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口均分五份,中印各占一份,会分析出什么?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杨恺恒】

  世界各国在人口规模上存在巨大差异,尤其是排名前二的中国和印度均接近世界人口总量的20%。基于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将世界人口均分为五份的方法,其中,中国和印度各占一份,其他部分按照相对发达程度平分,以此判断世界不同国家的人口和各类国家发展指标的发展趋势。相比于传统的国家排名比较的方法,这种按照人口规模进行的排名分类方法能避免国家体量差异带来的误判,从而更好体现出中国和印度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发展变化。

  一、基于人口规模进行国别研究的意义

  2022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仍然肆虐全球,但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发生的武装冲突让原本较为紧张的世界局势雪上加霜。2022年3月2日,在联合国大会第11次紧急特别会议投票中,超过2/3的国家投赞成票,通过了乌克兰局势决议草案,要求俄罗斯立即停火并从乌克兰撤军。据报道,美国等141个国家投票赞成;俄罗斯、叙利亚、白俄罗斯、朝鲜、厄立特里亚5国投票反对;中国等约35个成员国投票弃权。为此,有部分国内舆论认为,“投票赞成”是国际主流意见。但实际上的确如此吗?

  从表面上看,141票“赞成”远远多于35票“中立”,成为国际的“主流声音”。然而世界各国人口规模差异较大,特别是人口排名前二的中国和印度,其人口总和接近世界的40%。如果考虑到各国人口规模的影响,或许会得到不同于直觉的结论。

  为了证实上述猜想,本文援引世界银行数据库给出的2020年世界各国人口,以及相关网站给出的关于此次投票的具体国家列表,经计算发现,35个表态“中立”的国家总共有约39.28亿人;141个表态“赞成”的国家总人口数量为32.77亿,略低于投“中立”的国家人口总和。可见,由于俄罗斯等5国投了反对票,而中国、印度等人口大国,以及相当一部分非洲国家投了弃权票,导致“赞成票”所代表的人口数量在世界范围内实际上并不占绝对优势。

  二、世界的五等分

  世界各国的人口规模存在巨大的差异,其中排名前二的中国和印度均接近世界人口总量的20%。因此,可以粗略地将世界各国按照人口等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中国、印度以及其他三类。

  由于人均GDP是衡量国家发达程度的一个重要的量化指标,所以本文将中国和印度之外的其他国家按照人均GDP高低排序和人口规模进行了相应分类,并设计出一种将世界人口粗略五等分的方法。

  (一)基本方法介绍

  这种方法的基本步骤是:

  (1)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分别占世界人口总量的约1/5,因此各成一类;

  (2)将世界上中国和印度之外的其他国家,按照人均GDP从小到大排列;

  (3)在剩余的国家中,从人均GDP倒数的国家开始依次计算人口累计数量,找出其中人均GDP排名靠后的1/3、靠中的1/3、靠前的1/3,分别归类为“落后国家群体”“中庸国家群体”“发达国家群体”。

  基于上述思路,本文主要援引了世界银行数据库提供的世界人均GDP数据(基于现价美元),以及人口总量数据。同时对照联合国193个成员国名单,分别选取1990年和2020年的数据,对世界各国进行了分类。其中,对1990年没有公布数据的国家,本次统计过程将1990年之后离1990年最近的有统计数据公布年份的数据当作数据的替代值;对2020年没有公布数据的国家,则将2020年之前离2020年最近的有数据公布年份的数据当作替代值;对世界银行没有公布1990—2020年数据的情况(如朝鲜),本文援引了快易数据网站给出的人均GDP数据。

  (二)分类结果

  按照这种方法,可以粗略地将世界人口划分为几乎相等的五部分,统计分类结果如表1所示。

  

  

  可见,无论是1990年还是2020年,“发达国家群体”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东亚的日本和韩国、大洋洲,以及中东的沙特阿拉伯等产油国;“中庸国家群体”主要集中在西亚和北非、拉丁美洲、南非;“落后国家群体”主要集中在非洲以及南亚。东南亚国家中,泰国和菲律宾长期处于“中庸国家群体”;马来西亚则从“中庸国家群体”中进入了“发达国家群体”中;其他多数东南亚国家在1990年处于“落后国家群体”分类,但在2020年,越南、老挝和印度尼西亚成为“中庸国家群体”成员。

  对人口明显较多的中国和印度,1990年两国的人均GDP都没有超过“落后国家群体”。而2020年中国的人均GDP超过了所有处于“中庸国家群体”的国家,略超过“发达国家群体”中的最低人均GDP;印度的人均GDP接近“落后国家群体”中人均GDP最高的国家。

  (三)基于其他指标的“五等分世界观”

  除了基于现价美元的世界各国人均GDP数据之外,世界银行数据库还提供了多组其他能够代表国家平均发展水平的数据内容。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孕产妇死亡率、人均耗电量、人均可再生内陆淡水资源。虽然这些数据当中,人均可再生内陆淡水资源并不是一项明显与国家发展状况相关的数据,但仍能说明一个国家的资源禀赋、长远发展等方面的很多问题。

