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篮高手》因为遗憾才完美

  拖了这么久,五一档一大堆国产电影上映,我还是选择了看《灌篮高手》。

  而且这观感太棒了,非常燃,二刷三刷已经提上日程。

  因为老片子了,感兴趣的观众应该早就看过了,所以我也就做过多评价,就把网上主流的几种观点提炼出来,然后说说我自己的感受。

  

  一、三渲二的风格怎么样?

  除了刚开始有点出戏,后半段几乎感受不到任何别扭。

  井上雄彦的意图也很明显,三十年前的动画风格当年看是可以的,放在现在就过于古老了。

  观众当时喜欢,不代表现在还能接受。

  三渲二固然需要适应,却也是这部电影的最佳解决方案了。

  特别是《灌篮高手》中还有许多快速推进的比赛场景,这样的风格能够最好的展现球场全貌。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TV版超多的局部大特写,在电影版中变成中远景,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背景里球员的跑位和动作,体验比起TV版是巨大的提升。

  二、TV版音乐一首没有遗憾吗?

  不用原版音乐绝对是遗憾。

  我是不相信搞不到原曲的版权的,电影版没有出现TV版音乐大概率是主动选择的结果。

  尽管你永远可以相信日本动漫的配乐,摇滚风的新曲也跟电影画面高度契合,但少了那几首歌还是变了味道。

  其实电影版《灌篮高手》在好几个层面都是这样的既熟悉又陌生。

  井上雄彦是个有想法有坚持的创作者,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沉淀,自然有了新的表达欲望。

  所以我们看到电影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长出了很多新的元素。

  单纯的怀旧没诚意,全部推到粉丝又不会接受,所以我们看到这个版本,是有点拧巴的。

  作者当然可以有自己的坚持,但守护粉丝们的青春难道不是作者的义务吗?

  况且加入TV版音乐与作者表达又不是天然的冲突,全然砍掉还是遗憾的。

  

  三、宫城做主角是败笔吗?

  不是败笔。

  以宫城的视角带出整部电影初看令人费解,稍微想一下就觉得很合理了。

  湘北五人团队里,宫城的形象最单薄。

  TV版中偶尔透露出的一些特质,比如问题少年,比如与樱木的失恋联盟,都串联不起这个人物的成长线。

  相比较来说,樱木、赤木、三井、流川的人物都更加完整。

  作为三十年后的电影版,看这架势也是最后一部影视作品,拍成《宫城传》似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了。

  这个视角选择本身没有问题,但拍得其实没那么好,遗憾真的是非常多。

  

  四、电影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为了拍宫城而拍宫城,让电影损失了很多表现力。

  选择视角应该是为剧情服务的,而电影在这方面明显的没有做好。

  电影的最大高潮就是与山王工业的比赛。

  从比赛表现来看,还是樱木最抢眼。

  无奈因为他在片中成了背景板,很多高光时刻都因为铺垫不足,气氛没能顶上去。

  而宫城在这场比赛中的作用有限,几次逆转都与他无关,这就导致闪回部分非常尴尬。

  他跟樱木的情况刚好相反,是前期做足了铺垫,结果回到现实的比赛里却没有落脚点。

  导演应该是想参照《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或者《迷失》那样,用回忆去对应每次的局势反转。

  那么回忆就应该与比赛有更紧密的联系。

  但我们从《灌篮高手》里看不到这种联系,所以宫城的回忆不但没有对比赛做出补充,反而因为生硬的切换,把比赛的节奏都打乱了。

  我们假设电影换一个思路来叙事,比如三井体力极限、赤木篮下被压制、樱木受伤倒地、流川屡投不进、宫城被包夹防守……每当有人突破极限时,就切这个人物的回忆,并且与现实困境产生作用,这样的剧作逻辑不是更清晰,情绪更饱满吗?

  而且到了后期,《灌篮高手》明显是群像戏,只讲樱木显然不对,但只讲宫城也同样是不合适的。

  

  五、整体来说,如何评价电影版《灌篮高手》?

  在我这里是100分,但它有机会做得更好。

  山王工业这一战拍得非常好看,宫城的回忆单独拿出来也不算差,但两条线结合的不算太好。

  《灌篮高手》本来可以更好。

  所以这个满分,比赛部分我能给120分,回忆部分却只有80分。

  迟来的结局补完了很多人的青春。

  电影有遗憾,但青春也有遗憾。

  正因为如此,《灌篮高手》才是完美的。

  最后,来说一下苏莫自己的事儿。

  近来几周没有看电影也没有更新,因为在忙着搬家。

  我已经从大连搬到苏州生活了,上周末开车21个小时,把行李和猫一起搬了过来。

  路上经过淄博,还在上午10点吃了顿淄博烧烤。

  经过很多天的拆快递和整理,差不多全都安顿好了。

  《灌篮高手》是我在苏州看的第一部电影,希望未来的新生活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