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长”张涵予,才是真正的内心强大

  01

  国庆期间电影三部主题电影强势上映,国庆假期也已经结束了快一个星期了,《中国机长》后来以口碑居上,票房逆袭目前票房已经22亿多。

  因为电影故事改编自“5.14川航航班备降成都事件”,电影票房的成功,使传奇机长刘传建一下子成了人人知晓的英雄。

  面对一系列突发的极端情况,机长刘传健沉着应对,进行了一系列史诗级的操作。

  最后,凭借过硬的飞行技能和强大的心理素质,刘传健将机上119名乘客和全部机组人员,安全带回成都。

  我在看电影之前就非常期待,在看的时候,全程更加是百感交集。

  电影里那个话不多、铁汉柔情、刚毅冷静的机长,带给我非常熟悉的感染力,穿透我的感官,直击我的心灵。

  我们知道,在这样极端的情况下,飞机能够安全着陆,除了过硬的飞行技能,更重要的是:强大的心理素质。

  那么,今天,我们就看看,是什么,让“中国机长”刘传健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并创造了这次奇迹。

  我们经常能看到很多高智商的大牛,他们往往都显得很“高冷”,性格特别“不讨喜”。

  就好像,在影片一开始,张涵予塑造的机长的人设一样:冷冰冰的,黑着脸。

  明明不是一个“坏人”,明明有很有爱心的一面:临出门前,还给捡回来的流浪狗滴眼药水。

  可是,面对其他人的时候,就显得“情商为零”。

  创造此次飞行奇迹的另一个原因是:熟悉场景带给人的掌控感。

  影片中,张涵予扮演的机长曾说,这趟航线,他飞过100多次。

  虽然,每一次飞行,包括天气在内的各种因素都会迥乎不同,但是,一个飞行过100多次的航线,会带给机长非常熟悉的感觉。

  熟悉,就能够带来相对稳定的掌控感;而掌控感,带来内心的稳定。

  所以,当飞机故障后,当时距离成都160公里,机长当机立断:必须马上返回成都;

  当面对极端雷暴云团,他知道,穿过云团,就能抵达成都,而面对氧气可能很快就支撑不下去的情况下,穿越云团,是唯一的生机,所以,他决定冒险。

  在影片中,同样也是基于对航线的了解,起飞前,在机长拿到天气监测地图的第一时间,他几乎就预判到,此次飞行,最大的考验可能在哪里。

  还是那句话,这里当然有过硬的技能,没有过硬的技能,一切都是空谈。

  只是,除此之外,一个熟悉的航线带来的稳定的掌控感,也很容易给我们一个稳定的心理基础。

  电影中,在飞机平安着陆后,张涵予饰演的机长并没有下飞机。

  等所有人疏散并且确认无虞之后,他一个人来到客舱里,看着空空如也的客舱,脱落的氧气面罩,散落异地的行李……

  他让自己在这样的场景里,待了一会儿。

  这是他刚刚战斗过的地方。

  在这个时间里,也许,无数的念头,无数的情绪,涌过心头,并在此时此刻,静静释放。

  这就是哀悼。

  哀悼,是一个让情绪从头脑、情感和身体,三个层面流动的过程。

  只有经过哀悼,我们对一件事情,才能从心里画上一个句号。

  不经过哀悼的情绪,很可能会固着在那里,并成为一个情结。

  哀悼,可以帮助我们极大程度上缓解和疗愈。

  刚刚创造了奇迹的机长,一定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而内心强大的人,其实是最能够让自己的情绪顺畅流动的人。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曾经说,很多看起来很有成就的人,也就是我们认为“智商高”的人,之所以会看上去“情商低”,。其实,并不是情商真的低,而是,虽然看明白了人和人之间的互动,但是,他们往往并不愿意为了迎合别人而改变自己。

  常常只有这些不去迎合别人,专注于做自己的人,他们的能量才能最大程度地聚焦于“事情”本身上,而不会在“察言观色”、“迎合他人”这些地方耗费太多的能量。

  这样也就造就了一个人的高成就。

  当然,这类高成就的人往往集中在顶尖领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