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扬青春】“95后”小伙儿守护国门大动脉

  央广网牡丹江5月2日消息(记者马俊玮)4月29日,绥芬河铁路口岸站场内,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牡丹江电务段绥芬河信号车间副主任王天朋在绥芬河铁路口岸上的“骑马线”上走走停停,不时掏出一个本子在上面勾勾画画。

  “最近气温回升,道岔密贴要调松一些。程师傅联系室内扳动,我测测动作电流!”来到宽轨场8号道岔旁,王天朋带上手套就和同事们忙活了起来。

  绥芬河站是黑龙江省最大口岸站,每天开行中欧班列运送货物92标箱。王天朋所在的车间负责着绥芬河铁路口岸里进出境铁路线上410组转辙机、731架信号机、990轨道区段和区间管辖137公里线路电务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全力保障中欧班列运输畅通。

  口岸站的钢轨特殊,这里有一组由四根钢轨组成的铁路线路,可以同时兼顾国内外铁轨间距,方便中欧班列往返运行。线路由一组宽轨套着一组标准轨构成,列车在行驶时都需要“骑”着另一组铁轨,因此也被称为“骑马线”。

  今年27岁的王天朋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2018年来到牡丹江电务段成为信号工,先后从事信号中修车间信号工、牡佳高铁介入信号工、桦林东高铁信号车间作业一工队副工长和绥芬河信号车间副主任等岗位,都说从易至难,可王天朋刚参加工作,就先从最难的地方练手。

  “铁路行业很多,电务系统是最繁琐、复杂的一个工种,口岸站‘骑马线’更是难调,四根钢轨联动道岔复杂,牵一发动全身,调解误差在1.5毫米内,光电路图就近200本,看起来像天书一样。”回忆起刚接触电务工作时,王天朋笑着说。

  气候条件恶劣,设备设施情况复杂,王天朋在这里工作一年,技术突飞猛进。由于设备数量多,王天朋就随身准备一个小本子,上面记录了他所查找的设备缺点,他管这个本子叫《设备缺点记录本》。如果哪里出了故障,他掏出来翻一翻,总能找出解决的办法。

  早在牡佳高铁开通前期,他负责动车所信号设备的对标查验工作,这里仅电缆井就有300多个,其他的设备更是数不胜数,可是王天朋却能准确无误的找到这里每一处设备位置,靠的就是那本厚厚的《设备缺陷记录本》。

  “打勾的地方指的是问题已经处置了,打问号的是要进一步核验,画圈的指的是要重点查看。”翻开那个小本子,王天朋指着上面密密麻麻的符号说道。

  凭着这份执着,王天朋很快成了班组里的“技术大拿”。对于工友处理不了的“疑难杂症”,王天朋只要到现场测一测、敲一敲、准能找到问题所在。

  五年的时间,王天朋从信号工成长为工长,去年又成为了车间的副主任,虽然是个官儿,但是责任却更大了。

  “以前工区只管76组设备,现在整个车间2100余组设备都得盯住了,身上责任更大了。”王天朋说。

  由于俄方设备和自有设备有很大差异,检修难度更大,王天朋白天跟班作业,晚上用自己空余时间研究图纸,翻阅说明书,深挖设备原理构造,熟悉掌握各种设备性能。主动查阅历年的惯性故障,逐一进行实地调查,在反复进行跟班作业后拟定解决方案。规范了测试资料管理,明确测试注意事项,保证设备测试过程中作业绝对安全。

  4月初,牡绥铁路信号设备出现故障,对列车运输带来隐患,正值中欧班列运行高峰,解决故障迫在眉睫。王天朋重新核对设备资料,研究图纸,决定采取逐级断线方式进行漏流测试,逐个元器件进行排除更换,不到十分钟确定了故障点,设备恢复。“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啊!”王天朋的师傅程宝传感慨道。

  虽然是“90后”,可是王天朋明显要比同龄人成熟得多,信号工常年在室外作业,冬天冻得睫毛上霜,夏天又被太阳晒得黝黑,曾经的帅小伙头上也有了白发。

  王天朋家在宾县,坐高铁只要4个小时,可是车间工作太忙,他已经三个月没有回去。下班在宿舍里看看书,看场电影就算是放松了,“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昏天黑地的睡一觉。”王天朋笑着说

  今年“五一”,王天朋又在车间值守。“这个岗位离不开人,咱的设备出问题,中欧班列就进不来。”他看向列车进站的方向,揣起他的记录本,带领工友们前往下一处检修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