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仲父是吕不韦,项羽的仲父是范增,那刘邦为何没有仲父?
在中国古代血缘关系亲近之中有那么一个特征,就是除去自己亲生父亲之外,古人还十分喜欢加一些义父,仲父,亚父之类,这些身份的出现往往都带着一些特殊含义。
像历史之中的秦始皇尚为亲政之前就将吕不韦当作仲父,任命为相邦,而项羽在自己叔父死后也是将范增拜为亚父,让他在自己身边出谋划策,来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大业,可是同样是在秦汉之交的刘邦虽然和项羽打的如火如荼,却没有见他认谁为仲父,这里面有何道理呢?下面就让编者来为大家说来。
仲父往往是贵族才有的特权
从战国到秦朝的那一段历史我们会发现,秦始皇,项羽都有仲父,只有刘邦没有。秦始皇拜吕不韦为仲父其实是他自己亲生父亲的原因。
秦始皇的父亲叫做嬴异人,在战国时代只是一个普通的秦国公子,被当作人质抵押在赵国,每天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后面是吕不韦发现了他,觉得他身上有政治价值,决定散尽家财投资嬴异人,让他回去做秦王。
后面通过吕不韦的运作,嬴异人成功的成为了大秦的储君,而秦孝文王在中国历史上上出了名的短命君主,因为他父亲实在是活得太长了,统治了秦国50多年,到他做秦王的时候已经很老了,继位才三天就驾崩了。
这个时候轮到吕不韦扶持的异人上位做秦王,他感激吕不韦当年不遗余力的帮助自己,就拜吕不韦为大秦的相邦,可是嬴异人的身体也不好,因为沉迷女色,才三年就死掉了,死后被谥为秦庄襄王。
在临终之际,嬴异人的儿子嬴政还很小,他担心秦国的未来,而吕不韦又是当年帮助他的人,和他一起做赵国出生入死,再加上嬴政生母赵姬曾经也是吕不韦的一个舞女,所以嬴异人安排了吕不韦主导大秦政治,赵姬作为大秦监国,而嬴政则是拜吕不韦为仲父,这样既是信任吕不韦,让他辅助嬴政的同时,也是保护幼年的嬴政,防止他被取而代之。
项羽的仲父范增是他叔父项梁留给他的,项梁当年就是因为轻视秦将章邯,结果落得一个身死军亡的下场,在这之前,范增早就提醒了他要做好准备,可是他并没有听。
项梁虽然十分信任自己侄子项羽的做战能力,但他知道项羽这个人性格急躁,根本没有谋划,全凭一腔热血,所以他让项羽拜范增为亚父,实际上就是为了有这么一个人在项羽身边时刻提醒他,防止他再项自己这样一般因为轻敌而被杀害。
另外一个方面,范增也是当时整个天下有名的谋士,在秦汉之际,只有张良能够和他匹敌,项梁安排他做项羽的亚父是为了弥补项羽智谋方面的不足,让他以亚父的身份更好的规劝。
从秦始皇和项羽的个人经历来看,我们会发现他们都经历了一个托孤的过程,都是因为上面的顶梁柱突然崩塌,只能暂时把权柄交到周边年长且深受信任的人手里。
这里面明显就是贵族,诸侯大家才有的权力,因为只有他们祖上有权有势或有国家封地,才会拥有如此多的人才和门客供他们托孤和受命,秦始皇是秦国之之,而项羽的祖父项燕曾经也是楚国的上将军。所以他们的祖先能够给他们还不能完全掌握朝政的时候安排一位仲父。
刘邦则是不同,刘邦的出身和项羽不能比,和秦始皇比起来更是天壤之别,他其实就是楚国小沛的一个农民,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他的父亲也没有把希望放在他的身上,而是寄托在了认真种田的刘邦兄长身上。
再加上他们本来就不是什么大家族,到刘邦起义的时候已经快五十岁了,这样的年纪谈不什么太小无法掌握政治,刘邦之父刘太公没有能力给五十多岁的刘邦安排一位仲父,他也没有必要去安排。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