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之鸣条之战

  夏朝自孔甲继位为夏王以后,不理朝政,迷信鬼神,专事打猎玩乐,使得人民怨恨,诸侯反叛。由于国力衰弱,也无法控制各诸侯国势力的发展。“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史记·夏本纪》)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到了约公元前16世纪,夏桀在位时,各国诸侯已经不来朝贺。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民不聊生,危机四伏。但夏桀不思进取,骄奢淫逸。还从各地搜寻美女,藏于后宫,日夜与妺喜及宫女饮酒作乐,筑倾宫、饰瑶台,挥霍无度,弄得国空民伤 [4] 。夏桀置百姓的苦难于不顾,下令四处搜刮民财,四处用兵抢夺财富。对民众及所属方国、部落进行奴役,日益失去人心 [5] 。大臣关龙逄几次劝谏夏桀,夏桀斥责关龙逄道:“大地晃动,但天上的太阳还没有掉下来。我就是天上的太阳,只要太阳不陨落,我就不会亡!”他见关龙逄又说一些“危言耸听”的话,便勃然大怒,下令处死了关龙逄。

  老百姓指着太阳咒骂夏桀:“太阳啊你什么时候要灭亡,我们愿意跟你一起灭亡。”

  黄河下游的商部落自上甲灭有易以后,势力逐渐发展壮大。为了向外发展势力,掠夺更多的奴隶和财物,在上甲微到主癸的六个商侯时,曾两次迁徒,一次是迁到殷(今安阳市小屯村),一次是由殷又迁回商丘。到了主癸时,商已经是一个具有国王权力的大国诸侯了。主癸死后,由他的儿子汤继位,商汤继位后,将部族统治中心迁到南亳,并积极筹划灭夏的计划。

  

  商代亳都都城遗址

  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商汤正式兴兵讨伐夏桀。在会战开始之前,他举行了隆重的出征誓师活动,申明自已是秉承天意征伐夏桀,目的是为了救民众于水火之中。“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尚书》)

  誓师后商汤选良车70乘,敢死队6000人,联合各方国军队,采取战略大迂回,绕道至夏都以西突袭夏都,夏桀仓促应战,在郕(今山东宁阳东北)商军首战获胜,擒桀大臣推哆、大戏。夏桀退守鸣条,在鸣条交战的那一天是大雷雨的天气,商军不避雷雨,勇敢奋战,夏军败退。夏桀带领500残兵逃到三朡(今山东定陶北)。三朡是夏王朝的一个方国,见夏桀兵败逃来,立即陈兵布阵保护夏桀。商汤和伊尹挥师东进,商军和三朡军在成耳(今山东汶上北)交战,商军打败三朡军,夺取了三朡的宝玉和财产。夏桀带500残部逃到南巢氏(今安徽省巢湖市)。“桀渭人曰:‘吾悔不遂杀汤于夏台,使至此。’ ”(《史记·夏本纪》)夏桀不久病死。

  商汤和伊尹率军西进,很快就占领了夏都斟鄩。夏朝的亲贵大臣们都表示愿意臣服于商汤。商汤安抚了夏朝的臣民后,就在斟鄩举行了祭天的仪式,向夏朝的臣民们表示他们是按上天的意志来诛伐有罪的桀,正式地宣告了夏王朝的灭亡。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的王朝至此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