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我这么能干怎么可能是个阉人,都是后来的人们瞎写的

  他在秦始皇驾崩以后私自篡改诏书,违背秦始皇的意愿逼死了长子扶苏,拥立胡亥继承皇位。一切安排妥当后,自己的官位也是平步青云扶摇直上,从中车府令坐到当朝丞相。

  他玩弄皇权、巧取豪夺,将傀儡皇帝把玩于鼓掌之中。他陷百姓于严刑酷法、赋税摇曳的水深火热之中。他为官数十年,处心积虑陷害忠良苦心筹谋王位。然而,没曾想就在距离王位一步之遥的时候,自己却死于飞命,他就是秦朝时期的丞相赵高。

  

  赵高的一生可谓是积累差评的一生,坏事做尽最后还被人们扣上了“宦官”的帽子。也正是这样的境遇使得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宦官亡国”第一人。然而,对于赵高的宦官这个身份在史书当中有很多值得推敲的地方。比如,在司马迁的《史记》当中,就连赵高的相关记载都很少,更别提对他“宦官”身份的肯定了。

  而在《秦始皇本纪》中,虽然零零散散记载了一些赵高平时生活起居的事情,但也没有明确的说明赵高是个宦官。到此,东汉以前的历史文献上基本也就没有确切的证据说明赵高是个“宦官”了,那么“赵高是宦官”的传说到底是哪里来的呢?

  赵高 剧照

  这事儿还得从历史上的两个乌龙事件说起,其一,是出于历史记载中对“隐宫”一词的曲解;其二,是对于“宦”字的误解。

  在《史记·蒙恬列传》当中就有过这么一段记载,“赵高兄弟皆生隐宫。”也就是说赵高的兄弟们都是“隐宫”的后人,在当时相信还是有很多文人学者知道其含义的,但是随着历史的流传,这个经就被后来的人们给念歪了。到了东汉以后,一位为《史记》做批注的刘姓人士,阴差阳错的就把这个“隐宫”的“宫”字解释为了古代的宫刑。

  赵高 剧照

  这么一来,也就是说赵高兄弟的父亲是个阉人,那么阉人怎么可能有后人呢?就这样顺利成章的又衍生出了很多其他的故事:赵氏兄弟其实是他们的母亲与其他男人苟且之后所生,只是随了自己丈夫的姓氏而已。这样的故事也为赵高兄弟这样离奇的身世增添了一些神秘的色彩。

  那么即便如此,赵高兄弟也应该是个正常人啊,怎么会是个阉人。这里还有个“符合情理”的故事,就是说赵高兄弟因为不是赵氏父亲所亲生但是使用了赵氏父亲的姓氏,按照当时的律例要受到处罚,这个处罚就是宫刑,所以赵高兄弟也成了阉人。

  赵高 剧照

  和我们现代人一样,作为非专业的人士来说,看史书当然喜欢看原文和白话文对照的书籍,这样有助于理解。古人也是如此,他们更喜欢看刘姓人士的这个批注版本的史书,这样一来也就在当时阴差阳错落实了赵高兄弟是个阉人的“事实”。

  秦史专家马非百先生曾根据《睡虎地秦墓竹简》的记载指出,“赵高兄弟皆生隐宫”的“隐宫”其实是一个笔误,原文应该是“隐官”才对。《张家山汉墓竹简》出土后,“隐官”一词的解释也很清晰明了,就是“刑满人员工作的地方”同时也用来指称“刑期已满的人”。到此起码可以说明,赵高父亲是不是阉人无从考证,最多能肯定的是下过牢狱了。

  赵高 剧照

  好了,对于“隐宫”的以讹传讹事件,我们暂且讨论到此,起码目前来看没有实际证据表明,这个词能跟宫刑扯上关系。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传说中的“宦官”是怎么回事。

  《史记·李斯列传》有记载,说赵高是“宦人”,有“宦籍”,这里的三言两语倒是跳不出什么毛病。在《张家山汉墓竹简》的记载中就比较详细了,“宦”本意为“在宫中内廷任职”;“宦人”也就是“在宫内任职的人”,“宦籍”基本可以理解为,为了进出皇宫方便而登记以及发放的凭证。这里也就表明了赵高起码是皇帝身边比较亲近的人了。

  我们知道,在古代的宫廷之内,以宫刑去势的男人才被称为“阉人”,而这些人基本是出于一个仆人的角色,虽然贴近皇上但是基本没什么实权。但是看赵高的历史记载,他在宫中还是有一定话语权的,从此不难看出赵高不应该是个阉人。只是后人对字词上的误解所导致的乌龙事件罢了。#赵高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