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鹿晗拥有6000万粉丝,也没有把上海堡垒的票房刷上来?
这两天,社交媒体上有不少网友“宽慰”滕华涛。
他是《上海堡垒》的导演,也是豪言“打响中国科幻第二枪”的人。而这一次,网友要感谢他“为流量鲜肉关上了中国电影的大门”。
上映4天,《上海堡垒》豆瓣3.3分,猫眼5.9分,淘票票6.0分,知乎推荐度20%,周六票房暴跌73%,总票房预计1.2亿。考虑到这部电影高达3.8亿的投资+宣发支出,投资方定会“血亏”一大笔。
影迷们则一边吐槽,一边为之振奋——从今以后,再也没有投资方敢轻易使用流量圈钱了。
大约三、四年前,流量明星还是电影票房的“保障”。
2016年,鹿晗主演的《盗墓笔记》在暑期档票房高达10亿,拿下2016暑期档冠军;
次年,吴亦凡被周星驰选中主演《西游伏妖篇》,在春节档拿下了16亿的票房。
在此之前,被称为“中国玛丽苏电影鼻祖”的小时代四部曲,累计收下了20亿票房;
此后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也在“钢铁战狼”手里,抢下了5.31亿票房。
以上电影,豆瓣指数都不过6,可不管口碑如何扑街,票房却依旧坚挺。
彼时的流量明星犹如旱涝保收的肥料,每一块电影飞地都想都浇上一点。
上海堡垒的投资方估计也是这么想的。
2017年9月,鹿晗刚刚杀青《甜蜜暴击》,还没有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女朋友,粉丝们还在排着队给他送去“420”生日应援祝福,他还是妥妥的顶级流量。
当时的制片方和投资人,或许已经在脑海中勾勒出又一个暑期票房冠军的盛景。
更幸运的,《上海堡垒》在今年上映前已有《流浪地球》铺路。顶着“第二国产科幻”之名的电影,无论套用那个回归模型分析,都应该是成功的。
但是,现实里《上海堡垒》怎么就“失败”了呢?一方面我认为,这是因为“流量电影”已经糊弄不了观众了。
自《战狼2》之后,市场急速扩张,观众口碑时代开始崛起。2018春节档冠军《红海行动》,暑期档冠军《我不是药神》,2019年春节档冠军《流浪地球》,暑期档冠军《哪吒》,这些都是国产电影各个领域的佼佼者。
而《上海堡垒》在上映之前,观众们早已预料到这是一部烂片。
有评论把《哪吒》亲切地称为“小战狼”,期待它用超神的口碑将《上海堡垒》碾压成渣!
有人说,这要怪电影仓促而马虎的制作周期。
在前期宣传中,片方称《上海堡垒》筹备花费了6年,剧本打磨就有3年,可实际上,鹿晗参与这部作品的拍摄,也就三个月。
在这三个月里,鹿晗的拍摄状态难言职业。网友爆料他经常通宵打游戏,他也在采访中说自己会在拍摄空档看球赛。
还有就是我认为的“粉丝守恒定律”理论:追星的粉丝数量是恒定的,粉丝数量并不会指数激增,只会在不同明星之间转移。
具体到鹿晗身上,那就是他的粉丝已经向“肖战”“王一博”“蔡徐坤”等新生代流量明星转移了。
可即便是这么“惨烈的转移”,鹿晗在微博上还有6000多万粉丝。参考无所不在的“二八定律”,理论上至少有1200万粉丝愿意为鹿晗的电影买单。
按照电影票40/张的价格,仅鹿晗的粉丝就至少贡献4.8亿票房,可现在,却连1/4都不到。
所以,会不会是鹿晗的粉丝出了问题呢?
有数据表明鹿晗粉丝群的主力军是不超过24岁的90后,占比53%,他们喜欢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其中还有25%的80后的粉丝和11%的70后粉丝。
总体来看粉丝总体年龄不高,以青、少年为主。
性别上,男女比例很明显的失衡,女性数量是男性的四倍,占绝对多数。
在数据报告里,90后的粉丝还被定义成“青、少年”,可仅仅5年之后,90后的生态却仿佛加速“老化”。
比起当年关心爱豆的一举一动,这些粉丝如今探讨的大都是育儿指南和养发宝典,经常以带着地铁味的“社畜”自嘲,以大叔和老阿姨自居。
在拖家带口的大叔和老阿姨眼里,为爱豆大举进行无差别花钱行动,已是有心无力。
首先是因为“穷”
依据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GDP数据,2018年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9575元。平均到每个月,收入约为4100元。
手握4100元的白领,每月要面对房租、饮食、交通、通讯,不时的朋友小聚,意外的老友婚礼等各种支出,完全捉襟见肘。
雪上加霜的是,这届90后收入不高,而且经常借债。
融360的调查中显示,贷款人群中,90后占比最高,达到了49.21%;汇丰银行的调查报告中显示,中国90后欠各种贷款机构和信用卡发行机构的人均债务超过17433美元(约等于12万元)。
“月欠族”就这样过着“账单式小康”的生活,还有什么动力去为一部烂片买单呢?
40块钱,我去买排骨吃,它不香吗?
第二是因为社交
越来越多的90后影迷,把电影票当成了一种社交货币,分享到朋友圈的票根成为了个人品味的体现。
买票观影旨在囤积群体一份安全感。以便其他同事在办公室里畅谈的时候,自己不至于被当成“菊外人”。
远了不说,大家就想想自己是为什么去看的《哪吒》,就能体会这种感受。
“沉默的螺旋”机制也在运行:看了好电影的人更倾向于表达和分享,但看了烂电影的人却要极力掩盖自己看过电影的事实。
试想,你可能听说过“三刷《复联》”“三刷《哪吒》”,啥时候听过有人“三刷《上海堡垒》?”
当然,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90后粉丝们“长大了”
用某罗老师的话术就是,完成了认知升级,把思维拓展到了新的维度,看透了粉丝经济的“割韭菜”本质,继而及时止损。
一轮又一轮的韭菜割下来,最后剩下的有能力继续充钱的,顶多也就那么几十万人。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鹿晗有6000万粉丝,但票房却如此“乏力”了。
同时,长大了的90后粉丝越来越焦虑。在可支配收入感人的同时,可支配时间也并不宽裕。
有人会说,像周震南、王一博、肖战不是还有很多“妈妈粉”为他们现场应援、为他们花钱吗?
一方面,这还是一个比列问题,这些舍得花钱的妈妈粉毕竟是少数。比如,李现有1800多万粉丝,那如果他来演《上海堡垒》,能保证票房有1.4亿吗?
另一方面,这些接棒90后的“妈妈粉”,大多数都还没有真正做妈妈,甚至还在继续向妈妈伸手要钱。一旦亲妈断奶,生活来袭,他们对爱豆也就自然“戒断”了。
没有人永远追小鲜肉,但永远有人追小鲜肉,粉丝都会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