  对这些数据进行国家排名后,通过类似于上文分析人均GDP的方法对世界各国进行聚类,也能对国家的发展状态进行分析比较。但是相比于人均GDP数据,这些数据统计年份不够完整。所以在实际的操作中,本文在采用相似方法的同时,还专门统计了在世界银行数据库中没有公布1990年至2020年相应指标数据的国家人口总和,并在列表中进行了说明。

  1. 孕产妇死亡率

  按照各国孕产妇死亡率排名对世界人口五等分后,其分类结果和相关统计数据如表2所示。

  

  

  可见,孕产妇死亡率指标的发展和分布,基本符合“落后—中庸—发达”国家分类的排列顺序。在世界范围内看,伊朗、哈萨克斯坦等国,在孕产妇死亡率指标中进步比较快,都从“中庸国家”进步成为“发达国家”。相比之下,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中国和印度在2000年和2017年的“孕产妇死亡率”指标虽然均有下降,但中国在2000年和2017年的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介于这两个年份中的“中庸国家群体”的孕产妇死亡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而印度在2000年和2017年的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介于这两个年份中的“落后国家群体”的孕产妇死亡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从这个方面讲,2000—2017年,中、印两国在孕产妇死亡率指标上的提高并不明显。

  2. 人均耗电量

  按各国人均耗电量(千瓦时)排名对世界人口五等分后,其分类结果和相关统计数据如表3所示。

  

  整体来看,从1990年到2014年,世界各国人均耗电量的相对排名变化不大。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属于“发达国家群体”,中东和拉丁美洲国家,以及南部非洲国家大多数属于“中庸国家群体”,而其他非洲和南亚国家普遍属于“落后国家群体”。东南亚地区的发展比较不均匀,其中泰国、马来西亚属于“中庸国家群体”,其他多数国家属于“落后国家群体”,但越南进步较为明显,2014年在人均耗电量指标上跻身“中庸国家群体”行列。

  若将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大国在1990年和2014年的人均耗电量数据,和基于该数据分类的另三类国家进行对比。我们发现,1990年,中国的人均耗电量大于该年“落后国家群体”人均耗电量的最大值,小于该年“中庸国家群体”人均耗电量的最小值;2014年,中国的人均耗电量接近“中庸国家群体”人均耗电量的最大值。相比之下,无论是1990年还是2014年,印度的人均耗电量均低于该年度“落后国家群体”人均耗电量的最大值,但是2014年的人均耗电量比1990年的人均耗电量更接近该年度“落后国家群体”人均耗电量的最大值。

  3.人均可再生内陆淡水资源

  世界银行网站给出的人均水资源相关数据的全称是人均可再生内陆淡水资源,下文一律简称“人均水资源”。按照各国人均水资源数据排名对世界人口五等分后,其分类结果和相关统计数据如表4所示。

  

  

  可见,随着世界人口整体增长以及各国经济发展,各类工业农业用水需求增长,世界人均水资源的数量在过去近30年中,粗略呈现出下降趋势。同时,由于受到较多的自然因素限制,各国人均淡水资源数量并不和国家的发达程度实际挂钩,而且在世界上的分布比较特殊,缺乏规律。总体来看,南北美洲、非洲中部(刚果盆地周围)、澳大利亚、东南亚、俄罗斯和北欧是地球上人均淡水资源比较充足的地区。在其他地区中,西亚、南亚和北非的人均淡水资源明显较少,处于“落后国家群体”。

  中国和印度在2017年的人均水资源数据均比1992年的有所下降。但若将中印两国同1992年和2017年按照人均水资源分类的另外三类国家进行比较,我们发现,1992年,中国人均水资源大于该年度“落后国家群体”的最大值,略低于“中庸国家群体”的最小值;2017年,中国人均水资源已经介于“中庸国家群体”人均水资源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相比之下,无论是1992年还是2017年,印度的人均水资源均低于该年度“落后国家群体”人均水资源的最大值。

  表面上看,中、印两国2017年的人均水资源排名都比1992年的更加靠前,但这并不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因为其背后隐藏的深层次原因,是世界范围内的水资源分配更加不平衡,以及有更多的人口处于实际上更加缺水的地区。

  三、“五等分世界观”的不足与未来

  传统的世界各国发展指标数量排名,容易忽略世界各国间的人口规模差异,从而导致我们误判某些国家的发展状态。相比之下,本文提出的“五等分世界观”,在考虑世界各国人口差异的基础上,依据世界各国发展状况进行了聚类。特别是对于人口明显多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中国和印度,这种五等分的分类方法更能体现其相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性。

  然而,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理差异巨大的国家,不同地区的发展程度差异也是影响我国居民生活感受的重要因素,这是“五等分世界观”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未来的世界可能不再适用“五等分世界观”。关于这一点,本文也会给出一些基于数量统计的初步预测。

