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脸爸爸”火了,接女儿放学被误认成男友,老师:叫你爸来!形式主义正在折腾中小

  相信有不少人在上学时候曾有过被老师叫家长的情况,有些是因为在校表现优异,老师希望跟家长交流孩子的培养方法。而剩下的绝大部分都是因为自己犯下了比较明显的错误,老师准备找家长批评自己。

  

  前段时间,有一位女生也同样被老师要求叫家长,只不过在这个时间的背后是一个大乌龙。

  根据这位女生所说,自己的父母平时工作比较繁忙,很少有时间到学校接送自己。所以每次放学,她都是自己一个人回去的。

  前不久,女孩的爸爸因为休假在家,闲暇时间比较多,所以亲自到学校接孩子放学。这不接不要紧,一接反而接出了“麻烦”。

  当时女孩的爸爸一早就到校门口候着,等待自己的女儿放学。女儿放学之后一眼望见爸爸正站在校门口等着自己,心情特别激动,急忙上前挽着爸爸的手。就这样,父女俩有说有笑地回家了。

  

  可没想到的是,这一幕被孩子的老师撞见,她将孩子的爸爸错认为是男朋友。次日,老师把女孩叫到办公室,要求她把家长找来。

  虽然女孩有些懵,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自己没有做错事,自然也就不怕找家长。等女孩的爸爸赶到办公室以后,老师也彻底愣住了。因为眼前这个爸爸,正是昨天接走女孩的“男朋友”。

  经过一番解释以后,老师连连向父女俩道歉,至此师生之间的误会才彻底解除。

  那么,这位爸爸究竟长什么样,为什么会被错认为是女孩的男朋友呢?

  从照片当中可以看到,这位爸爸不仅身材高大,而且凭借良好的自我保养,他一直维持着一张“娃娃脸”,看起来特别年轻。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老师才把他错认为是女孩的男朋友。

  

  虽说这位老师闹了一个大乌龙,但其对于学生早恋问题的重视也的确值得其他老师以及父母们多加学习。尤其是在现如今这个思想特别开放的年代,孩子很容易就会出现早恋的问题。

  那么,早恋对孩子而言,究竟有什么弊端呢?

  01

  早恋的不利之处

  1、耽误孩子学习

  由于孩子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所以在恋爱方面,他们并不懂得如何去相处以及权衡恋爱与其他事宜的主次。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孩子会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恋爱之上,导致学习被耽误。

  

  父母要知道,青春期是孩子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此时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度、记忆力都是相当出众的。倘若此时孩子将精力放在早恋之上,以后再想弥补知识学习上的空缺,难度将变得非常大。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2、造成家庭负担

  早恋行为大多出现在小学、中学阶段,此时的孩子基本上都没有创造经济的能力,而我们都知道,谈恋爱需要一定的经济支出。虽说早恋的金钱支出远远小于一般的恋爱,但孩子早恋的每一分钱都需要父母来买单。

  倘若家庭条件比较一般,那么这样一笔多余的支出很可能会给父母带来经济负担。

  3、影响心理发展

  诚如前文所说,早恋最为缺乏的莫过于经验,毕竟男女双方都还是稚嫩的孩子。这种“随缘”的相处方式让大部分早恋最终都逃不过“凋零”的命运,而失恋所带来的情感冲击却会一分不差地作用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之上。

  倘若孩子出现早恋行为且最终未能换来一个好的结果,那么负面情绪的冲击很可能让孩子的心理发展受到损伤,严重时有可能直接导致孩子出现恐婚、排斥异性等情况。

  由此可见,早恋对孩子的伤害是非常显著的。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父母应该想方设法避免孩子深陷早恋的“泥沼”之中。

  02

  如何预防孩子早恋?

  1、阐述早恋危害

  孩子虽然对恋爱的认知比较有限,但是他们已经具备辩证思维,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因此,父母如果想预防孩子出现早恋行为,应该将早恋的危害利弊告知孩子。

  倘若孩子能够明白早恋对自身的危害,那么他们肯定会从主观意识上拒绝出现早恋行为,这是预防孩子早恋最为根本的办法。

  2、做好两性教育

  很多孩子之所以会出现早恋行为,是因为他们不清楚男女之间的朦胧好感究竟意味着什么,错将其认定为爱情。事实上,孩子所感知的朦胧好感源于彼此间的相互欣赏以及青春期对异性的好奇。

  

  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好地认识、应对这种好感,父母应该做好两性教育,帮助孩子更加清晰地认识异性,理性处理两性之间的关系。

  3、树立远大理想

  除了直接解决可能导致早恋的因素之外,父母还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帮助孩子回避早恋。在现实生活当中,父母可以多跟孩子进行交流,帮助他们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

  在目标的驱动之下,孩子会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自我提升之上而没有心思去考虑早恋的事情。

  谁都知道,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

  可是,如今的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之外的工作任务越来越多,学校的教学中心工作地位逐渐被取代,很多学校已不知道什么才是工作中心,什么才是工作重点了。

  所以有人这样说:教师时刻都在忙,但忙的不是教学;校长什么都在管,就是没有管教学。

  01

  教师

  非教学任务成为难以承受之重

  教学变成了副业

  去年,有一个县为了迎接义务教育均衡县和“双高双普”验收,迎验就成了全县所有学校的中心工作。各级各类学校几乎整整一个学期没有放节假日,包括“中秋节”和“国庆节”。

  许多学校抽出部分教师不再承担教学任务,专门进行建档案,补各类活动资料,搞校园文化建设。被抽出教师的教学任务全压在其他老师身上,老师们不堪重负,只能疲于应付。有的老师为了完成补活动资料、补记录等任务只得把这些工作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自习,只要把学生看管好,不出安全事故就行。

