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妈》:羁绊的现实,我最终还是成为了父母眼中的那个人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大家因为疫情而只能呆在家里,因为大家相信只要做好自己能做的,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所以不少选择在春节期间上映的电影,突然面临着巨大的上映困难。但有一部电影为了让大家坐在家里也能看电影,选择与互联网平台合作进行网络首播,而这部电影就是徐峥导演的《囧妈》。

  看过囧系列的人都知道,这个系列主要是以搞笑为主的,但今年这部囧妈“搞笑”元素却没有那么浓,但却充满着母爱的元素。这与今年的大环境是契合的,因为今年让父母和子女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其实每个孩子都应该多和父母交流,拥有自己的想法,从而避免被安排。

  一

  体贴式关爱,来源于望子成龙式思想

  我们一出生可能就被寄予了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的希望,父母常常给我们取一些带有特殊意义的名字——比如振兴,家旺等,这些带有特殊意义的名字其实就是父母对我们体贴式关爱的开始。就像徐伊万这个名字一样,也有一种特殊的意义。这种意义虽不像那些名字那样的明显,但依然代表着父母的期盼。每个父母都在期盼着自己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好,都希望能够有个别人家的孩子,所以他们就开始进行体贴式关爱,以达到他们望子成龙的想法。

  因此从我们蹒跚学步起,我们就被严格的要求着,凡事都要经过家长最体贴的照顾过后才能去做。终于有一天我们3岁了,有了自己的小心思。但在体贴式关爱的背后,我们被要求开始每天听英文歌,每天看科教动画片,以锻炼自己的视听和表达能力。随着岁数的进一步增大,我们开始被要求学越来越多的东西,并且开始走入父母眼中的发展快车道。

  步入小学后,我们开始有了第一份属于自己的成绩单,由于望子成龙之心作祟,父母开始拿邻居家小孩家与我们进行比较,然后发现邻居家小孩什么都比我们好。所以想着孩子这样下去的话肯定要输在起跑线,所以校外兴趣班,家教,课外部习接踵而至,而在一切的一切背后似乎还没有结束。一个大招即将第一次袭来,父母开始苦口婆心的说邻居家的小孩多好,然后接着说他上的各种补习班我都给你报上了,并且还比他们多,我们做一切都是希望你好?一切似乎都很合理,父母肯定是为了孩子的?但只有孩子才知道,这不是为了自己好,而只是为了父母那点好胜心。

  步入初中的我们迎来青春期(叛逆期),同时父母的体贴式关爱开始变强,陪孩子写作业,替孩子做好一切东西,仍然继续和邻居比较着,但青春期的我们不再想重复这样的生活,与是开始拼命挣扎,但一切似乎并不能改变什么。所以我们开始用逃学,离家出走,做自己最后的挣扎,但似乎已经起不到重要,我们依然挣扎着,只是希望那一天摆脱对日子尽快到来。

  就像剧中的徐伊万一样,以为自己结婚能够过得清静一些,所以开始想摆脱母亲的给自己的一切,想疯狂逃离,但一直并没有能够逃离他母亲的体贴式关爱。

  二

  试图打破父母"体贴式"的关爱,从而逃离

  步入高中的我们开始有了一些和之前不一样的想法。我们开始认为自己作为一个高中生已经不应该被安排了,所以我们尝试去打破父母的安排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希望父母能够不再安排自己。比如开始去谈恋爱,开始不去上父母替我们报的补习班。这一切很大程度都源于父母的过度关爱和内心的望子成龙式思想。

  穆尼尔·纳索夫说过"母爱是伟大而崇高的,母爱是从怀胎之时就产生的,母爱的责任并不是将孩子生下来就结束了,孩子的降生预示着更深的母爱阶段的开始。"

