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问4完结,李小龙已死,谁能再担“传武”重任?
《叶问4-完结篇》已破10亿,这作为一部传统武术片可谓成绩喜人。完结二字代表继霍元甲、陈真、黄飞鸿之后的第四位传统武术影视形象即将远去,以后外人再拍“叶问”就属拾人牙慧之举了。
这一次叶问打出国门,直面美国精英部队-海军陆战队,最终用伤痕累累换来对手对“中国武术”的认可。尽管叶问打的辛苦,对战漂亮,小编却不由得有一丝悲哀,那是对中国传统武术传承无继的悲哀。
在本片中,小编终于看到了中国传统武术的部分精髓:抽指划眼、击裆、戳喉、插眼,这些已经被套路武术或表演武术去除,甚至竞技武术比赛也不能使用的技术,最终被年老体弱的叶问用来打败了年富力强的美国军人,这也解答了一直以来很多人对传统武术杀伤力不强的刻板印象。
然而,看完终结篇的小编,还是有那么一丝失望。尤其是看完太极拳与咏春的对战后,小编多么希望在本片中太极拳能代替咏春出一次风头,打胜一次,因为我想看到导演传达这样一个信息:能打的不仅仅是咏春。
这场太极对咏春,导演如果能够把太极拍的再出彩一点,我想观众们的认同感会更强。一枝花开不是春,一个空手道黑带就轻易KO掉各种拳法,甚至包括太极拳、蔡李佛拳这种大拳种,如何能够体现出传统武术的厉害,难道只是为了衬托叶问和咏春。
大陆八九十年代曾兴起太极热,小编也曾收藏过李小龙的《截拳道》一书,香港导演近10年来狂拍叶问带火了咏春拳。然而曾经遍布公园的太极拳被广场舞替代,平静被喧闹代替,香港地区咏春题材的泛滥也成为武侠电影的最终章。中国人越来越不认同“传统武术”,甚至将之戏称为“中国舞术”。
为什么会这样?相对于跆拳道、空手道的兴起,传统武术为什么会如此落寞,甚至倍受鄙视?小编分析,最少有三个原因。
第一,国人普遍认为传统武术是“花架子”,而究其原因是现代社会对传统武术的诸多限制。其实传统武术的本意是杀敌防身,这一点甄子丹和王宝强主演的电影《一个人的武林》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武术是杀人技”。武术被创造出来就是为了杀野兽,杀劫匪,杀国贼,杀敌人,而现代社会却说“学武是为了健身养性”,这也太高看了镖师、村卫、将士等职业。
正是为了杀敌为先,所以各种传统拳法中都有掰手指、踢档、插眼、击喉、打肋、贯耳、击太阳穴、分筋错骨等小技巧,虽然上不了台面,但是杀敌效果明显。在《叶问4》中叶问就通过捏鼻子,扯耳朵直接把美国学生打跑,简单有效。然而,现代竞技比赛一是护具多,二是禁止动作多,尤其禁止击打五官、下体,让传统武术的小技巧没了用武之地,从而被教练和队员淘汰,最终武术比赛变成了抗击打能力和力量速度比赛,完全体现不了传统武术的精髓。
第二,传统武术学习周期长,见效慢,受伤几率大。站桩、马步、推手、走梅花等基础动作哪个都得练个三年五载,现代社会谁有耐心做这些。像跆拳道那样,一个月拉筋,三个月踢腿,半年就碎板出师,还能获得个黄腰带、绿腰带啥的,孩子穿着道袍露着腰带多有面子。
第三,传统武术的种类太多了,没有标准动作,不利于统一教学。同时各门派拳种之间互不服气,门缝看人,矛盾重重,更不利于统筹学习,民国时期政府总结的“国术”很难再现。
基于以上三个原因,传统武术推广困难,不为人们接受也就可以理解了。
但是,功夫毕竟是中国人的第二标签(第一标签是瓷器),这是叶问的徒弟李小龙用“截拳道”和《唐山大兄》为中国人的国际形象添上的浓重一笔。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发展速度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如何让我们的传统武术(功夫)焕发新光彩,让国人重新认可中国武术,这不仅仅是影视界和教育界应该思考的。
我们期待一个能够承担“传武”重任的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