  由于长时期加班加点,很多老师疲惫不堪,上课期间无精打采,甚至出现老师“实在困了就趴在讲台上眯一会”现象。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参与扶贫又让农村老师背负了不应有的负担。

  本来,教师尽职履责,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把学生教好,让农村多出人才,落实好对学生的教育优惠政策,就是最好的扶贫。但事实完全不是这样,每个老师都要与贫困家庭学生“结对帮扶”,每月至少两次的家访,为了家访随意调课层出不穷,严重干扰了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无休无止的扶贫政策宣传,不仅要学生知道政策,还要家长随时能回答得一清二楚,一个简单的“两免一补”,翻过来覆过去,越解读越复杂,最后连教师自己也不知怎么回答了。让贫困家庭残疾儿童正常入学接受教育,这本无可厚非,但入不了学的,教师得送教到家,以前要求每月一次,现在又有领导发话了,每月得四次。

  一些残疾儿童家庭,相隔学校几十里,有的还不通公路,老师一个往返,必须得两头顾。有些严重智障残疾儿童,送教到家毫无用处,但老师不可不去,因为要有家长签字证明,还得有影像资料佐证。现在,又一项工作即将落在老师头上,就是要教会贫困户说普通话,说是因为扶贫检查考核时,外地来的领导听不懂贫困户回答问题。

  除了上述扶贫具体工作而外,教师还要建大量的扶贫工作档案,每一所学校,一年下来,扶贫档案都是满满的几十盒。更严重的,有的乡镇还给学校分配了贫困户包扶任务,有一所乡镇初中,全校就二十几名教师,镇政府就给学校分配了三十八户贫困户包扶任务。教师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不知怎么去扶贫?但学校却不敢不接受,因为这是政治任务。

  除了上面所说的所谓重点工作、政治任务,教师还有写不完的各种应付材料,填不完的各种表册,迎不完的各种检查验收,应接不暇的各种各样培训……这一切都是工作重点,因为它们关系着学校和教师的督导考核评估!很多老师说:“上课、辅导、教学活动都不怕,就怕迎验搞检查。”

  02

  校长

  成了“迎检专业户”

  教学管理无暇顾及

  现在,学校要面对“婆婆”很多:教育、卫生、食药、环保、消防、公安、共青团、文明办……。

  要完成的创建工作任务也很多:双高双普、平安校园、法治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食品安全放心校园、智慧校园、健康学校、教育装备示范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

  不仅如此,还有很多跟学校关系不大的事情摊到了学校身上,例如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森林城市……。这些创建活动,上级部门要求一天一报进度,一天一报信息,一天一报好做法,一天一报典型,不报漏报就要影响考核。每一项活动都要有方案、有总结、有阶段工作安排,还需要有过程印证材料做支撑,一项检查评估下来,一所学校都是满满十几盒甚至几十盒档案。上级领导来检查考核,主要就是就是档案资料,只要档案齐全规范,检查才能过得了关。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面对如此多的创建活动的督导检查,校长就成了“迎检专业户”,对上,要准备好汇报材料,对下,要时刻督战,要召开学校领导班子会、中层干部会、班主任工作会、全体教师会,成立相应的迎检小组,层层布置任务。有些检查,还要提前搞模拟演练。

  校长的精力就这样花在了准备和迎接检查上,那还顾得上管理教学?

  03

  学校

  丢了教学主阵地

  都是形式主义惹的祸

  除了教育行政部门以外,很多部门都将学校纳入各自业务管辖的范围,要求开展各种活动、进行检查评比、报送相关材料。因为学校是工作最好贯彻的地方,你有什么工作,要开展什么活动,别的单位不一定贯彻执行,但学校不敢不执行,再加上老师干事一般都很认真,还有能力做材料,而且很多任务还可以通过学生布置到家庭,由家长去完成。

  老师无休无止的被折腾,学校被迫“扎扎实实走过场,认认真真干虚活”,究其根源是地方行政管理部门众多,都把学校当成了听话的“小媳妇”,把学校视作搞形式主义、捞取政绩的工具。层层施压下,学校、教师便丧失了教育的主体性和话语权,而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似乎都可以不管不顾。

  04

  教育部部长

  给教师“减负”

  在去年两会记者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呼吁,要把时间还给老师,给教师“减负”。

  陈宝生呼吁的无疑道出了一线教师的心声,但怎么给学校和老师“减负”,小磊哥认为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只要形式主义不根除,给学校和老师“减负”就是一句空话。

  不过,有专家的建议值得采纳: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必须建立教育行政部门的权力清单,取消和叫停不必要、不合理的填表、考评、比赛、评估;应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建立新型的政府与学校关系,落实和扩大学校的自主权,推进学校进行教育家办学。

  近年来,许多有识之士都在不停疾呼:

  还学校一片宁静教育的空间,给老师松绑,让老师做纯粹的教育,让学生有一间安放安静课桌的教室。

  然而,这些声音很快就被淹没在喧嚣的滚滚大潮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需要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事业。教育最怕被打扰、折腾。

  古人云,人能常清静,天地皆悉归。心静则智生,智生则事成。教育工作者最需要的是宁静、守恒,如果天天心浮气躁,天天被与教育无关的杂事、烦事缠身,很难做到静心教书、潜心育人。

  但愿给教师“减负”的呼吁能切实得到有效解决,开启新时代教师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新风貌。

  真心期盼:

  让学校工作回归教学主阵地,让校长静心办学,让教师安静育人,让教育少一些折腾,多一份专注,还学校一个宁静的教育空间!

  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