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飞鸿:我没有婚姻,但不是没伴侣,女人的一生不该为爱情而活

  俞飞鸿:我没有婚姻,但不是没伴侣,女人的一生不该为爱情而活

  俞飞鸿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了。她活得自由也自在,时而现身,时而又销声匿迹。最近《风雨送春归》的热播,让大众又想起了这位“惊鸿仙子”。

  她好像还是年轻时的模样,美而不自知。俞飞鸿拥有中国传统女性一切美的特质,贤淑、安静、知性。52岁的俞飞鸿至今依旧没有结婚,并且她对待爱情的态度也是“并非必须”。

  难以想象这样温婉的外表下,究竟藏着怎样一颗洒脱而又独立的内心。

  

  俞飞鸿的事业算得上是顺风顺水。还未走出校园的她就被好莱坞选中出演电影《喜福会》。这部电影所塑造的女性角色是很复杂,讲述的话题也是沉重的“性别问题”。

  俞飞鸿所出演的女人出生在男权社会,她扮演了这个女人从16岁到25岁的悲惨经历。她将伤痛恨丈夫、溺死孩子的复杂剧情演绎得十分到位。而此时的她才年仅20岁。

  这部电影荣获了英国电影学院奖等奖项,也让还在上学的俞飞鸿收到了许多制片和编剧后来的橄榄枝。然而俞飞鸿拒绝了在好莱坞发展的邀请。

  

  她更喜欢国内的创作环境,坚持回国完成了学业。毕业后的俞飞鸿由于各方面表现优异,拥有了在校留任的机会。然而相较于其她教师的侃侃而谈。

  俞飞鸿则更喜欢沉稳地一语中定。只是这份工作需要她与学生沟通。她渐渐感受不到这份工作带给她所需要的感受,于是辞去了这份稳定的教职工作。

  此时的她25岁,她觉得自己的知识和涵养还远远不足,于是只身一人去美国留学。

  

  俞飞鸿不会刻意露出自己的光芒,可这份光芒,却很难遮盖得住,1998年,俞飞鸿留学归来,刚回国她便出演了一部电视剧。

  这部电视剧是当时红极一时的《牵手》,而她扮演剧中女主角的“第三者”。原本导演看中了俞飞鸿乖巧可人的外貌,想要邀请她出演女一号。

  但接过剧本的俞飞鸿这个喜欢剧中的“第三者”这一角色,她更愿意塑造这位性格突出、敢爱敢恨的女孩儿。

  

  显然,俞飞鸿在挑选角色时,从来只是思考对角色的喜好,而不是想通过角色来塑造自己的某种人设,俞飞鸿扮演的王纯让许多观众都为之共情。

  这个角色被俞飞鸿塑造的很饱满,观众们通过俞飞鸿的演绎,与王纯感同身受。她的笑容总是那样的动人,实在让人无法厌恶,即便这个角色并没有那么“正面”。

  这部电视剧让于飞红一炮而红,也让她获得了当年飞天奖的提名。观众对这位美丽又纯情的女孩甚是喜爱,俞飞鸿也一连接下了几部自己欣赏的剧集。

  

  其中就包括《小李飞刀》《三少爷的剑》等脍炙人口的古装剧。俞飞鸿“惊鸿仙子”的称呼也是自出演《小李飞刀》中的杨艳而得名。

  那是的拍摄任务很重,俞飞鸿用两个月的时间就要完成几十部电视剧的拍摄,为了将演艺事业做到最好,她总是对自己很严格,努力去揣摩每一个角色。

  而这一切都需要花费时间,俞飞鸿严谨的态度和专业的精神,与这个商业化的影视创作逐渐背道而驰。

  

  在一步步剧集的拍摄过程中,俞飞鸿逐渐感到疲惫,她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也不是自己想要追求的事业。

  其实在她决定在事业上升期停下脚步,那时的影视剧中基本都有她的身影,可是在之后的某段时间里,俞飞鸿就销声匿迹了一般,同时出现在大众的视野。

  有人说她可能已经退出演艺圈,过着相夫教子的生活。但实际上,此时的俞飞鸿却去追求的另一个演艺梦想。

  

  毋庸置疑,俞飞鸿对艺术是有自己的追求的,她也很有自己的坚持和想法。还在美国留学时的俞飞鸿,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上,翻看到了一部小说——《银杏,银杏》。

