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城市喜剧电影文化基因的三种嬗变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城市喜剧电影倍受我国观众的追捧。

  此类电影因叙事空间,主要在城市或者以城市人为主要角色而得名。

  从王朔的四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到“冯氏喜剧”风格和价值观的呈现,城市喜剧电影文化基因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焦虑现状做出反应。

  由于互联网多媒体、私媒体传播的文化基因的包容度高,现今中国电影放映“院线制”的大肆推行和互联网文化基因的影响下,中国城市喜剧电影开始走上新的发展时期。

  互联网媒介文化基因推动了类型电影的实践发展,也为城市喜剧电影的类型化进程提供丰富的经验,这使得城市电影文化基因能够打破传统的基因模式,从互联网文化中融合中产生新的丰富的文化基因特色,开始了融合探索道路。

  2012年,中国的“互联网+”时代正式拉开序幕,电影行业也早早呈现出贴近互联网文化基因的创作趋势。

  

  《小时代》《整容日记》《临时同居》《微爱之渐入佳境》《分手大师》《煎饼侠》等众多院线喜剧电影,在主题文化基因、视听语言文化基因和故事文化基因等方面,都明显感受出显著的互联网基因特色。

  笔者总结出,当下城市喜剧文化基因及创意的的三种嬗变方式:通过视听语言建构想象性的大众文化范式、主题创意从情感向情怀变迁以及叙事视角变化后女性意识的强化。

  01大众文化范式的想象性建构

  自2012年开始,在我国社会阶层的结构发生变化,电影消费群体“下沉”现象也呈现明显趋势,我国电影行业的制作及营销方向随即改变——80、90后、小镇青年和“网生代”构成了观影主要消费群体。

  同时,电影主题文化基因、视听语言文化基因的呈现方式,也逐渐显露出趋向新型观影群体审美习惯和消费方式的痕迹。

  

  “城市喜剧”的题材落在了表现中产阶层生存状态和心理诉求类型上,中产阶层的崛起和他们的生活圈层,深刻影响了互联网时代“城市喜剧”电影的文化基因范式的建构。

  这些“范式”概括了大众对社会现状、身份认知、自我焦虑和愿景,并通过建构想象性的视听语言文化基因用以呈现。

  例如,城市喜剧电影《小时代》系列以上海作为城市背景,通过影片中大量特写镜头展现这座城市的繁华与闪耀。

  不仅如此,在绚丽背后,影片中几位中产阶层人物形象也被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刻画出来。

  郭敬明导演在视听构思中结合互联网中介媒介基因以及“互联网+”时代环境文化基因,适应了“互联网+”环境中的时尚文化,时髦的服化造型、绚丽的灯光、考究的场景设计营造了强烈的中产阶级意识,完成文化的想象性建构,有利于传播消费文化理念,从而完成文化基因在受众思维中的顺利复制,也有利于营造审美体验。

  

  据不完全统计,光是《小时代》(第一部)中的服装套数便高达3000多套,片中主角能够做到每个场景换不同造型。

  作为环境道具的衣服、箱包、装饰物等,件件都是奢侈品,《小时代3:刺金时代》中更是涵盖80多种时尚品牌。

  在女王顾里(郭采洁饰)的生活场景中,咖啡、红酒、香槟是必备物,它是中产阶级生活标志性的象征。

  而林萧(杨幂饰)的上司宫洺(凤小岳饰)则通过“要用不同杯子喝不同的饮品”给大众建构中产阶级生活的想象空间。

  琳琅满目的生活用品贴上中产阶级标签,在平行蒙太奇的剪辑方式中依次呈现,打造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营造了华丽高贵的视觉体验。

  

  实际上,《小时代》系列的诞生给城市喜剧文化基因迎来了变化的节点:它不仅是80、90后、“小镇青年”和网生代成为票房主力的起点,更是越过“冯氏喜剧”在一、二线城市打下的江山,在三、四线城市立足脚跟。

  传统的城市喜剧文化难以调和新型消费群体胃口,而《小时代》通过视觉文化基因的创意化嬗变打破了这种僵局,满足了他们的诉求,并渗透于之后的城市喜剧电影中。

  02从情感向情怀的叙事创意变迁

  在过去,国产城市喜剧电影在叙事上,倾向于通过煽情、感人的故事基因打造故事内涵,以爱情、亲情、友情为题材的传统情感向的城市喜剧电影频繁出现在以冯小刚导演为首的城市喜剧中,例如电影《不见不散》中刘元(葛优饰)与李清(徐帆饰)的爱情故事、《手机》中严守一(葛优饰)与沈雪(徐凡饰)的婚姻纠葛等,利用痴情、暧昧等传统城市喜剧故事文化基因构建叙事。

  如今,互联网时代文化基因与流行文化基因作用下诞生了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青年化的观影方式。

  

  一方面,国产城市喜剧跳脱出传统城市喜剧煽情的故事基因,通过打造各式各样的情怀符号建构青年受众的怀旧景观。

  另一方面,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容易导致大众在心理状态上产生压抑情绪,以至于开始对现实状态进行逃避,从而通过电影消解现实的苦闷,变得不断认同电影怀旧的叙事表达,城市喜剧电影中主题文化基因的情怀创作因此显现。

