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电视剧《请回答 1988》中戏剧情境的呈现

  原标题:电视剧《请回答 1988》中戏剧情境的呈现

  文|

  小呆

  编辑|

  五颜六

  前言

  《请回答1988》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电视剧,其成功之处在于将琐碎的日常生活与1988年大事件相结合,通过情境之网的拉起,营造出丰富而又激动人心的剧情。

  该剧通过地缘关系的缔结,将邻居们都卷入到情境中,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冲突和反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该剧最大的特点在于融合了个体的小情境与群体情境、个体情境与社会情境、群体情境与社会情境,实现了小人物与大历史之间的互动,小叙事与宏大叙事的有机融合。

  一、小情境的三种类型

  《请回答 1988》中,成宝拉、德善和阿泽的小情境是该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小情境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种:基于人物关系的缔结两代关系是《请回答 1988》重点表现的内容成宝拉的小情境主要围绕着她与家人的关系展开。

  成为家中长女的宝拉从一开始的叛逆大学生,到后来成为理解家人的知性女子,这一过程伴随着她对自己的悔恨和反思。

  她一直梦想成为一名检察官,但家庭经济的压力使她不得不放弃这个梦想。尽管如此,她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为了社会的民主进步而不顾父亲的责骂参加游行示威。

  宝拉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能容忍男友的背叛,最终毅然决定分手。在家里,宝拉聪明好学,默默地为家人付出,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是父母最为得意的孩子,也是弟弟妹妹不敢招惹的“疯子”。

  后来,她与善宇的地下恋情更加彰显了她身上潜在的美好品质。虽然在事业和爱情面前,她选择了前者,但在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后,她重新找回了爱情,也找到了与家人相处的奥义。

  剧中着重表现了她与父母和解的场面,将人物置于两个独特的境遇中。1988年因为不法示威被警察围堵时,追随而来的母亲冒雨挡在宝拉身前,细数女儿成长中的优秀事迹。

  这使得面对父亲的监禁和警告都一直不肯认错的宝拉,在看到母亲被血染红的袜子后,终于松口说出了“我错了,我做错了”。

  几年后的婚礼上,一双尺寸不对的皮鞋成为宝拉情感的宣泄口。二十多年来没有主动说出的话以及由此造成的误会,都在一封家书中倾吐,打破父女俩之间的隔阂。

  第二种:基于人生阶段的特殊性

  “青春期”是由美国发展心理学家于20世纪初发明的一个术语,用来描述青少年这个疾风暴雨、狂飙突进、迅速成长的生命阶段。

  身体的成熟和对异性的向往是青春期的典型特征,在《请回答1988》中也有许多描绘青春期少年纯美爱慕的情节。

  一个动作引发的心悸,不经意的身体接触引起的呼吸紊乱,故意制造的相处机会,以及静夜回想时的甜蜜笑容,都充分展示了当时年少的幽微心境。

  成德善在剧中经历了三次情感经历,成为整个剧情的一抹亮色,也是观众所期待的一部分。

  成德善是一位高中女生,注重打扮,单纯善良,有些神经大条。

  她的家庭情况是,有一个姐姐读名牌大学,还有一个仅相差两岁的弟弟,但她并没有得到父母的特别关注和重视,也不曾表达过内心的渴望和追求。

  在家人和朋友的建议下,她开始朝着人生道路前进,虽然做事比较粗糙,但也有一些细腻的一面,能够承担起照顾天才棋手的重任。

  在经历了几次情感的挣扎之后,成德善最终按照自己的内心做出了选择。

  在青春期的情感困扰中,她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次,由于朋友的误解,成德善以为善宇对自己有好感。

  因此她在与善宇有关的场景中总是尽力展现自己文静漂亮的一面,例如抢着去扶受伤的善宇,给他塞巧克力,甚至写了一封告白信。

  然而,这些举动并没有得到善宇的回应,相反,善宇告诉她他喜欢的是她的姐姐。

  尽管这种情节有些老套,但通过不同的角度来讲述善宇对宝拉的关心,观众们也能够得到一些宽慰和启示。

  第二次,邻家少年金正焕出现在朋友们给成德善列出的心仪对象名单上。由于上一次的教训,成德善不敢轻举妄动,而是选择通过接触慢慢试探。

  然而,情况并没有明朗化,正焕虽然心理上渴望接近,但行动上却故意疏离,最终导致成德善的退却,两人之间的小暧昧也就此结束。

  成德善经历的感情波折和摇摆不定,代表着她缺乏自信。与其不受家人关注的形象非常贴合。因此,只要有异性对她稍微表示好感,成德善的心中就会激荡起涟漪。

  第三种情境是基于人物身份的特殊性。在剧中,崔泽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角色。他是双门洞胡同里唯一一个没有上学的学龄少年,他和开钟表店的父亲相依为命。

  崔泽是一个横扫围棋界的天才选手,这个身份让他的情境与周围的孩子不同。当邻家孩子们忙于学校、家庭和其他常规场所时,他却不在他们的行列之中。

  因此,前六集中,崔泽经常出现在广播、报纸和电视新闻中,一直处于“被说者”的状态。

  在第一集中,崔泽的家庭空间成为伙伴们的聚集地,但一旦回家吃饭的号令响起,他就只剩下孤零零的父子二人。

  崔泽的生活除了围棋就是父亲和朋友,他的活动范围也仅限于棋院、家和赛场三点一线。他和父亲一样沉默寡言,这使得他的情境空间在心理和行动方面都非常封闭。

  二、构建方法

  在电视剧《请回答 1988》中,编剧巧妙地运用了女主人公成德善的视角,通过对比手法,生动地展现了1988年这个充满激情和温暖的年代。

  成德善通过自己的双眼,观察着周围的一切。从她的旁白中,观众可以了解到:“尽管国家在内战中,但我们年轻人的内心却是火热的。

  尽管家境不富裕,但我们度过了一个充满温暖的时代…….我们18岁时,自认为站在时代的最前沿。

  率先穿上拖鞋式运动鞋,配上一身牛仔装,还随身携带着随身听,听着申海澈的歌曲。

  男人们疯狂追捧萨默斯、王祖贤、苏菲玛索和苏珊娜老师,而我们则痴迷于雷明顿斯蒂尔、汤姆克鲁斯、理查基尔,以及街边男孩的哥哥们……”

