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雍正王朝:死鹰事件,为何没让胤禵和胤禩闹掰?被自己亲哥忽悠了
原标题:雍正王朝:死鹰事件,为何没让胤禵和胤禩闹掰?被自己亲哥忽悠了
导读:太子胤礽二次被废以后,康熙帝诸皇子之间的皇位争夺进入短暂的休战状态,直到西北战乱再起,传尔丹六万大军全军覆没。年轻不再的康熙皇帝,不得不于诸皇子中择一贤者为大将军王,“代朕出征”,以期挽回西北败局乃至转败为胜。但就当时的朝局形势而言,康熙皇帝对于大将军王的选择,势必会引起朝野上下乃至诸皇子对康熙皇帝传位意图的认定,从而再度引起皇子之间的夺嫡之争。
对于皇十四子胤禵的选择,乃系康熙皇帝经过缜密权衡之后的理性考虑,更是出于皇权稳固、朝廷大局的积极考虑而做出的英明决定。随着西北兵权的赋予,胤禵一跃成为继位呼声最高的皇子,更是成为了“八爷党”首脑——皇八子胤禩实力最为强劲的夺嫡对手。
为了压制夺嫡势头越来越盛的皇十四子胤禵,皇八子胤禩非但于胤禵身边安插眼线,监视胤禵的一举一动;还屡次去信劝谏胤禵暂缓出兵;在所有举动宣告无效,胤禵在西北前线一战成名后,皇八子胤禩利用康熙皇帝大寿庆典的机会,对胤禵釜底抽薪,制造了死鹰事件,彻底斩断了胤禵的继位可能。
因为有太子胤礽这个明确的夺嫡对手存在,“八爷党”势力集团的内部矛盾虽然一直存在,却也能本着“精诚团结、一致对外”的基本原则,在表面保持着胤禟、胤俄、胤禵共同拥护和支持皇八子胤禩争夺皇位的基本配置。就团队建设而言,“八爷党”的首脑——皇八子胤禩贤名在外、党羽势力强大,再加上皇九子胤禟的财政支援、皇十子胤俄的背景支援、皇十四子胤禵的军界影响,搭配合理、实力强劲、文武兼备。
可这种太过理想化的团队组合,在西北战乱爆发以后,立即化成了泡影。
对于西北带兵之权的争夺,“八爷党”集团现行进行了一次预热内部会议。会议刚开始,皇八子胤禩就定下了基调:
“不管是谁当这个大将军王,他就是皇阿玛的继位人!”
啥意思?
按照邬思道向皇四子胤禛就西北败局做出的分析来看,传尔丹的六万大军之所以全军覆没,就在于监管兵部之皇十四子胤禵在皇八子胤禩的授意下,对西北战事的乱指挥、强干涉所致。也就是说,想要取得西北战事的胜利,这个大将军王只能出自“八爷党”。皇八子胤禩之所以将西北带兵之权直接归结到皇位传承的问题上,目的很是明确:
能够参加这次内部会议的人员,均系“八爷党”骨干成员,均在相关领域独当一面、权倾一方。当时的皇八子胤禩虽然受到了“推举新太子”一事的巨大打击,但依然是“八爷党”的首脑,依然是这些实权派的领导者。这些人之所以能够聚拢在一起,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拥护和支持皇八子胤禩成为皇位继承人,登基为帝。皇八子胤禩一句话就将这场内部会议的基调定了下来:我才是集团老大,才是唯一能够成为皇位继承人的单选。这场会议并不是讨论谁担任大将军王,而是讨论如何让我成为大将军王,进而成为皇位继承人!
在“八爷党”势力集团,乃至所有的皇子中间,皇十四子胤禵乃系最合适的大将军王人选,皇八子胤禩并不是不知道,相反他对此极为明确。他在会议上之所以一再强调胤禵的优越性,其目的更是非常明确,那就是逼着胤禵在所有骨干成员面前立下誓言,明确表示对自己成为大将军王的拥护态度。
在皇八子胤禩看来,只要胤禵明确表示了举荐态度,就会碍于在集团内部的影响而失去于朝堂之上自我举荐的机会。自己不毛遂自荐,“八爷党”成员又一窝蜂的举荐皇八子胤禩,夺嫡对手又不会主动将西北带兵之权拱手相让,胤禵想要成为大将军王的可能性就会变得渺茫,而皇八子胤禩的可能性就会大幅度提高。
就在皇皇十四子胤禵无计可施的关键时刻,经过邬思道指点的皇四子胤禛,站了出来!
