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伟点评《流浪地球》:从专业角度来讲,其中有很多bug
3月7日,人民网在微博上发布一段视频,内容是杨利伟“专业”点评《流浪地球》。
这段视频引发了很多观众的讨论,毕竟杨利伟是真的到过太空的人,2003年,他乘坐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所以不管电影怎么演,真正见过太空真面目的还是他。
而杨利伟也在采访中说道:“不单单是看我们的影片,就包括看美国的科幻大片,也会漏洞百出。”这一评价可以说是很客观。
导演郭帆也曾在某次接受采访时透漏,当时他为了确定《流浪地球》的世界观,请来了中科院的科学家们。其中一位科学家一进门就说:“地球是不可能被推走的,地球是推不走的。”
原因是,地球假如说是一个鸡蛋,里面是液体的,地壳跟鸡蛋按比例是一样的,大压强推过去的话,根本撑不住。
但之后郭帆对科学家说,我们假定它是可以的,这样这部电影才能开始。
所以我们能看到这部电影《流浪地球》,他们所有的幕后人员是非常不容易的。
众所周知《流浪地球》上映后,虽然收获了很多好评,但也有人质疑它。
很多人会去拿它和美国拍的科幻大片作比较,认为我们的特效比不上美国。
但我想我们的电影能迈出这一步已经实属不易,要求不必太高。
同时,杨利伟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感到很欣慰,我们自己终于有了这样的电影,虽然有漏洞,但从艺术的角度来讲,这还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影片。
我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杨利伟也讲到,艺术和科技到了一定程度是互通的,尤其科幻题材是带有科普性质的艺术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科技的发展。
他说的这段话让我想起了《我不是药神》。
这部同样很优秀的电影同样影响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益处,推动了进口防癌药物的降价。
所以,真正有意义的一部电影表达的将不仅仅是艺术,更多的是社会中的实际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普通人无法去表达我们对某些规则的不满,但通过电影这种手段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的需求,这可能是中国电影真正应该进步的地方。
而我们也相信,中国电影也一定会达到这样的高度。
我们再说回《流浪地球》,这部口碑很好同时也充满争议的影片,在国外也受到很多观众的欢迎。
很多外媒都给予《流浪地球》很好的评价。
很多观众也赋予《流浪地球》不一样的意义。
2月21日,环球网报道,《流浪地球》将被彭博社译为28种语言全球播放。
由此可见,《流浪地球》真的为中国科幻电影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这扇大门可能会有人阻挡它的打开,但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支持它全面展开。
我很认同也非常喜欢吴京在接受采访时回应质疑的一句话:“拍的再烂,也总比没人拍的强。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科幻。”
的确是这样,以前我们没有手机,后来有了大哥大,有了诺基亚,再后来有了触屏手机,再到现在的智能手机,不正是体现了我们的进步吗?
只要给与他们足够的时间,总有一天,我们会有比美国更好更牛的科幻电影!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