  “青春”和“梦想”是城市喜剧中的长青母题,也是暗藏在许多人心中关于往事回忆的症结,电影创作者通过青春与梦想的主题文化基因在近年来创作出许多触发大众共鸣的城市喜剧作品。

  陈可辛导演的《中国合伙人》以梦想打造情怀,影片中的三个主角成冬青(黄晓明饰)、孟晓骏(邓超饰)、王阳(佟大为饰)在大时代背景中努力拼搏,各怀梦想:成冬青致力于留在大城市里生活,他不想回到农村老家,走投无路时创建了“新梦想”集团,也是在不断坚持中,他的新梦想慢慢壮大;孟晓骏是个坚定的“美国梦”追逐者,他从一开始便想要去美国闯荡,但现实的美国梦并不美好,才华横溢的他甚至要做餐厅服务员为生,他毅然回国与孟晓骏共同创业,最终“新梦想”成功在美国上市。

  

  《中国合伙人》对梦想情怀的呈现戳中了很多“青年梦想家”的要害,以正能量的方式告诫迷惘的青年人通过努力寻找自身价值。

  在对梦想的共鸣体验中,主题文化基因延续了过去以“情”动人的主体思路,在网络青年化文化基因的结合后,情怀叙事创意逐渐被大众认同,开始取代情感叙事,由此裂变产生“互联网+”时代特有的情怀叙事主题文化基因。

  同样,《夏洛特烦恼》通过梦境,让主人公夏洛(沈腾饰)回到中学时代,改造成自己想要的生活,经历了与心仪女生的青涩暧昧与自我梦想的实现后,回到现实中惊喜地发觉当下生活的可贵。

  故事从珍惜“活在当下、珍惜当下”入手,触发观众的代入感,希望和主人公夏洛一样回到过去完成那些未完成的心愿,最后毫无遗憾地继续在现实中生活。

  

  中学生活对大部分受众来说已成过去式,通过电影的叙事达到回望过去的目的,这样的题材受到大众的追捧。

  03视角转变强化女性意识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文化进步带来的开放性、包容性,传统女性片面、单一的文化形象在现代文化中逐渐被摈弃,女性追求个性、开放、独立的姿态通过互联网文化基因的独特表现方式和传播方式展现出来,越来越多的喜剧电影将故事的叙事视角进行性别上的转变,女性意识开始崛起,在原来男性垄断的角色地位上开始崭露头角,彰显后现代女性的新风采,尤其是城市喜剧电影中“大女主”、“女强人”的形象越来越多地被塑造出来。

  例如,周星驰导演的《美人鱼》中的李若兰(张雨绮饰),在电影开场便驾驶豪车入画,穿着性感且职业,整体造型也无处不散发着女性魅力。

  

  影片中她强势霸道,常常出入商业巨鳄们的聚会活动,讨论各类价值上亿的商业项目。

  在与刘轩(邓超饰)的感情戏中,她勇敢地主动出击,与传统女性在情感中的被动形象背道而驰,在这类电影中女性将自身的价值的体现与需求的满足摆在更重要的地位,同时为了做到最好的自己不断内在转化自我形象。

  为了赶跑刘轩身边的女生,向泳池抛下百万手表,霸气地说出一句“这表谁捡到就是谁的”;对待刘轩时也毫不妥协地表示“我有钱有美貌有身材,追我的人从这里排到了法国”,字里行间充满了自信姿态。

  这类女性在事业和爱情上乐于霸占人际中的主导地位,性格开朗豪放。

  从女性视角出发的叙事,一方面使人物形象更加丰富多样化,女性角色文化基因在“互联网+”时代发生裂变,独立、自信、勇敢、开放取代了传统女性卑微、依附、渺小的形象,成为新的角色文化基因形式,受众能在其中感受不一样的角色认知。

  

  同时在另一方面彰显了现代文明意识在网络多样化的文化环境下的转变,男女平等的观念被更多提及并运用在电影角色文化基因中,视角转变下的男女角色构成演变出更多的角色文化基因创意形态,从沉默到觉醒到勇敢站出来发声,“互联网+”时代的电影赋予女性更多的身份认知和人生可能,由此使角色文化基因向女性视角发生变异。

  实际上,“互联网+”时代城市喜剧在中国实现转型及发展,反映出历史改革导致的社会结构变化中大众对于价值观、自我认知及情感诉求的追寻及心理表征。

  受众类型变迁推动着城市喜剧文化基因的更新换代,实际上是文化消费对受众心理的监视与反映。

  它不仅释放了现代生活与之俱来的焦虑感与压力感,同时通过文化共鸣,引起了大众的身份认同与想象性建构,使情感得以慰藉。

  城市喜剧通过游戏与奇观性、情感与励志等元素逐步稳固自身文化基因,让这一娱乐化的电影美学特征下的“城市喜剧”被更多青年群体所认可。

  

  传统城市喜剧文化基因以“文化表演”的形式缩小了各阶层的距离,达到相对平衡状态,而现如今的城市喜剧不单单需要“观照”大众情感与心理,其叙事策略文化基因还涵盖着对于近年来中国民众生活幸福感提升的个人夙愿的表达与实现。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