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红嫂”用自己乳汁救小战士,建国后,小兵当了大官前来报恩
常言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对于恩情,人们都是非常看重的。不管是别人的大小恩惠,我们都会予以报答。可以说,知恩图报是每个人心里都有拥有的观念,它无时无刻不伴随着人们的一生。
正所谓“恩情没有大小。”只要承受别人恩情,便没有大小的区别。生活之中,总会出现人与人互相帮助和互相“施恩”的情况。对于这些恩情,我们又能做到哪些呢?
回顾历史,追求到抗战时期,一起品味革命战士如何对待他人的救命之恩。
一、“沂蒙红嫂”明德英
1911年,明德英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之中,两岁的时候因为重病导致变哑。可以说,明德英是当时中国最为普通的女子,她出身普通,生活平淡,不争不抢的“享受”生活。
等到全国抗战爆发后,明德英原本平淡的生活也遭到严重影响。她在家乡亲眼目睹共产党八路军坚持抗战、努力抗击日寇的英勇行为。从那个时候开始,明德英便对八路军怀有深厚感情。
1941年冬,正值抗日战争的关键时刻,大批日伪军包围了驻沂南马牧池村的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那天是11月4日,当时八路军一名小战士庄新民在反“扫荡”中负重伤,只见小战士冲出敌人包围圈,跑到马牧池村西河岸边,在坟头、树木间不停地躲闪、奔跑。与此同时,敌人也在不停地寻找、追赶。
当时,明德英正好路过,并且亲眼目睹庄新民的处境,出于中国人的善良和友好,明德英决定对小战士伸出援手,让他逃离危险。
随后,明德英将当时只有十八岁的八路军小战士庄新民救了下来,并把他带回家里,以便躲过日伪军的追查。虽然庄新民暂时脱离追杀,但庄新民已经身受重伤,性命随时危在旦夕。
看到庄新民的情况,明德英和丈夫只能将家里唯一的鸡鸭杀掉,为庄新民补充营养。不仅如此,明德英更是将自己的母乳挤出,让喂养已经十八岁的庄新民。可以说,明德英对于庄新民不仅有救命之恩,更有喂养的大恩大德。
就在明德英夫妇长期的照料下,庄新民脱离危险,身体情况也得到极好的恢复。又过一段时间后,庄新民拜谢明德英夫妇,便怀着无比感激的心情回到部队之上。
从那以后,庄新民在战场之上奋勇杀敌,以报当初日寇穷追不舍的仇恨。与此同时,庄新民也将明德英夫妇的大恩大德牢记心里,以待日后回报恩情。
二、昔日小战士,终成大官
当时的情况紧急,容不得庄新民报答救命之恩,摆在庄新民面前还有更加重要的抗日战争。他作为一名战士,还有无数侵略者需要他驱赶。在国仇家恨面前,大恩大德只能暂且相信你放下。
之后,庄新民便奔赴战场,继续同日寇进行血战。当时的庄新民心里非常清楚,他知道同日寇打仗,生死很难预料,如果不幸战死,下辈子再报明德英大恩大德,如果有幸活下来,势必倾其所有,报答明德英夫妇再造之恩。
随着中国军民的共同努力,曾经横行中国的日本侵略者最终失败,并且全部离开中国。在这场救亡图存的战争中,庄新民立下汗马功劳。紧接着,庄新民又参加了解放战争,再次立下赫赫战功。
等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庄新民作为为国为民的一个革命战士,也成为我们开国元勋。之后,国家按照庄新民在革命中的贡献和职位,给庄新民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就这样,年少有为的庄新民成为新中国第一批的局厅级别的干部。
可以说,此时的庄新民已然成为一个“高高在上”的官员,但在他的心里,仍然清晰的记得明德英夫妇对于他的巨大恩情。与此同时,庄新民也开始通过自己的努力,希望可以报答明德英夫妇方面的救命之恩。就这样,庄新民展开为期一生的报恩生涯。
三、知恩图报,为期一生
新中国成立以后,庄新民就展开对明德英夫妇的寻找,但是因为常年的战乱,明德英夫妇下落不明,直到1955年的时候,庄新民才找到明德英夫妇。此时的明德英不再是当初那个热心肠的善良大姐,她的脸上布满皱纹,头发斑白,已然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太太。
当庄新民简单明德英后,毫不犹豫的跪下口头,此时的明德英感到非常意外,她不知道眼前这个年少有为的小伙子为什么要给他磕头。可以看出,此时的明德英已经忘记方面救助庄新民的事情,她完全不知道眼前的年轻人就是当年被她救下的“小八路”。
经过庄新民的讲解,明德英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从那以后,庄新民便开始为期一生的报恩岁月。对于这份救命之恩,庄新民非常看重,在日常生活中,庄新民总是告知家人明德英的救命之恩,并让他们全力以报。
据悉,庄新民还经常将李开田、明德英接到上海,并亲自招待他。并且,庄新民对于曾经用乳汁救助过自己的明德英,庄新民也亲切地称其为哑娘。可以看出,在庄新民的心里,已然把明德英夫妇当成他的再生父母。不管是行动上还是心里面,庄新民都把他们当做自己父母一样对待。
之后的几十年里,庄新民总是陪伴着明德英,并且时刻照顾着明德英夫妇。在庄新民的闲暇时刻,总是带这两位老人前去旅游,一起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可以说,在庄新民心里一直记得明德英夫妇对于他的救命之恩。并且,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这份恩情。
除此之外,庄新民时常教导自己的儿女要牢记明德英的救命之恩,逢年过节,他们总会到明德英家里去,并给明德英送上丰厚的礼品。直到两位老人离世,庄新民一直履行着儿子一样的义务,可以说,他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出救命大恩应该如何报答。
即便是明德英老人去世以后,庄新民依旧没有忘却这个救命大恩。值得一提的是,庄新民曾教导后世子孙,每年清明必须到明德英墓前扫墓上香祭拜。
虽然,明德英老人只是一个普通的老人,但是她对于祖国所做出的贡献则是值得敬重的。在新中国建立后,她先后把儿子、女儿、孙子等送入子弟兵行列,体现了爱党爱军的沂蒙精神。1995年,明德英与世长辞,享年84岁。
用她自己的话说:“可以看到祖国如今的美好,我老太太心满意足。”由此可见,在明德英老太太的心里,始终关心着祖国。尽管她出身低微,但在她的内心深处,始终担忧着祖国和民族,“位卑未敢忘忧国”所讲的就是像明德英这样的爱国人士。
结语:
国难当头,只身赴国难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在国仇家恨面前,我们义无反顾,只能奋力向前。在明德英身上,我们清楚的感受到国家蒙难之时,一个普通女人可以做到多么的伟大。与此同时,在庄新民的身上,我们又看到一个年少有为的小战士将“报恩”致力于一生的行为。
虽然他们二人都是小人物出身,但都具备着非常耀眼的闪光点。所以说,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和“偶像”。
参考资料:《沂蒙哑娘》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