  通过这种手法,编剧把观众引入了一个青春洋溢的世界,让人们深刻地感受到这个时代的氛围和文化背景。

  观众可以跟随成德善的视角,体验到青春期少女的情感和矛盾,与她一起追逐梦想,感受到青春的脉动。

  编剧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那个年代的特殊性和独特魅力,让观众对历史和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电视剧《请回答1988》中,第一人称的运用非常巧妙。女主人公成德善的目光打量着1988年的一切,从而引领观众进入了那个年代的文化符号和青春氛围中。

  同时,背景中的胡同全景也将时代与个体紧密地联系起来。观众能够感受到人物内心的世界,与他们共同体验喜怒哀乐。

  剧中不仅仅局限于“我”的视角,而是有意识地进行了视点换位,以便更好地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第三集中,宝拉因参加示威活动而被抓走,她目睹了母亲在雨夜中不顾自己的伤痛哀求来人放她一马的场景。

  在这一段中,观众通过宝拉的视角感受到她的内心想法和情感变化。最终,她深刻地认识到了母爱的伟大和重要性,而这种变化也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了宝拉这个角色。

  另一种手法是运用对比。在棋盘上,崔泽是王者;而在棋盘外的现实世界中,他却是一个没有自理能力的人。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境对比,展示了崔泽独特的人物性格和处境。

  当他安慰刚刚丧母的邻家大叔成东日时,身着沉闷的西装,从棋院回来,陪伴着痛苦的成东日喝酒,善于应对成人世界的规则,低调地干杯,主动给对方斟满。

  当访谈的记者不遵守承诺,拍摄他的照片时,他仍然保持沉默,棋院负责人感叹两人之间的关系已经结束,但他却主动提出要款待采访团队。

  当邻居金成钧大叔受伤时,他又委托熟人安排手术。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开放和通达,就像黑白分明的围棋世界一样。

  随着情境的不断发展,人物性格的多面性逐渐显现。正如成东日所说:“围棋包含了所有的人情世故,阿泽怎么可能不懂呢?而且他还是这个世界上下围棋最好的人,性情也许比成年人还要高尚。”

  这种对比手法在推进情节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故园空间

  双门洞胡同是居住空间的一部分,它代表了北京城市文化的特色,就像老北京四合院和上海弄堂一样,胡同是一个半私密空间,将公共和私密场所相连接。

  这个巷子充满了历史的印记和几代人的回忆,是传统和现代的交汇点。它向内聚焦于家庭生活的琐事,向外延伸则是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轨迹。

  在这里,人们可以听到小贩们的吆喝声和带有乡音的交谈声,看到红砖旧瓦的胡同和快速变化的城市外部世界。

  小巷、旧胡同、老房子等都是非现代城市的空间特征,集传统性、稳定性和持久性于一身,同时融入了家庭意识、宗族血缘、市民心理和小农思想,体现了保守、传统、道德和温情的重要性。

  在《请回答 1988》中,双门洞胡同是一个温暖的象征,代表着人们怀念过去的感情。

  家家户户亲如一家,传递着各种家常菜的美味和温情,孩子们轻车熟路地穿梭于每家每户,成为胡同里的常客。

  在第一集中,崔泽父子俩本来只有简单的餐桌,但是随着邻居们的加入,桌上的食物逐渐丰盛,温情的味道传遍了舌尖和心头。

  这样的场景使人回想起自己曾经在胡同里度过的时光,感受到那份家庭温暖和社区互助的重要性。

  在《请回答 1988》的第七集中,为了满足金善英家小女儿珍珠的圣诞愿望,整个胡同的大人们动员起来,为珍珠做了一个雪人。

  这起事件的导火索是去年成东日家的大女儿宝拉揭露了圣诞老人的真相,令小珍珠感到十分失落。

  为了挽救孩子的童心,胡同里的家长们联合起来,集合了整个胡同的人力和物力,制作了一个美丽的冰雕“雪人”。

  然而,当圣诞节来临时,一场雨淋湿了所有人的梦想。情况似乎跌入了低谷,所有人都为这个未能完成的梦想而感到沮丧。

  就在这时,善宇说出了一句话,解开了这个美丽的误会——这个“雪人”并不是真正的雪人,而是珍珠对雪糕的昵称。

  所有人在这个温馨的误解中找到了平衡,胡同里的人们和观众们心怀感激地注视着这个美好的时刻。

  四、结语

  胡同和传统民居在历史的进程中逐渐消失,成为回忆中的一抹乡愁。

  就像结尾所说的那样:“我们无法回到过去,也无法重拾那段岁月,失去的不仅是胡同,还有我们的青春。

  一切都会过去,时间在不断流逝,我们也慢慢变老。再见,双门洞,再见我的青春。”

  这样的结局深深触动着观众的心弦,让我们对失去的东西充满了感慨和思考,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