礼。唐中宗非常感动,就下令将这些人雕刻成石像,安放在乾陵离地宫最近的地方。

  六十一尊石像体现了唐朝对外开放的精神,是唐朝“万国和睦”、“九天开宫,万国万民”的真实写照戴冠拜冠”。

  

  乾陵梵臣造像原存64尊,到北宋时仅存61尊。到本世纪初,所有的石头像都已丢失。关于石像无头的原因,干县还有一个传说。

  说他是吐火罗国王的儿子。他听说他的父亲已被刻成石像,立在乾陵。

  他乔装成喇嘛,趁着天黑带人践踏了大片老百姓种下的庄稼,还把老百姓田里的泥巴抹在脚上父亲的石像。后来,谣言四起,说这个石头人变成了鬼,晚上害了所有的庄稼。百姓很生气,就把他父亲的石像头砸了,他就把头带回家了。

  

  这只是一个传说,显然不能成为所有石像都没有头的原因。因此,有人说石像的头部可能是被文物贩子拿走了,但这种说法并没有可靠的证据。

  从史料记载,我们知道,61尊石像的断头是宋、元、明时期的。宋代石像大都保存完好。但到了明代,李梦阳游览乾陵后,在诗中记载,石像的头部被砍掉了。

  因此我们可以断定,石像头部的毁坏应该不是同时发生的,时间范围应该是在元明之后,并不是一次性的人为破坏。

  现在普遍认为,这些官员雕像的毁坏,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明朝以来,关中地区发生过几次大地震。部分扇子的头部可能在地震中受损,其他扇子的头部可能是被人故意撞掉的。

  

  3.

  1971年秋天,陕西省甘县瓜坡岭村的两个农民在挖地时,其中一个农民挖出了一个硬物。挖开之后,两人发现那是一个石头雕刻的人头。于是,他立即将石头像送往干县文物管理委员会。

  干县文物管理人员对这位负责人非常重视。他们把人首带到乾陵一一比对,最后发现西侧一尊无头石像的颈部断口与石首相吻合。也就是说,这两个农民挖出来的,就是这尊石像的脑袋!

  

  经专家考证,这尊石像的头部并非人为破坏,而是自然力作用的结果。专家们立刻想到一件事,那就是明朝嘉靖三十四年腊月十二日(1556年1月23日)发生的著名的“嘉靖大地震”。

  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关中平原的陕西省滑县。据史料记载,此次地震震级8~8.3级,烈度11度。《明史》记载:“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发生地震,尤其是渭南、蒲州、化州、朝义、三原,十三万之惊人。”

  

  据《陕西通志》记载,西安城内建于唐代的小雁塔在这次地震中倒塌两层,由十五层变为十三层。层。陕西省渭南县一座名为“五指山”的小山也被地震夷为平地。

  地震影响远不止一座小雁塔。位于距西安80多公里的梁山上的乾陵也遭受了不小的打击。这61尊石像的大部分头部极有可能在这次地震中被打碎。不仅是61尊梵臣造像,乾陵前的许多石马马首也在地震中毁于一旦。

  

  为什么所有石像的头像都被地震毁了?通过对两位农民发现的石像头部进行研究,专家们发现,这些石像的材质存在一些瑕疵,并不是特别坚固。所以,当石像落地的时候,比较细的脖子是最容易折断的。

  专家的解释也得到了晚明一些诗词的印证。例如,明朝末年,一位文人游乾陵作诗,诗中有这样一句:“赤马剥落而去”。也就是说,当明末诗人来乾陵游玩时,这里的石像已经令人咋舌。

  

  4.新中国成立后,乾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得很好,文物不可能被破坏。

  2006年7月2日是武则天与唐高宗合葬1300周年。乾陵博物馆在致辞中表示:“乾陵文物之多、范围之广,还有大量文物没有被毁坏或被盗,应该归功于乾陵周边众多不知名的农民。”

  

  乾陵馆长介绍说,“农民护宝”就是祖祖辈辈生活在乾陵脚下的农民,包括15名农民文保。近些年,很多地方都发生过文物被盗或被盗掘的事件,唯独乾陵没有一件。

  乾陵规模很大。在如此大的范围内,仅靠国家和博物馆的人力、物力很难做到全面有效的保护。因此,这些农民文保人员在文物保护工作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68岁的何盛钊是农民文保人员之一。老人说:“小时候,老人告诉我们,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土一石,都不能动,否则会被‘鞭打’。”下雨下雪,他每天都要巡视几次自己的“管辖范围”。

  老婆笑着说:“他治那些石头比我还好,我生病了要他给我买药,他老说要检查,我没时间。让我一个人去,有时候会下雨。”下雪了,他成天在山上游荡,孩子们担心他的身体,想办法不让他走,但谁也拦不住。”

  乾陵的这些农民文保一般很佩服武则天,这个女人生前就是一个传奇,死后一千多年依然有着不朽的魅力。这些农民文保都说,武则天生前征服世界,死后征服历史。为她守护陵墓,我感到非常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