  (一)关于中国地区发展差异和世界的比对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不同省份的发展状况差异较大。可以将中国各个省份的人均GDP数据和世界各国的人均GDP数据进行比较,得到一个衡量地区发展差异的分类方法。但很多指标不在中国省级行政单位数据统计范围内,因此目前无法和世界水平进行比较。后续的研究中会针对这一方向进行补充。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可了解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的人均GDP数据。同时,通过2020年的人民币-美元汇率(6.65元≈1美元,时值美元兑换汇率),可以将中国各个省份的人均GDP与表2中的五等分分类数据进行比较。

  然而,本文表1中“落后国家群体”“中庸国家群体”“发达国家群体”的实际人均GDP范围差别较大,同时可以注意到,在人均GDP较高的国家中,美国是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一个。因此,为了方便表示“落后国家群体”“中庸国家群体”“发达国家群体”中不同国家的人均GDP和中国各个省份的数值差异,下文将“发达国家群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人均GDP低于美国人均GDP的1/2;第二部分人均GDP超过美国人均GDP的1/2,但低于美国;第三部分人均GDP不小于美国人均GDP。

  

  

  可见,在2020年,中国绝大多数省份的人均GDP已经处于“发达国家群体”内,即至少比世界上60%的人口拥有更高人均GDP。但在绝对的数量方面仍然与美国、日本、欧洲国家有较大的差距,绝大多数省份的人均GDP仍然不到美国的一半。目前由于数据获取途径有限,还未找到相同统计口径的1990年中国各省份人均GDP,无法进行比较。但考虑到1990年的中国人均GDP仍低于“落后国家群体”,绝大多数省份的人均GDP显然较低。

  不过,这种改进也仅仅是将中国人均GDP的统计精细程度提高到了省级行政单位一级,要细致地了解地区发展差异、贫富差距方面的情况,还需要更加基层的统计数据。

  (二)关于世界各国人口未来占比的预测

  本文提出的这种基于人口规模的国别研究方法,配合不同的国际排名指标、国家区别状态等因素,可以更加有效地对不同国家的发展趋势、发展模式相似程度、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进行归纳分析。同时通过一些更加详细全面的数据,看到某些问题的本质,了解不同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进步与付出的代价。特别是将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单独归纳了出来,更能体现中国和印度相比于其他国家的特殊性。

  但是,未来中国人口老龄化会带来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在不远的未来,中国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值,一定会迅速低于15%,甚至不足10%。为此,本文针对世界各国出生人口的状况进行一些相关的统计分析。

  同样援引世界银行数据库的数据,但是不再以总人口作为国家排名的权重,而是改为0-14岁的人口总量。由于数据获取渠道有限,本次研究中发现,在联合国的193个成员国中,有9个国家没有公布1990-2020年的0-14岁人口数据。它们分别是:安道尔共和国、多米尼克、圣基茨和尼维斯、列支敦士登、摩纳哥、马绍尔群岛、瑙鲁、圣马力诺、图瓦卢。这些国家规模较小,以2020年人口规模为例,其总人口数量仅为39.56万,远远小于世界人口总量,因此可以在研究中忽略不计。表6为刨除以上9个国家数据后,联合国其余184个成员国的0-14岁人口状况。

  

  可见,1990年中国和印度的0-14岁人口规模,都接近全球0-14岁人口规模总量的20%。而在其他国家当中,排名第三的印度尼西亚只占4%。相比之下,2020年中国和印度0-14岁人口规模已经产生了较大的差异。中国占比从1990年的18%下降到了2020年的13%;而印度的占比为18%,仍然接近20%。尼日利亚、巴基斯坦的占比略有提升,分别为5%和4%。

  美国、印度尼西亚的0-14岁人口占比在2020年相比于1990年变化不大。巴西、俄罗斯、孟加拉国、墨西哥的占比有所下降。埃塞俄比亚、刚果(金)则从1990年的十名之外,分别排到了2020年的第7名和第10名。

  可见,在不远的将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导致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严重下降,也会导致相关问题思考模式的变化。但更为重要的是一系列涉及国家宏观战略安全的变化。

  四、结论

  使用“五等分世界观”,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理清世界不同国家因为人口规模差异而导致的发展程度差异,以及对此进行一系列发展排名评价。同时也能让我们看到中国这些年来各类社会发展指标的变化,总结得失。

  如今,随着人口老龄化,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即将下降,提高人口发展质量才是基本的发展策略。但是,这种“人口质量”的评价不能像以前那样片面依靠人均GDP、人均受教育程度等发展指标衡量,还应该考虑到基本资源禀赋、人民健康程度、文化影响力等多种方面的影响因素,以面对内外变化带来的挑战。正因为如此,如何探索出新的“人口质量发展指标”,是当今研究中国发展的重要任务。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