  穆尼尔的这些话告诉我们,这种思想会越来越浓。所以不管我们怎么样,父母对我们关爱仍然不会变,所以我们继续在反抗,一直在试途逃离。在不断逃离中,我们开始越来越精,越来越精,终于我们到高三了。这时的班主任召开家长会说,学生高三压力很大,家长不要过多的安排,要配合学生一起好好地度过这个高三,让学生们能有一个舒适的环境去学习。终于在老师们的说服下,父母开始慢慢对我们放松,我们开始疯狂去做之前没做过的事情。高考的那一天很快到来,父母对我们说,好好去考,不要有心理包袱,于是我们安心地踏入高考的考场积极应考,终于我们考完了。

  就在我们以为我们可以彻底逃离的那一天,高考成绩出来,考得还不错,585分,可以上个好的大学了。这时父母望子成龙式想法再次出现,说孩子应该报这个专业,这个大学,以后好找工作,在一旁的我们什么都没说。终于在某一天,我们即将填报志愿时,我们修改了父母当时替我们想的志愿,去了一个不那么好就业但自己喜欢的专业。不久后录取通知书通知到了手上,父母看到后发现不是原来自己选的学校专业,于是我就说了一句,算了你自己喜欢就好。于是我们庆幸我们终于逃离了,终于可以过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活了,不用再被到处被安排。

  三

  羁绊的现实、恍然的瞬间,我们开始学会了顺从父母

  步入大学后,我们的生活开始日益轻松,没有父母的过分安排,没有学习上的压力,一切似乎都过得挺容易。我们开始以为我们终于彻底摆脱了父母的"体贴式"关爱,所以生活更加放松。虽然是自己所喜欢的专业,但由于之前的压力,我们依然追求着自我的放松,不知不觉的逃课次数越来越来,成绩也越来越弱,这时的我们似乎并没有明白过来一些什么,所以还是继续着自己的生活。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大四就来了,马上遇到就业问题的我们开始紧觉了起来,开始拼命地做一些补救措施,希望自己能够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亡羊补牢,为时已晚。终于在那六月的一天,我们毕业了。但眼看着同学们一个又一个找到了工作,而自己一事无成的样子,开始叹息。为了不让父母知道我们没找到工作,于是我们开始拼命的找工作。终于在某一天下午,我们接到了一家公司的面试通知,并且顺利通过面试,进入了这家公司,唯一不足的是工资比较低,但我们还是认了。

  于是我们住着几百快的房子,吃着10快钱的房子,挤着公交开始拼命努力的工作,但一切似乎并不是那么容易,但凭借着一颗想永远摆脱父母的心,我还是在不段着努力着。突然的某一天,老板通知我们公司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裁员,我们被开除了。

  刹那间,我们没有在撑住,于是打电话寻求父母的安慰,父母说,如果你工作不顺利你就回来,爸妈养着你。你说:不用,真的不用,我自己可以,真的可以。后来无意听别人说父母为了我们的工作,开始到处求别人。

  听到这一瞬间,我们泪目了在那羁绊的现实中,忽然理解了父母。我们开始买票回家,开始变得顺从起来,父母让我们去哪里工作我们就去哪里工作,父母让我们干啥,我们都开始言听计从。因为我们明白父母永远都是为了我们好,可能是方法方式不当而已,所以我们也慢慢的变成了父母眼中的那个人。

  我们很多人的人生的轨迹其实与这部电影的故事发展是十分契合的,从开始的百般推脱,妄想逃离,到最后的恍然一瞬间。剧情真的十分贴合,我想这也是这部电视剧的主题之一。

  结尾语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徐伊万,每个父母都是徐伊万的妈妈,每个父母都在十分努力地为自己的孩子默默做着一切,而每个徐伊万都在不理解着父母。我们试想一下徐伊万母亲为什么一定要坐火车去俄罗斯演唱呢?其实这还是和他的名字以及他的名字有关。火车是他母亲一生的回忆,而唱歌则与他父亲和母亲相遇有一定的关系,而这背后的一切其实都是为了徐伊万,只可惜这个方法用错了。

  所以有时候,爱得太紧反而容易适得其反,宽松的可能更利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