在胤禛、胤禵的生母乌雅氏面前举荐了皇十四子胤禵以后,皇四子胤禛现行赚取了诚孝之名,并绝对程度上打消了胤禵对胤禛举荐自己之目的不纯的猜忌。“天下没有白吃的窝窝头”,离开皇宫后,皇十四子胤禵开始了对胤禛举荐自己之真正目的的试探。
“四哥,我万没想到今儿在皇额娘那儿,你提出要保举我做大将军王,看来到了紧要关头,打虎还要亲兄弟啊!”
皇十四子胤禵这句看似对皇四子胤禛的感激之言,实则是对其极为不满的集中爆发:
1、强调自己和胤禛乃系“一母同胞”的所在,用天生的兄弟情义将胤禛举荐自己的交换条件强行掩盖,以期达到无成本获得举荐的目的;
2、太子胤礽被废以后,皇四子胤禛深居简出,潜心向佛,刻意掩盖了自己的夺嫡心思。而此时的皇十四子胤禵则一直跟随皇八子胤禩,明确参与夺嫡。胤禵用一句“万没想到”,就将自己对于胤禛宁愿远离夺嫡之争,也不愿支持自己这个一母同胞的不满。目的很明确,那就是将胤禛对自己的举荐,归结到不支持自己夺嫡的愧疚上。
3、胤禵最后一句“打虎还要亲兄弟”,则是对胤禛的直接提醒:已经到了关键时刻,你也该是站出来支持我的时候了!
对于胤禵的话外话,皇四子胤禛自然非常明确,回应的话也是非常值得推敲:
“我举荐你,那是为了朝局,是为国举贤,我不在乎人家说什么亲亲疏疏。”
1、胤禛明确表达了自己举荐胤禵的目的,那就是“为了朝廷大局,为了国之大事”,并不关乎什么皇位争夺。在完美掩饰了自己夺嫡之心的同时,将自己的正面现象再次提升。
2、一句“不在乎人家硕什么亲亲疏疏”,反而强调了自己正是因为“一母同胞”的关系才做出的举荐决定。在回应了胤禵上述不满的同时,进一步拉近了和胤禵之间的关系,为胤禵接下来给出的“心里话”奠定了基础。
为了国之大事,为了一母同胞,宁愿舍弃和自己最为亲近的十三弟胤祥,也要举荐胤禵的皇四子胤禛,终于得到了胤禵的“不藏着掖着”的回应:
“四哥,既然你抛了心里话,我也不藏着掖着,倘若皇阿玛真要让我去西线去领兵,这后援粮草还望你能支持我!”
既然都不藏着掖着了,为何不直接给出交换条件,反倒是提出了“后援粮草供应”的进一步要求?
别忘了,传尔丹全军覆灭,监管兵部的皇十四子胤禵需要承担主要责任外,监管户部,直接掌管西北大军后勤保障的皇四子胤禛也应该承担相关责任。兼顾兵部的胤禵,成为大将军王后,自然不用担心兵部的乱指挥和强干涉,但对于后勤保障依然没有把握。胤禵此言,就是为了将自己所有的要求一股脑抛出,以换回胤禛的交换条件。
试想一下,如果胤禵此时就将举荐年羹尧为陕甘总督的交换条件给出,又该拿什么交换条件换回胤禛的后援粮草支撑呢?
另外,如果年羹尧不出任陕甘总督,以皇八子胤禩的党羽分布之广、朝野势力之大,想要拿下这个接济后勤粮草的官职并不困难;再加上抛开年羹尧以后,胤禵就只能举荐“八爷党”成员出任陕甘总督;如此一来,即使胤禵成为了大将军王,也照样受限制于皇八子胤禩,成为胤禩的附属品。
所以,对于年羹尧出任陕甘总督的举荐,既是皇十四子胤禵不得不为之的无奈之举,更是其鉴于当前朝野势力分布和西北前线战事走向的理性考虑。这也是为什么胤禵明知道年羹尧会牵制自己的西北大军,也不得不选择年羹尧出任陕甘总督的原因所在。
既然一定要选择年羹尧出任陕甘总督,为何不借此实现利益最大化,换回皇四子胤禛对自己的举荐呢!
皇四子胤禛和皇十四子胤禵之间交易的达成,让皇八子胤禩有点措手不及,更是失望透顶,并就此开始了和胤禵之间几乎公开的对决。
以死鹰偷偷换掉皇十四子胤禵命人从西北送来的寿礼——一块天生烙着“寿”字的天石,果真高明吗?