  当俞飞鸿选择淡出演艺事业时,这部小说故事却始终让她无法忘怀。就好像是命中注定一般,她对这个故事着了迷,不仅仅是回忆这个故事。

  她还在别人的讲述中不断丰富和饱满故事情节,填充其中的细节,到了后来她逢人便讲起这个故事,最后竟有了将它拍摄成电影的冲动。

  

  这并非只是一时的想法,她买下了这部小说的版权,并且真的开始筹备电影。在开始准备这一切之前,俞飞鸿觉得自己的人生十分煎熬,十多年来拍摄的每部作品。

  都让她草草体验了不同的人生,却并未让她感受到灵魂上的升华,直到这部电影开始准备,俞飞鸿才终于找到了人生的目标。

  然而这部剧的拍摄并不容易,她用了整整四年来打磨剧本,就好像进入了另一个故事的世界,她找的是所思所想就是这部剧本,也因此推掉了大部分片约。

  

  剧本准备好,俞飞鸿又花了整整两年来寻找投资、选景,这部电影获得了很好的口碑,而这一切的口碑都是俞飞鸿历时6年的打磨,8个月的艰苦拍摄所换来的。

  她是这部电影的编剧和导演,剧组的拍摄需要去遥远的云南,一路上的水土不服和交通不便,让整个剧组都饱经折磨。

  而这一部话题并不能算得上是主流的电影,在上映过后所收获的票房远远不及影片的投资。然而俞飞鸿却从不觉得遗憾。

  

  她觉得自己耗费将近十年的时间需要收获的并不是票房,而是精神上的满足。

  她说,付出和最终的收获从来都不一定是成正比的。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美”这个字就始终伴随着俞飞鸿。她出生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的家庭,父母给了她很好的生活条件,但她却算不上是在宠爱中长大的。

  

  也许是对这个女儿有很高的期许,也许是预见了她美丽的外表可能带给她的幸运与磨难,父亲从小对俞飞鸿就十分严苛,甚至有些过于控制。

  当然,俞飞鸿从小也是十分乖巧,她自己是这样表现的,周围的人也时常对她是如此评价。周围的邻居们争着抢着把她打扮成漂亮的洋娃娃。

  给这个漂亮的小姑娘织毛衣,所有见到俞飞鸿的人总是夸奖她:“你长得真漂亮。”可父母却从没有对她灌输这样的观念,父亲总是告诉她,要关注自己的内在。

  

  父母的教育给幼小的俞飞鸿心里埋下了种子,她在成年之后也更加关注内心,不断丰腴自己的精神,她没有在演艺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

  选择借此机会赚得盆满钵满,而是用知识来不断填满自己,她总是询问自己内心深处的答案,遵从内心,做出事业上的选择。

  她懂得欣赏生活之中细微之处的美,但却是在接近成年时,才较为清晰地了解到自己的美。俞飞鸿的成绩一直很好,去了当地最好的中学读书。

  

  上高中的她逐渐发现,班里的男生对自己的态度和对别的女生的态度十分不同,她总是能收到很多礼物,并且这个“特殊关照”一直延续到她上大学。

  1989年,俞飞鸿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艺术高校里全都姿色出众、多才多艺的女孩们,而进入大学的俞飞鸿,依旧做了校花。

  那时“套路”颇深的学长们,为了吸引这位学妹的注意,在宿舍里养起了小狗,一栋楼里的男生轮流遛狗,只为俞飞鸿摸小狗的时候,与她搭讪几句。

  

  男生们的居心,明眼人都能看清楚,但俞飞鸿却不认为这些男生对她的感情算得上是“喜欢”。也许是心智过于成熟,她明白这种转瞬即逝的情感是什么。

  她将一切都控制地十分恰当,从来也没有将自己的美当作是一种特权。尤其是在表演行业,拥有美的姿色总归是一种优势。俞飞鸿是最漂亮的,却也是班里最努力的。

  她的生活十分自律,晨起练功,快熄灯了回到宿舍按时睡觉。就这么四年下来,她的专业成绩始终是心里第一,连续拿了多少奖学金。

  

  她是聪明又自律的女孩,始终将自己的生活打理得井然有序无论表演还是文化知识都从未落下。俞飞鸿始终记得父亲从小对自己的教导:要关注自己的内在,让内在饱满起来。

  俞飞红对爱情也有自己的见解,就像她坚持导演的那部《来世有爱》一样,打动她的不是爱情本身,而是那场美丽的错过。

  

  俞飞鸿的口风总是很紧。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那个关于爱情的话题总是呼之欲出,却又被她刻意打断。她仿佛给自己建立起一个屏障,想要把单纯的一面留给人们。

  而痛苦的事情她就自己消化,俞飞鸿感叹年轻时的恋爱里,自己总是那样的敏感和情绪化,她说自己一生最想嫁的人。

  就是19岁遇见的那个人,那时只要对方答应娶她,她就一定会退学,无论自己严格的父母会多么反对。

  

  虽然俞飞鸿并未讲述恋爱中哪些细节的故事,可是还是能从大致时间里知晓一二,俞飞鸿在父母的教导下,思想从实比同龄人要成熟。

  选择恋人也是一样,她更喜欢成熟稳重的男人。与学校里那群咋咋呼呼、想方设法讨她欢心的男生不同,柳云龙就表现得十分沉着和成熟。

  两人在共同表演小品时相识,因为相同的爱好走在了一起。但那时俞飞鸿去国外拍戏,由于种种原因,两个人的爱情短暂结束。

  

  恋爱的故事从不同人的角度总能看出不同的结果。就如同俞飞鸿所沉迷的那部小说一样,她在这段恋爱中体验到的是深爱和遗憾。

  但在恋情结束的三年以后,对方则对俞飞鸿说,“那时候的恋爱是小狗的”,意为一切冲动和打算都是胡思乱想,而俞飞鸿则是莞尔一笑,一切早就是过眼云烟了。

  如今的她早已不觉得爱情是必需品,她觉得爱情只是为自己的生活增添色彩,就像配饭的那杯美酒,有了酒,这顿饭甚是欢喜,但没有酒,饭依旧可以吃得有滋味。

  

  52岁的于飞红用更加理性的角度思考爱情,她认为爱情这是一种化学反应,难以长久存在,而爱情所带来的高峰体验,不会持续太久。

  所以她反对用婚姻来保障爱情,或是只靠爱情来维持婚姻。她有她自己的生活方式,还选择理性地看待爱情,然后自由地保持生活。

  俞飞鸿享受一种心灵的自由,她想要体验不同的生活,所以从杭州去北京求学,又离开了体制内稳妥工作,只身一人去往美国。她去云南的偏远地区探索拍戏所要用的场景,拍戏累了便躲起来去自己生活。

  

  这一路上,她都想遵从自己的选择,对待婚姻的态度也是一样,她并不是反对爱情和婚姻,而是不刻意追求。她尊重每一个人对婚姻和爱情的看法和好态度。

  她享受的是一种心灵的自由。如果说要寻找,她想要的便是一种不依托于男女情感的依赖的感觉。两个相互独立的生命个体,彼此共鸣却又不产生依赖。

  把爱情中的男女双方,像是一种博弈。也许是她对自由的追求太深了,她想要丢掉包袱地生活。俞飞鸿居住在北京的一栋小房子里,她在屋内摆上了钢琴。

  

  刚开始那只是摆设,后来她便想要学习钢琴,便跟着手机教学学会弹奏。她从来不发送朋友圈,也不需要通过社交平台关注她人的生活。

  她就这样淡泊地对待生活,俞飞鸿说,年轻时《爱有往来》让她触动很深。她喜欢那部影片带给她的不确定性,耗费数十年精心打磨。而如今这部电影却难以影响她。

  她不再追求那种不确定性,而是想要平静且愉悦地度过一生。俞飞鸿与窦文涛是好友。早些年间,俞飞鸿做客《锵锵三人行》时,窦文涛就曾围绕婚姻和年龄的话题和她展开讨论。

  

  俞飞鸿说,年龄是每个人不需要争取便可以获得的东西,自己已经不再考虑年龄的困扰,面对这个不断增长的数字,她也只剩下安稳的感受。

  窦文涛打趣着问她:老一个人待着,会不会精神不正常?俞飞鸿笑笑说,男性也有许多单身的,他们精神世界很丰富,而女性单身就会不正常吗?

  当然这句话意有所指,她与窦文涛两个人年龄相仿,并且都未踏入婚姻,俞飞鸿认为爱情与婚姻,只是锦上添花。

  

  人的一生不是只需要爱情来填充,人还有宝贵的亲情与友谊。

  50岁的俞飞鸿,活成了最独立的样子。她是一个自由且灵动的个体,是一个清醒独立的女性样本。人生遭遇既为偶然,当以顺适自然的态度去对待它,保持坚韧而自由的灵魂。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