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曼达洛人》背后的太空史诗,星战编年史科普(一):序章

  原标题:《曼达洛人》背后的太空史诗,星战编年史科普(一):序章

  《曼达洛人》两部剧集的爆火直接再次让“星球大战”这个IP焕发出了青春。

  对于不少新入坑的小伙伴来说,《曼达洛人》中各种星球大战梗实在太多,当别人都在开开心心刷弹幕的时候自己却不知道这人物到底是谁。

  星球大战整个系列起源于1977年上映由乔治·卢卡斯拍摄的电影《星球大战:新希望》,再加上后来的两部续集一共构成了正传三部曲(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星战456),讲述了主角卢克·天行者的成长故事。

  美国的历史较短,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宏大的故事,以至于这部电影直接震撼了整个美国。

  据说当时不少人为了看这部电影而在影院门口彻夜排队,有的人刚从影院出来便马上加入到排队的人群中继续排队要再看一遍。

  如果要举个例子类比一下这个IP的价值,就相当于是美国版的《西游戏》。

  整个拍摄过程也堪称是一场灾难,因为电影主要拍摄地是北非的突尼斯,电影开拍后剧组搭建的外景屡次被风暴摧毁,剧组人员频频染病拉痢疾,又赶上突尼斯十年难得一遇的大暴雨。

  本来就严重超支超期的拍摄不断地被各种意外的天灾人祸拖延,所有参与人员拍摄后期都在严重的怀疑人生。

  剧组人员对乔治·卢卡斯产生了诸多不满,甚至有消息传出哈里森·福特因不满剧本而揪着卢卡斯的脖子强迫他用自己改写的台词。

  哈里森·福特此后多年也一直拒绝对整个星战系列发表看法,直到2015年迪士尼拍摄《星球大战:原力觉醒》时为了情怀又把这位主演才请了回来。

  没办法,米老鼠给的实在是太多了。

  《星球大战》电影赚得盆满钵满,作为导演的乔治·卢卡斯自然也大赚了一笔。彼时颇有远见的乔治·卢卡斯并未直接要作为导演的片酬,而是直接以票房分成和星战玩具周边的利润分成作为报酬。

  当时的很多电影还不流行卖玩具赚钱,再加上星战的超支预算,对于卢卡斯这种要求,福克斯简直开心坏了。

  等到《星球大战》爆火之后,星战系列的玩具也被抢购一空,一直到现在为止,世界上的正版星战玩具每卖出一个都有卢卡斯的一份利润。

  当然,福克斯也不亏,在《星球大战》上映的3周内,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股价翻了一倍。

  等到赚足了本钱,卢卡斯工作室于千禧年前后才再次回归星战,拍摄了三部前传(即:星战123)补全了整个IP的设定。

  三部前传和三部正传一起构成了整个星战宇宙的基本世界观。之后配合该系列出版的漫画/游戏/动画都是以这6部电影为基础展开的。

  动画系列主要是《星战前传:克隆人战争》(简称:TCW)总七季为主,详细补全了整个银河共和国的政治生态和克隆人军团。

  《星球大战》的整个系列IP的价值还不止于此,乔治·卢卡斯为拍摄该片建立的卢卡斯工作室开启了好莱坞电影的特效时代。

  很多影迷所熟悉的皮克斯工作室最初就是工业光魔的动画部门,而工业光魔是卢卡斯影业旗下的子公司,是乔治·卢卡斯专门为制作《星球大战:新希望》而再1975年创立的。

  当时卢卡斯及其团队为拍摄这部电影所做许多革新都彻底改变了整个电影行业,上世纪末好莱坞特效十足的大片几乎均出自工业光魔之手,诸如《终结者2》/《变相怪杰》/《侏罗纪公园》等等。

  我依稀记得自己坐在影院看到帕尔帕庭皇帝再次被米老鼠拉出来鞭尸的时候,内心就像是被喂了两斤粑粑一样难受。

  介于后传三部曲人气实在是太太太差了,许多星战粉(包括我)根本就不想提起星战789,所以我是肯定拒绝介绍这三部电影的。

  迪士尼被原力的黑暗面侵袭了,在星战粉里它已经被更名为达斯·米奇,所以就让我们忘了这不愉快的部分吧。

  不过,也不是说米老鼠就一无是处,老星战粉其实心里都有数,从《星战前传》三部曲的票房上就能看出来,”星战“这个IP已经有些颓势了,再这么下去很可能就真的如绝地武士一样没落了。

  这个时候米老鼠收购卢卡斯影业算是为整个IP注入了流动资金,肯定是星战的新希望。

  也正是出于对这个IP的信任,迪士尼才宣布从新三部曲开始要每年出一部星战正传,一部星战外传。

  不过迪士尼一开始对星战的运营是真心不怎么样,从2012年到如今只拍出来一部《星战外传:侠盗一号》算是叫好又叫座。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乔恩·费儒接手。

  希望迪士尼高层再大胆一些,将星战系列可以全部交给乔恩·费儒去规划,这样才不枉费如此优秀的IP。

  毕竟,带新学徒是每个绝地大师的荣耀。

  当然,如果你是西斯学徒的话,按传统一般都会屠师。

  至于曼达洛粉嘛,正常的曼达洛人都是爱好和平的中立者,死神卫虽然有些偏激,但也是信守诺言的战士,我们绝地武士团非常乐意带领你们走向正途。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