1、就当时的情形而言,成为大将军王就已经让皇十四子胤禵成为了继位呼声最高的皇子,西北战事的胜利更是几乎坐实了其皇位继承人的身份。如此明显的夺嫡优势,几乎明确的皇储身份,皇十四子胤禵还会用一只死鹰来自断继位可能?当然不会!
2、被皇十四子胤禵派往京城呈送寿礼的鄂伦岱,乃系皇八子胤禩的铁杆心腹,即使经过皇十四子胤禵并不高明的策反后,鄂伦岱到京也必然会来到八爷府上请安回话,汇报西北前线事宜,毕竟鄂伦岱还没有皇八子胤禩直接翻脸,毕竟鄂伦岱到底有没有被胤禵策反还不一定。
也就是说,皇十四子胤禵对于鄂伦岱到京后的行动轨迹非常明确,一旦寿礼出现问题,胤禵势必会将其归结到皇八子胤禩的身上。
再加上因为争夺西北带兵之权,让胤禵和胤禩之间产生了暗里涌动的争斗;加上因为违拗皇八子胤禩劝阻意见,擅自出兵取得西北战事胜利后,胤禵和胤禩之前的矛盾几乎公开化;以至于“死鹰事件”既无法实现陷害胤禵的目的,皇十四子胤禵也几乎不用追查,就能直接将罪魁祸首锁定在胤禩身上。
而且,为朝局稳定计、为传位大事计,康熙皇帝也并没有追查这件几乎能够一眼看穿的“死鹰事件”,让皇八子胤禩的所有打算落空。
虽然“死鹰事件”,因为康熙皇帝的不追查甚至不理会,让皇八子胤禩的全局计划落空,但也正因如此,却让皇十四子胤禵白白背负了不忠不孝之名,乃至直接断掉了继位可能,此仇不可谓不大!可面对皇八子胤禩几乎公开的陷害,皇十四子胤禵为何毫无反应呢?
康熙皇帝之所以不彻查“死鹰事件”乃系出于三方面的考虑:
1、对于当时行将就木的康熙皇帝而言,皇位传承才是其最为关心的所在,想要保证皇权的顺利平稳更迭,就首先要保证朝局的稳定。追查“死鹰事件”,势必会打乱康熙皇帝皇位传承的布局。
2、对于“死鹰事件”的不追查,就连皇四子胤禛都认为是康熙皇帝属意传位于皇十四子胤禵的直接表现,而康熙皇帝刻意制造之传位于胤禵的假象,就是对皇四子胤禛最好的掩饰和保护。
3、让皇八子胤禩的目的落空后,胤禩和胤禵之间的对决必然会继续甚至加剧,这种发生于“八爷党”的内部对决,正是康熙皇帝希望看到的状态,乃系让皇四子胤禛淡出敌对视线甚至被忽略存在的最佳结果。
同样,几乎已经明确自己皇储身份的皇十四子胤禵,和康熙皇帝几乎拥有同样的打算:
1、他需要皇八子胤禩在京中拥有绝对影响,以牵制其余皇子对皇位的争夺,等到京中诸位皇子两败俱伤以后,胤禵能够平稳继位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升。
2、对于皇十四子胤禵而言,他想要顺利平稳的接过康熙皇权,关键在于陕甘总督年羹尧,更在于九门提督隆科多。当时的隆科多尚属“八爷党”成员,对于隆科多而言,不管是胤禩还是胤禵继位,都是自己站位成功的表现,都能立下拥立之功。而胤禵一旦和胤禩的矛盾公开,隆科多就必须再在两者之间选择站位,就当时的情形而言,隆科多站位皇八子胤禩的可能性更大。
所以,鉴于对隆科多的拉拢和安抚,皇十四子胤禵也只能放弃仇恨,装作对“死鹰事件”毫不知情!
3、更重要的是,有了皇十四子胤禵之前对皇四子胤禛“打虎还需亲兄弟”的兄弟情义认定,胤禵同样认为皇四子胤禛会在如此关键的时刻,挺身而出,与皇八子胤禩对决,为自己站位甚至会直接授命年羹尧给予自己后勤粮草的绝对保证。
所以,对于“死鹰事件”的不予理会,和举荐年羹尧为陕甘总督一样,既有着皇十四子胤禵的无奈,也有着其鉴于当前局势的理性考虑。只是,在胤禵的全局规划中,他对皇四子胤禛有了致命性的错误估计,从而导致了自己的夺嫡失败!
参考资料: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雍正王朝》
(本文仅基于《雍正王朝》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
责任编辑: