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漫长的季节》看国产剧的“高级”叙事,打了多少热剧的脸

  《漫长的季节》自播出以来评分不断上涨,从开分的9.0涨到了目前的9.3,伴随而来的是好评如潮。

  毕竟在“流水线”做剧的国产剧市场,已经很久没有如此精致的一部剧出现了。

  

  没错,就是精致。这部剧在观看过程中有种观众终于被认真对待的感动。

  国产剧中的角色不再是一个个推动情节的工具人,而是一个个宛如活在你我身边的鲜活角色。

  叙事方式也不是恨不得一口一口喂给观众,而是给了观众足够思考和留白的空间。

  

  尤其导演的运用情节映射现实的能力,和镜头语言叙事的能力,更是近年少有的“高级”。

  剧中的故事背景是当年东北的下岗潮,以桦钢这个钢厂来以小见大,描写当年东北重工业基地转型的阵痛。

  而剧中并没有直接告诉观众下岗的故事背景,而是从各种细节透露出了这种趋势。

  

  只在开头几集明说了厂子效益不行,濒临倒闭,后几集就全部着墨在案件上了。

  仿佛是忘了下岗这件大事一样,实际并不是这样。剧中的“碎尸”何尝不是暗示着桦钢的解体。

  同样是和下岗潮,厂院,东北元素有关的影视,上一次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白日焰火》。

  

  在《白日焰火》里夜总会老总和廖凡前同事的尸体也是利用了火车和货车完成了“抛尸”的动作。

  廖凡威逼利诱桂纶镁交代王学兵时是这么说的“我战友的尸体被运往全国各地”。

  

  殷红的尸体被分解,然后抛在桦钢的排污管道流向整个桦林的下水管道。

  马队让范伟成为他在桦钢的“一只眼”时,范伟也着重强调了桦林的城市建设是以桦钢为基础展开的。

  至此,关于“分尸”和“解体”的符号对位关系已经非常明确了。

  

  辛爽觉得这还不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符号表意。

  卢总的尸体被丢进高温锻钢炉,被冶炼成工业建设的第一原材料,也就是第一生产资料,融进钢筋混凝中,成为时代发展的材料。

  

  这里面还夹杂了一层性别叙事,男性的尸体是被丢进高温炉中炼钢,“钢铁”这种物象在日常的表达中又总是和“男性气质”捆绑在一起。

  

  而女性的尸体则是被丢进排污管道随着工业废料和水像血液一样流向整个桦林,而“水”“流淌”这样的词汇也经常被用在女性身上。

  “碎石”的发生暗示着主角命运的巨大转折,同时也是钢厂命运的巨大转折。

  

  同时也不得不感叹辛爽的作者表达技巧之高级。

  不仅仅是意象的运用非常高级,这部剧经常让观众“又哭又笑”。

  除了演员精妙的表演以外,就是导演的叙事手法。

  

  通常国产剧生怕观众看不懂一样,情节都恨不得像流水账一样平铺直叙。

  而《漫长的季节》的三条时间线来回穿插,却并没有让观众感到混乱。

  反而导演借助这种叙事手法的优势将故事和人物命运讲述的百转千折。

  

  剧中老年三人组追查车牌追到了当年的保卫科长邢三儿的身上,当龚彪扒了他的长外套,掏出了他的尿袋的时候。

  他放声大哭,仿佛他的自尊被暴露在阳光之下,无所遁形,他只能无助大哭。

  

  我想看这段的时候,没有人不会对躺在地上痛哭的邢三儿感到心酸。

  可是转场瞬间回到二十年前,邢三儿为了报复王响污蔑王阳,拿着孩子当把柄逼王响就范那个劲儿真是恶心到我了。

  

  看那段想邢三儿真活该挂尿袋,侮辱别人的自尊老了自己没自尊都是报应,被龚彪扒掉外套说两句都是活该。

  但是时间又回到20年后,邢三还是穿着他那件破旧的长外套,拿着土鸡蛋想找王响和好。

  主动告诉他线索又不肯收他的钱,原来他做车牌只是为了攒透析钱。

  

  邢三儿之前坏的那个劲儿让人觉得气得牙痒痒,但现在却有了不同的态度。他拿着草鸡蛋来为案件提供线索,看似是想真心帮忙,但还是嘴硬。

  不过,当谈到尿袋的事情时,他却坦然了,这让观众感受到角色内心的脆弱和真实。这种多面性让角色更加立体,更加接近现实。

  

  二人相视而笑,满脸苍老,全是苦笑,却有一种“却道天凉好个秋”的世事沧桑。

  观众一瞬间仿佛也跟王响一样释怀了一般。

  明明只是戏外人,明明两个时间的切换也只有几秒,但是好像真的跟他们一起度过了那漫长的十几年。

  

  这世间唯有一句真理就是“都会过去的……”意气风发也好,恩怨仇恨也好,终有一天会随着时间都过去的。

  导演太会讲故事来了,充满了对影视角色的情感描述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影视作品通过对角色的刻画,往往能够引发观众深深的共鸣,而观众在深受邢三儿这个角色的感动和触动。

  

  而这种多面性也是人性的真实写照。人并不是单一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光明面和阴暗面。

  邢三儿这个角色的变化,也让观众深刻地认识到,每个人都有机会改变和成长,每个人都应该被理解和宽容对待。

  观众可以感受到导演对这个角色的深深感动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这种情感共鸣是电视剧作品的价值所在,也是电视剧作品成功的关键。

  通过对角色的塑造和情感描写,电视剧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使观众在看完作品后有所收获,对人生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这或许就是《漫长的季节》能凭借短短12集的剧情就在一众热剧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不仅仅是悬疑剧情节抓人,引得观众想去看,更多的是观众能感受到导演对剧中人物的真心。

  每个人物都倾注了导演的真诚,他是在真诚塑造人物,而不仅仅把他们当成推动剧情的角色而已。

  

  观众已经很久没有体验到这种情感留白的尊重了,毕竟在各种“流水线”热剧中,观众被当做“傻子”很久了。

  希望《漫长的季节》可以更加漫长一些,让市面上多更多可以跟观众产生互动和共鸣的好剧。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