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1》:口碑与票房的冰火两重天是如何形成的

  这世间本没有什么神仙,但自太古以来,人来眼见周遭世界,诸般奇异之事,电闪雷鸣,狂风暴…………于是神仙之说,流传于世。

  萧鼎的长篇奇幻小说《诛仙》在台湾一经出版就飙升至港台畅销书冠军榜,以其天马行空的想像、雄健恢宏的叙事迅速成为华语奇幻文学巅峰之作。

  当以《诛仙》改编的电影一经宣布,众人充满激动,毕竟看小说是一种体验,看电影则是另一种体验,至于是体验高还是低,常规的设想一定是期望满满的,毕竟由小说的功底加上程小东导演前期不俗的战绩。当《诛仙》第一次官宣时下面的期待孟美岐的声音更是不绝于帖,粉丝的热情是火热的,这种火热一直在官宣的引导下持续保持着。

  当9月13日官宣《诛仙1》正式上映时,回帖依旧众多,回帖如期待肖战,期待张小凡等等,到那时止,群众的火热依旧,但是随着电影放映时日一长,官宣虽然还会发贴,跟贴的已经变得少起来。而《诛仙1》豆瓣的评分已经从开始的6.9分已经下滑到5.3分,保守估计这个分数应该不是最下线,估计还会往下滑。

  《诛仙1》的票房还是可观的,上映7天累计标记已经是3.24亿,但是有一个数据值得关注的则是上座率已经普遍低于总票房排名之后的电影,若是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最终的票房值得担忧。

  一边是口碑不断的下滑,另一边票房目前还算比较可观,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目前可以下结论说以5千万的成本拍摄的电影,是赢得了票房输了口碑,至于能够走多远还有待观察。

  在国内票房历史上,这种口碑与票房倒挂的现象不是没有,如《捉妖记2》,票房22.3亿,豆瓣评分5分,《澳门风云3》票房11.6亿,豆瓣评分3.9分,《爵迹》,票房3.8亿,豆瓣评分只有3.9分。这些只是反常现象,多数还是票房与口碑的并列齐飞。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诛仙》小说当年追过,确实写得很好,可以这么说,若是真的开了篇估计一般人都会追下去,毕竟网络小说中的小高潮不断,会吸引着人不停止的去追下去,想当年自己追过数本这类网络小说,经常是等着日更,那种心情太急迫了。

  《诛仙》这部小说虽然结尾被人小小诟病一下,不妨碍这部小说的精彩,也获得不小的肯定,2016年11月,《诛仙》入选2016中国泛娱乐指数盛典“中国IP价值榜-网络文学榜top10”;2018年8月,在中国“网络文学+”大会上,入选为“网络文学发展历程中的20部优质IP”之一。

  传统小说有明确的主题和内涵,而网络小说不一定需要,有则更好,网络小说更像是影视题材,要以故事和其中不间断的小高潮和大高潮来取胜,但既然也称之为小说,其中一个重要的特色则是文字形成的语言可以无限想象,每一个读小说的人都可以自行脑补其中精彩华章,虽然想象有区别,一个整体的框架还是有一定共性和共鸣的。

  文字形成小说的这种特色可以说是许多改编电影的纠结之处,一部小说很出名,若是改编一样难免被人说没有创意,若是改变得太多,则又会被诟病乱改,所以对于导演来说,这个度是需要把握的。

  《哈利波特》电影系列基本是还原了小说中的奇幻魔法世界,剧情也和小说差不多,结果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因为这部小说的阅读的人太多,导演不敢随便乱改,即使这样也被说道有些元素没有体现出来,不过已经算是改编得非常优秀了,最终的结果是全球史上最卖座的电影系列,总票房收入达78亿美元。

  《何以笙箫默》电视剧很成功,改编成电影后由于偏离小说原著太多,虽然取得一定的票房,与预计的偏差还是大的,没有成功进入十亿俱乐部,可以说即是小说拖了后腿,也和电视剧偏差了,导致并不如意。

  至于《上海堡垒》更是经典案例,原来就是以科幻背景题材的爱情小说,结果被改编成为爱情的科幻电影,再加上宣传失误,导致这部电影遭受了滑铁卢,最后以提前下线终止命运。

  《诛仙》小说的整体框架是宏大的,主角张小凡的打怪升级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自有一套逻辑体系和自洽的环节在内,才能支撑小说走下去。

  但是电影呢,有小说打底,按理小说已经被认为是20部优质IP之一,那应该值得深挖的,但是《诛仙1》这部电影太赶时间了,把一些关键点省略不计,正邪的斗争更是草草了事,和小说一比起来,还不如看小说自行脑补画面来得爽快,结果带着小说的期望,看的却是破碎的逻辑关系,不失望才对,失望就要找到宣泄口,所以同志们是呐喊着冲走豆瓣,5.3分华丽丽的诞生了。

  都是流量惹的祸

  《诛仙》按照此前的流量电影模式运营,前期大量造势,包括小说的流量及明星的流量,中期则会有粉丝打头阵,不明真相的跟进,等到大家反映过来时,钱已经赚得差不多了。但是流量的损害度也是巨大的,无论是对于电影后续还是明星本身来说都是一种伤害。

  有网评说,《上海堡垒》关闭了中国电影流量的大门,结果《诛仙1》又把这个门打开了。

  《上海堡垒》就是流量惹的祸,最终导演在有次采访时表示用错了鹿晗,有人说导演开始甩锅,向佐虽然没有指明道姓,基本上地球人都明白说的是谁了。

  鹿晗确实自带流量,演技及造型没有突破的情况下,貌似还背起了这个锅,也让后来者看到凭借着流量操作还是不行的,结果是流量操作还是有点用途,关键是看如何操作了。

  从《诛仙1》电影来看,条件是得天独厚的,陈小东导演口碑还不错,小说也是粉丝众多,主演肖战、李沁、孟美岐都是自带流量,其中以肖战的最多,但是流量明星目前有一个通病则是演技的成熟度问题,中国电影频道胡建礼点评电影诛仙时说:“对于演员的演技,肖战李沁唐艺昕中规中矩,孟美岐演得不太好令人比较出戏”。

  豆瓣的评分现在开始拖了点后腿,即使明星演技差点,但是粉丝还会打Call,在流量神操作之下,票房依旧在节节高,至于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能够跌落下来,还是个未知数,但是这种流量操作手法,对于整体电影的架构,想要构建一个体系,打造可持续的IP续集却是一种无声的伤害。

  如何回归影视艺术本身

  从《上海堡垒》、《诛仙1》这些流量电影来看,最终市场还是会呼唤精工细作有诚意的电影。

  总投资为680万人民币87版本的《红楼梦》之所以经典,离不开背后精细的工作,从拍摄项目确认后,83年开始全国海选花费了差不多一年时间,在1984年春夏期间,剧组在北京圆明园举办了两期红楼梦剧组演员学习班,然后再确定最终人选,1984年9月在安徽黄山正式开机,1987年上半年完成拍摄,整个拍摄过程历时三年之久,终于成就这部不朽电视剧。

  这种方式在前期香港电影中时有体现,为了拍摄电影会对演员进行相关的集中训练和磨合,然后才能达到最佳的状态和效果。

  如今随着明星渐渐占据话语权,这种培训体制已经受到了不小的挑战,对于一些坚持的导演来说,还会有精细认真的对待,若是遇到不太注意的,可能就直接走流量模式来操作,并没有太深入电影内在本身。

  张艺谋的电影《影》票房上面虽然不理想,但是拍摄的精细程度却让人侧目,一部纪录片《张艺谋和他的“影”》就讲述了这个拍摄过程,工作态度的认真细致,对于场景的较真及邓超前后体重相差40斤的近乎摧残自己,才能达到水墨山水及看上去邓超变成了两个人,这部《影》的口碑却是不错的,电影本身来说值得多次观看。

  香港著名导演陈可辛曾经接受访谈,谈到香港电影未来时说道:就利用这个时候的一种香港情怀跟气氛,多拍一些很用心,好好拍的电影,那么就看有几部能跑出来,就不然的话,下一代就没有香港电影。

  这段话对于国内电影来说,同样适用,要拍很用心,好好拍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