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人之城 汇聚创新人才

  当人们都在津津乐道“科里科气”的城市气质,聚焦“芯屏汽合”“急终生智”产业地标时,合肥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事业长青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

  近年来,“养人”的合肥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创新举措聚才引智,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涵养“近悦远来”的养人生态,激发全城创新创造活力,加速把人才“第一资源”转化为创新“第一动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创新生态体系,广聚各类人才

  “对合肥的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和量子行业企业发展前景有了更好的了解。”

  “对未来的职业方向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

  4月17日,中国科大物理学院2024届硕士班35名同学,来到位于合肥高新区的国盾量子、国仪量子、中国声谷,围绕量子技术的发展、产业应用和前景,亲身感受企业的科技创新和发展前景。同学们纷纷表示,希望能参与到合肥的科技创新发展大潮中来。

  “到合肥去,正在成为各类人才的新选择。”中国科大物理学院带队老师说,活动提供了难得的与高科技企业近距离交流的机会,让大家对合肥高新区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愿景目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近年来,合肥市加快构建以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创新、人才支撑、科技金融、知识产权为重点的创新生态体系,有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大力支持政校企合作、产学研协同,广泛集聚各类人才。

  为推动原始创新和源头供给,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2020年,合肥市出台自然科学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已支持百余名科研人员牵头开展关键领域应用基础研究;同时,创新多种方式与全国各地大院大所开展合作,共建42个协同创新平台,集聚海内外研发人才3500余人,开展各类科研项目2800个,涌现出“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系统”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不断推动城市发展和高校院所相融共生、共同进步。

  企业出卷、能者答卷。2022年7月,合肥举办“才聚合肥·揭榜挂帅”活动,精选325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需求面向全球集中发榜,签约项目超百个,进一步完善了“原始创新+协同创新+企业创新”的生态闭环。

  目前,合肥正在全力建设“科大硅谷”,链接全球知名高校院所校友网络,在科技和人才机制上大胆突破、先行先试,搭配政策、基金、场景等工具,运用市场化、体系化手段服务全球优质人才项目在肥落地生根。

  生态融合,让更多“行家里手”能够“大显身手”。

  为加快推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2022年,合肥高规格设立市委科创委,成立4个科技成果转化专班,对接服务在合肥的重点高校院所,常态化开展成果发现、挖掘、策划、转化和服务。 一系列举措助力人才团队、人才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

  搭建创新平台,高效牵手人才

  合肥凭什么“养人”?靠创新平台。

  致力于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合肥为产业发展点燃引擎,让人才在更多更好更高的平台上挥洒才智。

  依托合肥国家实验室建设,量子信息未来产业科技园入列首批国家试点。目前,合肥量子产业已集聚企业47家,量子领域企业数、专利量均居全国城市首位。

  量子产业只是合肥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合肥已形成以“芯屏汽合”“急终生智”为地标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格局,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获批数量居全国城市并列第四。“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连续5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居全国城市第1位,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已集聚各类人才超40万人。

  只要“值得”就一定“舍得”。合肥围绕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分类制定人才支持举措。

  作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合肥正在加快建设19.2平方公里的大科学装置集中区,针对大科学装置人才队伍特点量身定制扶持措施,布局先进光源、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园区等重大创新平台,配套建设科技服务、成果转化等功能载体和教育医疗等辅助设施,打造科技、产业、资金、人才等要素集聚的未来大科学城。

  合肥始终把平台建设作为服务人才的重中之重,心系“国之大者”,服务“国之栋梁”。目前,合肥已布局建设大科学装置12个。正是这些“国之重器”,让合肥集聚众多的高层次人才。

  曾经的“科教基地”,如今已是“科创名城”“产业名城”,“科里科气”成为合肥最鲜明的城市气质。

  优质贴心服务,涵养养人生态

  引来的人才如何留得住?合肥饱含深情,破解人才急难愁盼,倾一城诚意,邀天下英才。

  2022年6月,比亚迪合肥基地项目整车下线仪式在长丰县下塘镇举行。一期项目从谈判到签约仅用时23天,签约到开工仅用时42天,从开工到整车下线用时10个月,从签约到整车下线,刷新了“合肥速度”,为合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之都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从京东方到维信诺,从蔚来到比亚迪,领军企业之所以选择合肥,不仅看中了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更是其背后优质的一流营商环境和贴心的人才服务。

  2022年以来,合肥锚定国家战略,聚焦科技和产业人才发展需求,密集出台相关政策。

  2022年1月,《合肥市科技创新条例》正式实施,这是安徽省首部科技创新地方性法规;2022年6月,在全面梳理以往涉才文件基础上,集成出台服务人才发展若干政策,为各类人才解决住房、医疗、子女教育、配偶就业、创业融资等一揽子需求,实现政策“一口出”、一网通办,让人才“一单清”、一目了然;2023年3月,制定20项具体政策举措,出台合肥市促进经济发展若干政策。一系列“高含金量”政策密集落地,全面形成科技、产业、人才融合发展的动力引擎。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合肥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人才评价方面,将各类人才计划整合为“产业+专业”人才计划,推进人才项目“评定分离”改革,更加精准评价人才、服务人才;放权松绑方面,建立科研人员参加活动负面清单,实施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为科研人员赋权减负;人才培养方面,依托国家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打造政校企深度融合的区域性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其中,由安徽省、中国科大、合肥市三方共建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以全新的理念和模式培养“懂科技、懂产业、懂资本、懂市场、懂管理”的复合型科技产业组织人才,今年计划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经理人才、创业人才、投资人才3000人以上。

  合肥始终把“精准”贯穿人才政策谋划、出台、调整的全过程,基本形成覆盖各类别、各层次、各发展阶段人才的政策框架体系,并逐年优化迭代,力争政策好用、管用、耐用,着力破解城市快速发展、人才加速聚集带来的“甜蜜的烦恼”,让人才“抢着来”而不是“抢过来”,愿意来、情愿干、不愿走。高层次人才、大学生持续集聚合肥,推动着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加速转变为合肥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创新天地,养人地方!

  ·本报记者 苏龙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