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诗说词──罗敷的美貌与烘托的艺术效果

  一、《陌上桑》的基本内容

  汉乐府民歌《陌上桑》,是一首立意严肃,笔调诙谐的著名乐府叙事诗。

  

  它描写的是一个使君(相当于现在的地市首长)调戏漂亮的采桑女子罗敷,遭到严词拒绝的故事。它揭露了封建官僚的丑恶,表现了劳动妇女坚贞不阿的品质和勇敢机智的性格。

  二、《陌上桑》中的罗敷形象

  在《陌上桑》中的罗敷,是一个光彩照人的形象。她不仅外表上貌美如花,而且面对作威作势、狡猾诡诈的使君,她看透了使君的险恶用心,不向恶势力低首退让,不畏权贵,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罗敷最为动人的地方,是她机智、慧敏和高超的斗争艺术。针对眼前这个地痞无赖,她机智地随口编造出了一个威势赫然、品貌出众、文武双全的丈夫,来压倒对方的气焰,这既突出了罗敷的机敏和泼辣,又表现了她对富贵的嘲弄和蔑视。

  

  三、罗敷如花似玉的美貌,作者用“烘托”的手法来表述

  读过《陌上桑》,谁也不会否认罗敷貌美如花、美丽动人,可又没有谁能具体描述出罗敷究竟长相如何。

  因为在诗中,作者始终避开对罗敷的容貌体态作直接的具体的描绘,而是避实就虚,着力铺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以后的各种反映,从侧面进行烘托。请看原诗: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罗敷的美貌,如何引起众人注目?路上行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须;少年看见罗敷,禁不住脱下帽子,把头巾整一整;耕田的人忘记了犁田,锄地的人忘记了锄地。他们回到家里,还互相埋怨发火,只因为贪看罗敷而耽误了正事。

  

  虽然,这种写法,没有为读者勾画出直观的、确定的人物容貌,但是从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以后失魂落魄、忘乎所以的生动情态里,作者却使人信服地显示出了罗敷的美貌惊人、仪态万方。

  同时,这种写法,也为读者留足了想象的空间和余地,使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审美标准、审美理想对罗敷的容貌进行充分的、各种各样的想象和补充。

  所以,作者这种避实就虚、侧面进行烘托的写法,把罗敷的美貌,描绘到了尽善尽美的地步。这样的艺术效果往往是正面描写都不能达到的。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